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竹、木梁,適用于土木工程領域。解決了目前預應力竹、木梁預應力施加工藝復雜,準確度低,使用過程中預應力大小無法調控等問題。方案一:兩側邊竹、木材的下表面設置有無腹桿鋼墊板,栓桿的上端穿過無腹桿鋼墊板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之間,固塊與栓桿旋接,固塊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力筋,預應力筋的兩端通過錨具與兩個端部鋼墊板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設置在竹、木材及兩側邊竹、木材的兩端,栓桿的下端設置在無腹桿鋼墊板的外部并與螺帽連接;方案二與一區(qū)別是:兩側邊竹、木材的下表面設置有封邊木板,腹桿的上端通過腹桿鋼墊板頂在竹、木材的下表面上,腹桿的下端與螺帽連接,螺帽位于封邊木板上,固定塊與腹桿旋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土木工程領域。(*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適用于土木工程領域的預應カ竹、木材質的梁。
技術介紹
現階段的預應カ施加方法包括預彎法、穿絲張拉法、端部張弦法和腹桿伸長法等,這些方法雖然行之有效,但也存在ー些問題。預彎法由于木梁的反彎復原,所建立的最大預應カ值較小;穿絲張拉法需要在木梁端部斜向打孔,預應力筋線型受到限制,并且在木梁端部及鋼筋反彎點處容易出現局壓問題;端部張弦法施加預應カ需要專門設備,施工不便且 不能在日后進行調節(jié),此外,如果所施加的預應カ較大,滾輪處抗剪也存在隱患,需采取構造措施;腹桿伸長法腹桿外露會影響梁的外觀,梁高也增大較多。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目前預應カ竹、木梁預應カ施加工藝復雜,準確度低,使用過程中預應カ大小及梁變形無法調控等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應力竹、木梁。其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兩種,分別如下方案一(無腹桿)一種預應力竹、木梁,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包括竹、木材及兩側邊竹、木材,兩側邊竹、木材設置在竹、木材的下表面沿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還包括栓桿、固塊、無腹桿鋼墊板、螺帽、預應力筋、錨具及兩個端部鋼墊板,兩側邊竹、木材的下表面設置有無腹桿鋼墊板,栓桿沿豎向設置,栓桿的上端穿過無腹桿鋼墊板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之間,固塊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之間且與栓桿旋接,固塊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カ筋,預應カ筋的兩端通過錨具與兩個端部鋼墊板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設置在竹、木材及兩側邊竹、木材的兩端,栓桿的下端設置在無腹桿鋼墊板的外部并與螺帽連接。方案ニ (有腹桿)一種預應力竹、木梁,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包括竹、木材及兩側邊竹、木材,兩側邊竹、木材設置在竹、木材的下表面沿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還包括腹桿、固塊、無腹桿鋼墊板、螺帽、預應力筋、錨具及兩個端部鋼墊板,兩側邊竹、木材的下表面設置有封邊木板,封邊木板上設有調節(jié)孔,腹桿沿豎向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之間,腹桿的上端通過腹桿鋼墊板頂在竹、木材的下表面上,腹桿的下端與螺帽連接,螺帽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之間并位于封邊木板上,固定塊與腹桿旋接,固塊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カ筋,預應カ筋的兩端通過錨具與兩個端部鋼墊板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設置在竹、木材及兩側邊竹、木材的兩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施工方便,エ藝簡単。由于采用了橫向張拉,產生較小的相對位移就能使預應カ筋產生較大的伸長,因此只需用螺帽擰張即可完成張拉過程,無需液壓千斤頂等專業(yè)張拉設備。2.調控方便,受カ可靠。在使用過程中可以隨時對預應力大小進行調整,克服木材蠕變使木梁變形增大的現象。3.施加預應カ后,可以節(jié)約木材20%_60%,此數值受跨度、預應カ筋根數及栓桿或腹桿伸長等因素影響,按目前的市場價格,可節(jié)省費用30%。附圖說明圖Ia是無腹桿的預應カ竹、木梁的主視圖,圖Ib是無腹桿的預應カ竹、木梁的縱向剖面圖,圖Ic是圖Ia的A-A剖面圖,圖Id是圖Ia的B-B剖面圖,圖2a是有腹桿的預應力竹、木梁的主視圖,圖2b是有腹桿的預應カ竹、木梁的縱向剖面圖,圖2c是圖2a的C-C剖面圖,圖2d是圖2a的D-D剖面圖。竹、木材I ;頂部竹、木材1-1 ;兩側邊竹、木材1-2 ;栓桿2 ;固塊3 ;無腹桿鋼墊板4-1 ;構件兩端鋼墊板4-2 ;有腹桿鋼墊板4-3 ;螺帽5 ;預應カ筋6 ;錨具7 ;封邊木板8 ;腹 桿9。