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內管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內管外套接有硫化減振體,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半外管體嵌設于硫化橡膠體中,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凹陷結構與凹腔的位置相對應,優點在于由于外管是對半開的結構,因此在對半外管體向內沖壓時可以根據軸向剛度要求設計凹陷的程度,并且向內沖壓時半外管體不會變形;此外,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也使得凹陷結構更易加工,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車輛連接件,尤其是涉及ー種副車架襯套。
技術介紹
副車架總成的出現是汽車設計的又一次革新,其提高了底盤系統的舒適性及懸掛剛度,而副車架襯套作為副車架總成與車身的連接點,其對車身振動、車室內噪聲水平都有較大的影響,副車架襯套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車的振動噪聲水平,是影響乘坐舒適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場上出現的ー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外管和減振橡膠層,減振橡膠層硫化于內管外,外管嵌設于減振橡膠層中,外管的對稱兩側壁向內沖壓形成凹陷結構。這種副 車架襯套結構簡單,且通過對外管向內沖壓可有效提高軸向剛度,但是由于外管是ー根整體的圓形管,因此對外管向內沖壓的エ藝加工較為困難,而且對外管向內沖壓的程度較高時外管會變形,從而導致該副車架襯套無法使用,而如果向內沖壓的程度較低即凹陷的程度較低時,則軸向剛度的提升有限,無法滿足高軸向剛度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軸向剛度高,且易加工制作的副車架襯套。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所述的內管外套接有硫化減振體,所述的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所述的半外管體嵌設于所述的硫化橡膠體中,所述的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與所述的凹腔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凹陷結構中間為球面井面向所述的凹腔的腔底。所述的凹腔的腔壁為斜面,所述的凹陷結構的縱向兩側為弧形過渡段,所述的弧形過渡段與所述的凹腔的腔壁的位置相對應。所述的內管和所述的外管采用的制作材料為鋁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在內管外套接ー個硫化減振體,且該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半外管體嵌設于硫化橡膠體中,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形成ー個凹陷結構,由于外管是對半開的結構,因此在對半外管體向內沖壓時可以根據軸向剛度要求設計凹陷的程度,并且向內沖壓時半外管體不會變形;此外,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也使得凹陷結構更易加工,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副車架襯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副車架襯套的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描述。本技術提出的一種副車架襯套,如圖所示,其包括內管1,內管I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2,內管I外套接有硫化減振 體3,硫化減振體3包括硫化橡膠體5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4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半外管體4嵌設于硫化橡膠體5中,半外管體4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6,凹陷結構6與凹腔2的位置相對應。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凹陷結構6中間61為球面并面向凹腔2的腔底21,凹腔2的腔壁22為斜面,凹陷結構6的縱向兩側為弧形過渡段62,弧形過渡段62與凹腔2的腔壁22的位置相對應,當凹陷結構6中間與凹腔2的腔底21之間的垂直距離及弧形過渡段62與凹腔2的腔壁22之間的垂直距離越短即凹陷結構6與凹腔2之間的橡膠體越薄時,軸向剛度和徑向剛度就越大,因此在制備時并不是使凹陷結構6與凹腔2之間的橡膠體越薄越好,而是根據軸向剛度要求適當地設計凹陷結構6的凹陷程度。在此,內管I和外管均采用鋁材制成。權利要求1.一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所述的內管外套接有硫化減振體,所述的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所述的半外管體嵌設于所述的硫化橡膠體中,所述的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與所述的凹腔的位置相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副車架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陷結構中間為球面并面向所述的凹腔的腔底。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副車架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腔的腔壁為斜面,所述的凹陷結構的縱向兩側為弧形過渡段,所述的弧形過渡段與所述的凹腔的腔壁的位置相對應。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ー種副車架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和所述的外管采用的制作材料為鋁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內管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內管外套接有硫化減振體,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半外管體嵌設于硫化橡膠體中,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凹陷結構與凹腔的位置相對應,優點在于由于外管是對半開的結構,因此在對半外管體向內沖壓時可以根據軸向剛度要求設計凹陷的程度,并且向內沖壓時半外管體不會變形;此外,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也使得凹陷結構更易加工,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文檔編號F16F1/38GK202646495SQ20122027171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6日專利技術者崔東宇 申請人:寧波拓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副車架襯套,包括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的對稱兩側壁上設置有凹腔,所述的內管外套接有硫化減振體,所述的硫化減振體包括硫化橡膠體和由兩個相互配合的半外管體組成的對半開結構的外管,且所述的半外管體嵌設于所述的硫化橡膠體中,所述的半外管體的管壁向內沖壓呈凹陷結構,所述的凹陷結構與所述的凹腔的位置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東宇,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拓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