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包括平衡杠桿、第一軟鋼帶、第二軟鋼帶、第一鋼帶固定座、第二鋼帶固定座、力標準機初級吊掛、砝碼平衡組、刀承、刀承底座和杠桿底座,所述第一軟鋼帶和第二軟鋼帶分別連接在所述平衡杠桿的兩端,所述第一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上,所述第二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進行測量時,可以在砝碼平衡組上放置需要的砝碼來平衡部分初級吊掛產生的負荷,從而實現傳感器檢定過程中初級負荷的按需加載,擴展了力標準機的量程范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力標準機領域,特 別涉及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稱重傳感器、負荷傳感器在設計部門、機械、電子行業、冶金、國防及建筑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種稱重傳感器生產和使用的迅速發展,量程大小也千差萬別,從微型傳感器到大到幾百上千噸的傳感器遍布各個領域。這就需要我們的測力裝置(目前主要是力標準機)的測量范圍也從很小的一直到幾百上千噸。而目前的力標準機,我們無法控制由其初級吊掛產生的初級負荷,因為如果我們把初級負荷設為O,也就是完全不加負荷時,我們就無法保證測試的重復性,而如果降低初級吊掛的重量,就無法保證框架的穩定性。因此制約了力標準機的量程下限,影響了測量。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控制調節力標準機初級負荷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可以拓展力標準機的量程范圍。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包括平衡杠桿、第一軟鋼帶、第二軟鋼帶、第一鋼帶固定座、第二鋼帶固定座、力標準機初級吊掛、砝碼平衡組、刀承、刀承底座和杠桿底座,所述第一軟鋼帶和第二軟鋼帶分別連接在所述平衡杠桿的兩端,所述第一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上,所述第二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上。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連接所述力標準機初級吊掛,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分別連接所述砝碼平衡組。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平衡杠桿兩端為同心圓的圓弧結構。在本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平衡杠桿由所述刀承支撐,并通過所述刀承底座與所述杠桿底座連接,所述杠桿底座固定在力標準機框架上。上述技術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進行測量時,可以通過調節砝碼的數量來控制平衡掉的負荷,從而控制加載到被測傳感器上的負荷,以此實現對初級負荷的控制和調節;拓寬了力標準機的量程下限,增加了功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I—平衡杠桿,2—第一軟鋼帶,3—第二軟鋼帶,4—第一鋼帶固定座,5—第二鋼帶固定座,6—刀承,7—刀承座,8—杠桿底座,9—力標準機框架,10—力標準機初級吊掛,11-砝碼平衡組。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如圖I所示,該技術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包括一平衡杠桿I、第一軟鋼帶2、第二軟鋼帶3、第一鋼帶固定座4、第二鋼帶固定座5、刀承6、刀承座7、杠桿底座8、力標準機框架9、力標準機初級吊掛10、砝碼平衡組11。其中平衡杠桿I的兩端分別連接有第一軟鋼帶2和第二軟鋼帶3,第一軟鋼帶2連接第一鋼帶固定座4,第二軟鋼帶3連接第二鋼帶固定座5,第一鋼帶固定座4連接力標準機初級吊掛10,第二鋼帶固定座5連接砝碼平衡組11。平衡杠桿I兩端為圓弧結構,從而保證在杠桿失去平衡的時候,仍能保持原來的杠桿比。平衡杠桿I由刀承6支撐,并通過刀承底座7與杠桿底座8連接,杠桿底座8固定在力標準機框架9上。 在測量時,首先放置好被測傳感器,然后在砝碼平衡組11的托盤內放置需要數量的砝碼,再將力標準機初級吊掛10加載到被測傳感器上。此時,可以通過調節砝碼的數量來控制加載到被測傳感器上的初級負荷,從而擴展了力標準機的量程下限。區別于現有技術,本初級負荷平衡裝置進行測量時,可以通過調節砝碼的數量來控制平衡掉的負荷,從而控制加載到被測傳感器上的負荷,以此實現對初級負荷的控制和調節;拓寬了力標準機的量程下限,增加了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杠桿、第一軟鋼帶、第二軟鋼帶、第一鋼帶固定座、第二鋼帶固定座、力標準機初級吊掛、砝碼平衡組、刀承、刀承底座和杠桿底座,所述第一軟鋼帶和第二軟鋼帶分別連接在所述平衡杠桿的兩端,所述第一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上,所述第二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連接所述力標準機初級吊掛,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連接所述砝碼平衡組。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杠桿兩端為同心圓的圓弧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杠桿由所述刀承支撐,并通過所述刀承底座與所述杠桿底座連接,所述杠桿底座固定在力標準機框架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包括平衡杠桿、第一軟鋼帶、第二軟鋼帶、第一鋼帶固定座、第二鋼帶固定座、力標準機初級吊掛、砝碼平衡組、刀承、刀承底座和杠桿底座,所述第一軟鋼帶和第二軟鋼帶分別連接在所述平衡杠桿的兩端,所述第一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上,所述第二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上。本技術公開的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進行測量時,可以在砝碼平衡組上放置需要的砝碼來平衡部分初級吊掛產生的負荷,從而實現傳感器檢定過程中初級負荷的按需加載,擴展了力標準機的量程范圍。文檔編號G01L25/00GK202648872SQ20122034776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專利技術者張俊峰, 周海龍 申請人:蘇州市計量測試研究所, 蘇州龍盛測試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力標準機初級負荷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杠桿、第一軟鋼帶、第二軟鋼帶、第一鋼帶固定座、第二鋼帶固定座、力標準機初級吊掛、砝碼平衡組、刀承、刀承底座和杠桿底座,所述第一軟鋼帶和第二軟鋼帶分別連接在所述平衡杠桿的兩端,所述第一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一鋼帶固定座上,所述第二軟鋼帶連接在所述第二鋼帶固定座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俊峰,周海龍,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計量測試研究所,蘇州龍盛測試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