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Ia 圖Id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一種預應力竹、木梁,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包括竹、木材I及兩側邊竹、木材I-2,兩側邊竹、木材I-2設置在竹、木材I的下表面沿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還包括栓桿2、固塊3、無腹桿鋼墊板4-1、螺帽5、預應カ筋6、錨具7及兩個端部鋼墊板4-2,兩側邊竹、木材1-2的下表面設置有無腹桿鋼墊板4-1,栓桿2沿豎向設置,栓桿2的上端穿過無腹桿鋼墊板4-1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固塊3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且與栓桿2旋接,固塊3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カ筋6,預應カ筋6的兩端通過錨具7與兩個端部鋼墊板4-2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4-2設置在竹、木材I及兩側邊竹、木材1-2的兩端,栓桿2的下端設置在無腹桿鋼墊板4-1的外部并與螺帽5連接。具體實施方式ニ 結合圖Ic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固塊3的下端面設有弧形凹槽,預應力筋6固定在固塊3的弧形凹槽內。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2a 圖2d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一種預應力竹、木梁,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包括竹、木材I及兩側邊竹、木材I-2,兩側邊竹、木材I-2設置在竹、木材I的下表面沿長度方向的兩側,所述的預應カ竹、木梁還包括腹桿2、固塊3、無腹桿鋼墊板4-1、螺帽5、預應カ筋6、錨具7及兩個端部鋼墊板4-2,兩側邊竹、木材1-2的下表面設置有封邊木板8,封邊木板8上設有調節(jié)孔,腹桿9沿豎向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腹桿9的上端通過腹桿鋼墊板4-3頂在竹、木材I的下表面上,腹桿9的下端與螺帽5連接,螺帽5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并位于封邊木板8上,固定塊3與腹桿9旋接,固塊3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カ筋6,預應カ筋6的兩端通過錨具7與兩個端部鋼墊板4-2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4-2設置在竹、木材I及兩側邊竹、木材1-2的兩端。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2c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本實施方式的固塊3的下端面設有弧形凹槽,預應力筋6固定在固塊3的弧形凹槽內。無腹桿方案通過旋轉、螺帽5和栓桿2使固塊3帶動預應カ筋6上下移動來施加預應力,壓カ通過梁兩側邊竹、木材1-2傳給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1,最終形成預應カ筋6受拉,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1受壓,兩側邊竹、木材1-2傳カ的組合構件;有腹桿方案通過旋轉螺帽5和腹桿9使固塊3帶動預應カ筋6上下移動從而施加預應力,壓カ通過腹桿9傳至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1,最終形成預應カ筋6受拉,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1受壓,腹桿9傳遞壓力的組合構件。預應カ的調控方法螺帽5為標有刻度,刻度值的精度為10°,在旋轉螺帽5及栓桿2 (圖Ic)或腹桿9 (圖2c)過程中,可根據螺帽5及栓桿2或腹桿9的旋轉角度Θ嚴格控制預應カ筋6與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1相對距離的變化值△,將△與構件尺寸和預應カ筋6的內力變化Λ σ建立其一一對應關系,即可通過控制螺帽5及栓桿2或腹桿9的旋轉角度來控制預應カ線型和預應カ筋6內力大小。實施例I :預應カ木梁尺寸為3000 X 200 X 400,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_1尺寸為3000 X 200 X 200,預應カ筋6選用6根直徑5mm的1860級低松弛預應カ預應カ筋6。梁高范圍內的栓桿2伸長60mm吋,預應カ筋6拉應カ增加888. 77N/mm2,預應カ木梁中央處起拱7. 65mm。當以撓度為主要控制因素時,可節(jié)省木材55. 6%,按目前的市場價格,節(jié)省費用34% ;當以承載カ為主要控制因素時,可節(jié)省木材33. 3%。 實施例2 :預應カ木梁尺寸為6000 X 400 X 800,頂端受壓區(qū)域的竹、木材1_1尺寸為6000 X 400 X 400,預應カ筋6選用6根直徑7mm的1860級低松弛預應カ預應カ筋6。梁高范圍內的栓桿2伸長120_吋,預應カ筋6拉應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應力竹、木梁,所述的預應力竹、木梁包括竹、木材(1)及兩側邊竹、木材(1?2),兩側邊竹、木材(1?2)設置在竹、木材(1)的下表面沿長度方向的兩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應力竹、木梁還包括栓桿(2)、固塊(3)、無腹桿鋼墊板(4?1)、螺帽(5)、預應力筋(6)、錨具(7)及兩個端部鋼墊板(4?2),兩側邊竹、木材(1?2)的下表面設置有無腹桿鋼墊板(4?1),栓桿(2)沿豎向設置,栓桿(2)的上端穿過無腹桿鋼墊板(4?1)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固塊(3)設置在兩側邊竹、木材(1?2)之間且與栓桿(2)旋接,固塊(3)的下表面固定有預應力筋(6),預應力筋(6)的兩端通過錨具(7)與兩個端部鋼墊板(4?2)錨固連接,兩個端部鋼墊板(4?2)設置在竹、木材(1)及兩側邊竹、木材(1?2)的兩端,栓桿(2)的下端設置在無腹桿鋼墊板(4?1)的外部并與螺帽(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郭楠,左宏亮,劉晚成,趙佳寧,趙婷婷,楊穎偉,
申請(專利權)人:東北林業(yè)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