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組合物,由黃芪、當歸、白芍、桂枝、乳香、沒藥、川芎、陳皮、生姜和大棗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具有益氣養(yǎng)血,祛毒生肌的功效,能夠有效促進術后切口愈合。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或傷口破裂(指正在愈合的傷口或原來已經(jīng)外科手術縫合的傷口重新裂開)是外科術后的常見癥狀,其發(fā)生概率達7%,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尤其衰老或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血漿蛋白低下、貧血、肝腎功能不全、圍手術期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等疾病的更是引起創(chuàng)傷愈合障礙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各組織細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顯著減弱,加之血管老化導致血液供應減少,本身血運較差的肥厚脂肪組織血液供應進一步發(fā)生障礙,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組織的成纖維細胞的細胞周期明顯延長,致使愈合延遲、甚至不愈合,對傷口的機械性強化的過程也顯著遲緩,影響切口愈合。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以天然中草藥為主要成份的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療效顯著,成本低、無毒副作用。本專利技術選擇黃芪、當歸、白芍、桂枝、乳香、沒藥、川芎、陳皮、生姜和大棗,配伍思想以黃芪為君,以當歸為臣,以白芍、桂枝、乳香、沒藥、川芎、陳皮為佐,以生姜、大棗為使。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使之具有益氣養(yǎng)血,祛毒生肌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促進術后切口愈合。其中 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性微溫,味甘。歸肺、脾、肝、腎經(jīng)。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的功效。能顯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shù),促進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殺菌能力。當歸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內(nèi)含維生素B12用于補血活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癰疽瘡瘍,并促進失血性貧血時紅細胞和血色素的恢復,有抗菌、消炎作用。白芍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性涼,味苦酸。歸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根內(nèi)含一種酸性物質(zh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性溫,味辛,甘。歸膀胱、心、肺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的功效。用于散寒止痛,抑制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乳香為橄欖科常綠喬木的凝固樹脂。性溫,味辛、苦。歸心、肝、脾經(jīng)。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用于調(diào)氣活血,止痛,抑菌。沒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性平,味苦、辛。歸肝、脾、心、腎經(jīng)。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配乳香可以活血散瘀、行氣舒筋。川芎傘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莖。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祛瘀止痛的功效。對大腸、痢疾(宋內(nèi)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陳皮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性溫,味辛、苦。歸脾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具有理氣燥濕的功效。生姜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性微溫,味辛。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宋內(nèi)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尤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大棗鼠李科植物棗的干燥成熟果實。性溫,味甘。歸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本專利技術藥物原料用量是經(jīng)專利技術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黃芪25-35份、當歸10-15份、白芍10-15份、桂枝5-15份、 乳香5-15份、沒藥5-15份、川芎5-15份、陳皮5_15份、生姜5_15份、大棗5_15份。其中優(yōu)選為黃芪30份、當歸12份、白芍12份、桂枝9份、乳香9份、沒藥9份、川芎9份、陳皮9份、生姜9份、大棗9份。本專利技術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guī)方法制成湯劑和散劑,湯劑可以水煎至300ml,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散劑為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細粉,用溫開水沖服或外敷撒布創(chuàng)面患病部位。本專利技術具有益氣養(yǎng)血,祛毒生肌,促進毒素的排除和新組織的生成的功效,療效顯著,組分藥源成本低廉,無毒副作用,據(jù)對臨床100例患者觀察統(tǒng)計,服用本專利技術藥物一個療程總有效率80%,兩個療程總有效率90%。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藥方組成黃芪25份、當歸10份、白芍10份、桂枝5份、乳香5份、沒藥5份、川芎5份、陳皮5份、生姜5份、大棗5份。實施例二、藥方組成黃芪30份、當歸12份、白芍12份、桂枝9份、乳香9份、沒藥9份、川芎9份、陳皮9份、生姜9份、大棗9份。實施例三、藥方組成黃芪35份、當歸15份、白芍15份、桂枝15份、乳香15份、沒藥15份、川芎15份、陳皮15份、生姜15份、大棗15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專利技術藥物的臨床統(tǒng)計資料 一、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男女之比O. 8:1,平均年齡57歲。二、診斷標準 術后3— 9天切口部分或全部裂開,深達腹直肌前鞘或皮下脂肪液化成空腔,切口內(nèi)有血液、膿性分泌物。三、治療方法 按照本專利技術藥物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藥,每日一劑,將頭煎、二煎兩次煎成的湯劑混合后,分早、晚兩次飯后半小時服用,30日為一個療程。四、療效評定標準甲級愈合愈合優(yōu)良,沒有不良反應。乙級愈合愈合處有炎癥反應,但無化膿。丙級愈合已化膿需切開引流。五、治療結果統(tǒng)計權利要求1.一種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 黃芪25-35份、當歸10-15份、白芍10-15份、桂枝5_15份、乳香5_15份、沒藥5_15份、川芎5-15份、陳皮5-15份、生姜5-15份、大棗5_15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藥物組成 黃芪30份、當歸12份、白芍12份、桂枝9份、乳香9份、沒藥9份、川芎9份、陳皮9份、生姜9份、大棗9份。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組合物,由黃芪、當歸、白芍、桂枝、乳香、沒藥、川芎、陳皮、生姜和大棗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具有益氣養(yǎng)血,祛毒生肌的功效,能夠有效促進術后切口愈合。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861313SQ20121040769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專利技術者徐貴星, 崔宏偉 申請人:徐貴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促進術后切口愈合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黃芪25?35份、當歸10?15份、白芍10?15份、桂枝5?15份、乳香5?15份、沒藥5?15份、川芎5?15份、陳皮5?15份、生姜5?15份、大棗5?15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貴星,崔宏偉,
申請(專利權)人:徐貴星,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