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扭矩波動吸收器(1),包括:第一旋轉件(17、18),其布置成可旋轉;第二旋轉件(25),其以相對于第一旋轉件可旋轉方式布置;卷簧(20),其利用彈性力緩沖第一旋轉件與第二旋轉件之間的扭轉;以及墊件(26),其布置于卷簧內側,利用彈性力緩沖第一旋轉件與第二旋轉件之間的扭轉。其中,墊件包括:彈性件(32、37、42),其形成為柱狀;以及耐磨件(31、33、34、36、38、39、43、46、47、48、49),其局部覆蓋彈性件的側面,并且其所具有的耐磨性高于彈性件的耐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總體上涉及一種扭矩波動吸收器。
技術介紹
周知的扭矩波動吸收器設置在例如發動機與變速器之間的動力傳輸路徑上,并且吸收(抑制)由發動機與變速器產生的扭矩波動。周知的扭矩波動吸收器包括例如阻尼部,其利用彈簧力吸收扭矩波動;遲滯部,其利用由摩擦等產生的遲滯扭矩吸收扭矩波動;以及限幅部,當發動機與變速器各自的旋轉軸之間的扭轉超出阻尼部和遲滯部的吸收能力時,限幅部產生滑轉。在阻尼部處,將卷簧布置在輸入側旋轉件與輸出側旋轉件之間的動力傳輸路徑上,并且將座件布置在卷簧與輸入側旋轉件之間、以及卷簧與輸出側旋轉件之間。另外,阻尼部包括擋塊部,該擋塊部用于在預定角度處限制阻尼部的扭轉,以便保護卷簧。在擋塊部處,設置于阻尼部輸入側旋轉件的凸部與設置于阻尼部輸出側旋轉件的 凸部彼此接觸,從而限制阻尼部處的扭轉。另外,在阻尼部處,將墊件布置在卷簧內側,以便吸收擋塊部的凸部彼此接觸時所產生的沖擊。在阻尼部處出現扭轉的情況下,在擋塊部的凸部彼此接觸之前,墊件已被夾在各自布置于卷簧端部的座件之間。因此,墊件吸收擋塊部的凸部彼此接觸時所產生的沖擊。例如,在JPH3-26341Y(下文稱為專利文獻I)以及JPH5-34343Y(下文稱為專利文獻2)中披露了一種周知的墊件126 (參見圖17),其中將耐磨件131、133(樹脂座)粘附于彈性件132(橡膠)端部。然而,周知的墊件126在長度方向受到限制,另外,需要對其強加限制,以便保證多個耐磨件中每一個的長度方向尺寸(因為耐磨件布置成排)。因此,彈性件132的長度可能設定為較短。結果,行程量較小,并且,所吸收的沖擊量也較小。此外,根據周知的墊件126,利用粘附結合使彈性件132與耐磨件131、133結合。因此,粘結強度會限制行程量的增加,這進一步降低了沖擊吸收能力。此外,利用粘附結合使彈性件132與耐磨件131、133彼此結合,這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對于包括阻尼部的扭矩波動吸收器,需要改進沖擊吸收能力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方面,一種扭矩波動吸收器,其包括第一旋轉件,其布置成可旋轉(能夠旋轉);第二旋轉件,其以相對于第一旋轉件可旋轉(能夠旋轉)方式布置;卷簧,其利用彈性力緩沖第一旋轉件與第二旋轉件之間的扭轉;以及墊件,其布置于卷簧內側,并且利用彈性力緩沖第一旋轉件與第二旋轉件之間的扭轉,其中,墊件包括彈性件,其形成為柱狀;以及耐磨件,其局部覆蓋彈性件的側面,并且其所具有的耐磨性高于彈性件的耐磨性。根據上述結構,因為墊件的彈性件局部布置于耐磨件內周,彈性件中布置于耐磨件內周的部分也被允許變形,從而增大了彈性件的壓縮行程。結果,阻尼部處的沖擊吸收能力(能量吸收能力)增大,這降低了墊件的剛性,從而,改進了對扭矩振動的抑制效果。另夕卜,因為彈性件還局部布置于耐磨件內側,所以不需要將耐磨件粘附至彈性件。結果,降低了生產成本,并且改進了連接強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彈性件由橡膠或彈性體樹脂制成,以及,耐磨件由樹脂制成,該樹脂的耐磨性高于彈性件的橡膠或彈性體樹脂的耐磨性。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彈性件和耐磨件之一包括位于彈性件與耐磨件的結合部處的第一凸部,以及,彈性件和耐磨件之另一包括位于彈性件與耐磨件的結合部處的第一凹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沿彈性件與耐磨件之間結合部的整周(整個周向)連續形成。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第一凸部和第一凹部沿彈性件與耐磨件之間結合部的周向斷續形成。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耐磨件包括設置于彈性件第一端的第一耐磨件、以及設置于彈性件第二端且與第一耐磨件分開的第二耐磨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彈性件包括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形成于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之間的中間部分外周面,以及,第二凹部沿彈性件的整周連續地向內凹進。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彈性件包括圓角部,在第一耐磨件以及第二耐磨件附近,該圓角部形成在第二凹部底面與第二凹部側壁面之間的拐角部處,用于在拐角部設置圓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彈性件包括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自彈性件端面的一部分凸出并超出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之一或二者包括多個耐磨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扭矩波動吸收器進一步包括座件,該座件布置在卷簧與第一旋轉件以及第二旋轉件之間,其中,第一耐磨件或第二耐磨件整體形成于座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扭矩波動吸收器進一步包括座件,該座件布置在卷簧與第一旋轉件以及第二旋轉件之間,其中,第一耐磨件和第二耐磨件整體形成于座件,以及,彈性件包括兩個部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彈性件包括形成為封閉端結構或形成為通孔的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又一方面,耐磨件覆蓋彈性件的中間部分。附圖說明根據下文結合附圖進行的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點和特征將更為明了,其中圖I是俯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結構;圖2是沿圖I的線II-II的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結構;圖3A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3B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3C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3D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3E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3F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4是示意性示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扭轉特性與 周知技術比較的圖;圖5A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5B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5C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6A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6B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6C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6D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7A是垂直于墊件伸縮方向的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7B是沿圖7A中線VIIB-VIIB的剖視圖;圖8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9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IOA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六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座件結構;圖IOB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六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座件結構;圖IlA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七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IlB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第七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結構;圖12是剖視圖,示意性圖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八實施例的扭矩波動吸收器中阻尼部的墊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扭矩波動吸收器(1),包括:第一旋轉件(17、18),其布置成能夠旋轉;第二旋轉件(25),其以相對于所述第一旋轉件(17、18)能夠旋轉的方式布置;卷簧(20),其利用彈性力緩沖所述第一旋轉件(17、18)與所述第二旋轉件(25)之間的扭轉;以及墊件(26),其布置于所述卷簧(20)的內側,以及,所述墊件(26)利用彈性力緩沖所述第一旋轉件(17、18)與所述第二旋轉件(25)之間的扭轉,其中,所述墊件(26)包括:彈性件(32、37、42),其形成為柱狀;以及耐磨件(31、33、34、36、38、39、43、46、47、48、49),其局部覆蓋所述彈性件(32、37、42)的側面,以及,所述耐磨件的耐磨性高于所述彈性件(32、37、42)的耐磨性。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佐伯智洋,山住淳志,宮本有規,橫田誠,林千泰,村手孝,
申請(專利權)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株式會社小島,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