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包括:送料治具機構;治具料倉,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治具進料;料倉分料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上方;料倉前進氣缸,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用于帶動治具移動;出料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提出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能夠自動的完成繞制電感線圈的治具進出料,保證機器的物料供應。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感線圈繞制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電感線圈繞制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
技術介紹
電感線圈是由導線一圈靠一圈地繞在絕緣管上,導線彼此互相絕緣,而絕緣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鐵芯或磁粉芯,簡稱電感。絕大多數(shù)的電子元器件,如電阻器、電容器,揚聲器等,都是生產(chǎn)部門根據(jù)規(guī)定的標準和系列進行生產(chǎn)的成品供選用。而電感線圈只有一部分如阻流圈、低頻阻流圈,振蕩線圈和LG固定電感線圈等是按規(guī)定的標準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絕大多數(shù)的電感線圈是非標準件,往往要根據(jù)實際的需要,自行制作。由于電感線圈的應用極為廣泛,如LC濾波電路、調(diào)諧放大電路、振蕩電路、均衡電路、去耦電路等等都 會用到電感線圈,因此繞制合適的電感線圈十分重要。電感線圈繞線裝置,俗稱繞線治具,使用過程中,在繞線機轉(zhuǎn)嘴位置安裝此繞線治具,通過操作人員將漆包線纏繞于此繞線治具一端并固定住漆包線,然后啟動繞線機帶動繞線治具轉(zhuǎn)動,進而帶動漆包線轉(zhuǎn)動來回排線,當達到設定圈數(shù)即停止繞線,使產(chǎn)品成型,即可從繞線治具卸下,完成電感線圈產(chǎn)品繞線過程。然而這種手工繞線機生產(chǎn)效率極為低下,根據(jù)電感量和人員生疏程度不同,所繞制的電感線圈也不盡相同,所繞制完成的同一款產(chǎn)品也存在較大差別,同時手工操作也導致大量原材料的浪費,因此手工繞制的電感線圈質(zhì)量不穩(wěn)定且性能較差。隨著電子工業(yè)的發(fā)展,電腦數(shù)控繞線機已在工業(yè)領域大量使用,但是這種多軸自動繞線機,其結構過于復雜從而使得成本較高,故障率高,同時需要兩人以上進行操作生產(chǎn),工作效率低下,漆包線浪費嚴重,難于廣泛推廣使用。作為與電感線圈繞制裝置配套使用的治具進出料機構,目前現(xiàn)有技術的治具進出料需要人力完成,操作不便,效率低下,成本較高,而且治具定位并不準確,導致線圈繞組的后續(xù)制程出現(xiàn)偏差,最終完成的電感線圈產(chǎn)品質(zhì)量不穩(wěn)定且性能較差,因此需要一種可以完成治具自動進出料和定位機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各種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能夠自動的完成繞制電感線圈的治具進出料,保證機器的物料供應。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包括送料治具機構;治具料倉,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治具進料;料倉分料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上方;料倉前進氣缸,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用于帶動治具移動;出料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進一步的,該機構還包括治具定位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帶動治具移動。進一步的,該機構還包括治具軌道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治具定位氣缸,用于完成治具在線圈入治具軌道中的定位。進一步的,所述治具料倉進料的治具數(shù)量小于等于四。進一步的,所有治具均完成繞線操作后,所述出料定位機構啟動,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本機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自動的完成治具的進出料,這樣保證機器的物料供應,由于整個進料過程都是自動機構這樣就可以減少人力的運用,而且在整個自動化的過程中也保證了治具定位的精確性,為線圈進入治具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能保證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有一個好的開端,整個機構設計精巧,將治具與各個機構之間的配合完美的結合,從而提高了運動的協(xié)調(diào)性。 附圖說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考圖I和圖2,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的立體示意圖。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包括送料治具機構121 ;治具料倉128,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121上,用于治具進料;料倉分料氣缸129,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121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128上方;料倉前進氣缸131,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128,用于帶動治具移動;出料定位機構133,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121,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根據(jù)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該機構還包括治具定位氣缸132,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121上,用于帶動治具移動,進一步的,該機構還包括治具軌道定位機構130,連接于所述治具定位氣缸132,用于完成治具在線圈入治具軌道中的定位。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的動作過程為,將治具放入治具料倉128中,再將治具料倉128放在機器上的送料治具機構121上,啟動機器,料倉分料氣缸129開始運動分出一個治具,料倉前進氣缸131開始運動將分出的治具送出,當一個治具完全出來以后重復上一動作開始下一個治具的進入,當完成四個治具的出料動作以后治具定位氣缸132開始運動,帶動治具軌道定位機構130完成四個治具在線圈入治具軌道中的定位過程,這樣機器就會進行下一個動作完成后面所有的動作,當完成所有繞線動作以后出料定位機構133開始運動完成治具的出料過程。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本機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自動的完成治具的進出料,這樣保證機器的物料供應,由于整個進料過程都是自動機構這樣就可以減少人力的運用,而且在整個自動化的過程中也保證了治具定位的精確性,為線圈進入治具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這樣才能保證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有一個好的開端,整個機構設計精巧,將治具與各個機構之間的配合完美的結合,從而提高了運動的協(xié)調(diào)性。雖然本專利技術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所屬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 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料治具機構; 治具料倉,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治具進料; 料倉分料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上方; 料倉前進氣缸,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用于帶動治具移動; 出料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還包括治具定位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帶動治具移動。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還包括治具軌道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治具定位氣缸,用于完成治具在線圈入治具軌道中的定位。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料倉進料的治具數(shù)量小于等于四。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所有治具均完成繞線操作后,所述出料定位機構啟動,將完成繞線 呆作后的治具出料。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包括送料治具機構;治具料倉,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治具進料;料倉分料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上方;料倉前進氣缸,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用于帶動治具移動;出料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能夠自動的完成繞制電感線圈的治具進出料,保證機器的物料供應。文檔編號H01F41/06GK102867643SQ20121037128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專利技術者鄭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具自動進出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治具機構;治具料倉,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用于治具進料;料倉分料氣缸,設置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上,并位于所述治具料倉上方;料倉前進氣缸,連接于所述治具料倉,用于帶動治具移動;出料定位機構,連接于所述送料治具機構,用于將完成繞線操作后的治具出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鄭吉宏,王均哲,
申請(專利權)人:信源電子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