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住宅共用排氣系統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止回閥,包括設有進氣口與出氣口的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可供一止回板插入/抽出的開口,所述止回板包括底座及鉸接于所述底座上且處于常閉狀態用于防止氣體倒灌的止回片,所述底座與所述開口交接處、以及所述底座與所述閥體的內壁交接處設有軟性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止回板由開口伸入閥體時,通過其與開口交接處設的軟性體以及其與內壁交接處設的軟性體,增強止回板與閥體之間的閉合緊固強度,避免止回片開啟、關閉的過程中,造成底座與閥體閉合松動而發生漏氣、脫落,提高了止回閥的防漏性及安全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住宅共用排氣系統
,更具體地說,是涉及安裝于共用排氣系統中的一種止回閥。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止回 閥、止回板與閥體的交合處,存在密封性差,兩者結合緊固度差,長期工作中容易兩者松脫,止回作用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固性、密封性能好的止回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止回閥,包括設有進氣口與出氣口的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可供一止回板插入/抽出的開口,所述止回板包括底座及鉸接于所述底座上且處于常閉狀態用于防止氣體倒灌的止回片,所述底座與所述開口交接處、以及所述底座與所述閥體的內壁交接處均設有軟性體。進一步地,所述軟性體設于所述底座或所述閥體上。具體地,所述底座或所述閥體上設有凹槽,所述軟性體嵌設于所述凹槽內。具體地,所述軟性體截面呈矩形或梯形。或者,所述軟性體為噴、刷形成于所述底座或所述閥體上的一層軟性材質。進一步地,所述閥體內壁設有可與所述底座邊緣配合的凹槽或凸帶。本技術中,止回板由開口伸入閥體時,通過其與開口交接處設的軟性體以及其與內壁交接處設的軟性體,增強止回板與閥體之間的閉合緊固強度,避免止回片開啟、關閉的過程中,造成底座與閥體閉合松動而發生漏氣、脫落,提高了止回閥的防漏性及安全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止回閥的立面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一中底座的平面不意圖;圖3是圖2中A-A或B-B或C-C剖切后的第一種示意圖;圖4是圖2中A-A或B-B或C-C剖切后的第二種示意圖;圖5是圖2中A-A或B-B或C-C首I]切后的第二種不意圖;圖6是圖2中D-D剖切后的第一種示意圖;圖7是圖2中D-D剖切后的第二種示意圖;圖8是圖2中D-D剖切后的第三種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實施例二提供的止回閥的立面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實施例二中底座的平面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V-A'剖切后的第一種示意圖;圖12是圖10中k’-K'剖切后的第二種示意圖;圖13是圖10中B'-Bi剖切后的第一種示意圖;圖14是圖10中K-B'剖切后的第二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一參照圖I至圖3,本技術提供的第一種止回閥,其包括設有進氣口 110與出氣口 120的閥體100,閥體100上設有可供一止回板200插入/抽出的開口 130。止回板200包括底座210及鉸接于底座210上且處于常閉狀態用于防止氣體倒灌的止回片220,底座210與開口 130交接處、以及底座210與閥體100的內壁交接處設有軟性體300。底座210包括連接部211及與連接部211連接的插入部212,止回片220鉸接于插入部212上。當止回板200由開口 130伸入閥體100時,底座210的連接部211未伸入閥體100內且交接貼合于開口 130處,而插入部212伸入閥體100內且與閥體100的內壁及閥體100的開口 130閉合,在實際使用時,當有進氣時,會吹動止回片220轉動以打開,當停止進氣時,止回片220自動回落封閉,防止氣體倒灌。在這一過程中,會帶動底座210與閥體100及開口 130閉合處松動。這樣,氣體即可由松動縫隙處倒灌入進氣口 110進入室內,從而嚴重污染室內環境。而本技術中,當止回板200由開口 130伸入閥體100時,通過其與開口 130交接處設的軟性體300以及其與閥體100內壁交接處設的軟性體300,增強止回板200與閥體100之間的閉合緊固強度,避免止回片開啟、關閉的過程中,造成底座與閥體閉合松動而發生漏氣、脫落,提高了止回閥的防漏性及安全可靠性。參照圖3,軟性體300設于底座210上,具體地,底座210的插入部212上與閥體100的內壁接觸的端面上設有凹槽2121,軟性體300設于凹槽2121內。軟性體300的形狀不限,如圖3中所示,其截面可呈矩形,且于其中開一缺口 ;也可如圖4中所示,截面為矩形;也可如圖5所示,軟性體300設于凹槽2112且向外延伸覆蓋其與出氣口 120的內壁接觸的端面上。這樣,通過設置于此的軟性體300,而不論軟性體形狀如何,都有效增強止回板200與閥體100的內壁之間的閉合強度,從而保證密封性能且有效防止松脫。參照圖6,軟性體300還設于底座210的連接部211與插入部212之間,且與閥體100的開口切面閉合。此處的軟性體300的結構也可為多種,可為圖6中所示,截面呈梯形,未完全與閥體100的開口 130切面閉合;也可如圖7所示,軟性體300完全覆蓋連接部211上與閥體100的開口 130切面閉合,也可與閥體100的外壁貼合。也可如圖8所示,完全連接于連接部211與插入部212之間。通過設置于此的軟性體300,而不論軟性300體形狀如何,都有效增強止回板200與開口切面閉合強度,從而保證開口 130處的密固性能。當然,軟性體300也可以為噴、刷形成于底座210上一層軟性材質。軟性體300為軟性塑料、軟性涂料、橡膠、皮革、高分子合金、軟木、軟性合成料中的至少一種。本實施例中,軟性體300設于止回板200上,當止回板200由開口 130抽出進行清洗、更換時,也可將軟性體300進行清洗、更換。當然,也可以將軟性體300設于閥體100的對應位置上。不論軟性體300設于閥體100上或止回板200,只要保證底座210與開口 130交接處、以及底座210與閥體100的內壁交接處不會有縫隙而出現氣體泄漏的情況,均在本技術保護范圍之內。本實施例中,為進一步實現閥體100與止回板200安裝的密封性能,于閥體100內壁設有可與底座210邊緣配合的凸帶213。當然,此處凸帶213也可采用凹槽來替代。實施例二參照圖9、圖10,為本技術提供的第二種止回閥。此止回閥結構不同于第一種止回閥,其呈筒狀結構,且進氣口 Iio在底部,出氣口 120在頂部。對應的止回板200的結構也不同于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止回板200的底座210為截面圓形,止回片220為兩個,且均為半圓形。如圖11中所示,軟性體300設于底座210的凹槽2121中。如圖12中所示,軟性體300設于噴、刷形成于底座210上的一層軟性材質。這過設置此處的軟性體300,而不論軟性300體形狀如何,都有效增強止回板200與閥體100的內壁之間的閉合強度,從而保證止回閥的密固性能。如圖13中所示,軟性體300設于連接部211的凹槽2111中。如圖14所示,軟性體300設于噴、刷形成于連接部211上的一層軟性材質。這過設置此處的軟性體300,而不論軟性300體形狀如何,都有效增強止回板200與開口 130切面的閉合強度,從而保證開口130處的密固性能。以上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止回閥,包括設有進氣口與出氣口的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可供一止回板插入/抽出的開口,所述止回板包括底座及鉸接于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止回閥,包括設有進氣口與出氣口的閥體,所述閥體上設有可供一止回板插入/抽出的開口,所述止回板包括底座及鉸接于所述底座上且處于常閉狀態用于防止氣體倒灌的止回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與所述開口交接處、以及所述底座與所述閥體的內壁交接處設有軟性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琦,
申請(專利權)人:張琦,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