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其特征是包括電動機(1)、攪拌槽(4)、2根并排設置的攪拌軸(5)、攪拌葉片(6)、熱交換片(9)和流化腔(12),所述2根攪拌軸(5)穿過攪拌槽(4)內,電動機(1)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有沿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6),相鄰攪拌葉片(6)之間設有多組熱交換片(9),攪拌槽(4)下方為流化腔(12)。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復合水泥冷卻機具有循環水消耗量小,對設備繡蝕和磨損小,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對工藝條件的適應性強,性價比高,處理能力強,綜合能耗小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復合水泥冷卻領域,尤其是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
技術介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高速度所帶來的基本建設的高速度,給水泥工業的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泥質量已成為提高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的先決條件。隨著建筑工程速度和質量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建筑工程對水泥的出廠溫度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道路橋梁、水庫堤壩、港口碼頭、海洋工程、隧道及民用高層建筑等重要工程要求水泥的溫度應低于60°C,有的甚至達到50°C。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水泥產量和規模的都不斷上升,現在水泥出廠采用散裝形式的普及率在全國已逐年提高,散裝水泥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是水泥企業只得其利,·卻未能應棄其弊。近年來散裝水泥出廠的溫度出現普遍過高的趨勢,水泥運至攪拌站入倉后散熱困難,造成水泥溫度居高不下,由此增加了混凝土因溫度應力而造成早期開裂的現象很嚴重。使得施工企業在混凝土攪拌時不得不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防止上料時仍有很高的溫度,以防止因此而造成的混凝土的澆筑溫度過高現象。過去只有水工的大壩混凝土被稱為大體積而需要控制溫度,而今由于水泥的比表面積越來越高,水化熱增大、塌落度下降、混凝土水泥用量增多、早期強度提高,構件的最小斷面只有20 30cm在設計中已經很普遍,其早期的開裂現象也越來越多,這些現象的產生有約60%原因來自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在水資源和能源匱乏的今天,總體來看不能說不有悖于發展散裝水泥以節約水泥包裝資源和環保的初衷。對水泥溫度的限制已成為當今水泥質量的重要指標要求。水泥出廠溫度的降低在生產工藝過程中不僅顯得尤為重要,也已經引起眾多水泥生產企業的高度重視水泥在粉磨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大部分被磨內水泥吸收,導致出磨的水泥溫度一般在100°c的現象已較為正常和普遍,但多數情況是100°C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50-160°C,在磨機工藝狀況較差時,出磨水泥溫度會接近180°C。水泥在粉磨過程中溫度過高,不僅會導致石膏脫水,影響產品質量,同時還會引起磨機過粉磨、堵磨、糊磨,軸瓦溫度高等事故發生,最終影響終端用戶的混凝土施工質量,由此對水泥溫度的控制已成為衡量水泥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降低水泥的入庫溫度和滿足混凝土施工質量對水泥溫度的要求,是擺在當前水泥行業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水泥成品溫度普遍在100°C以上是水泥生產工藝過程的客觀現象,尤其在夏季更是如此。在目前的國內水泥生產工藝過程中還沒有設置對水泥進行冷卻降溫的工藝環節和設備,由此給水泥成品降溫造成一定的難度,并產生了很多不同的方式來給水泥冷卻降溫,這些方式大致可分為風冷和水冷的直接冷卻或間接冷卻,諸如在磨內加大通風、噴水,磨外淋水,對選粉機或旋風收塵器外殼淋水的常用冷卻方式,但效果甚微不很明顯,且存在很多弊端和事故隱患。也有一些以水作為冷卻介質間接冷卻方式的水泥冷卻器,由于其循環水消耗量過大,對水質要求高,耗水量基本在50 - 100T/h以上,但對設備的銹蝕和磨損大,結構復雜,體積大、對工藝條件適應性較差,性價比低,尤其是在設備磨損或局部損壞后的滲水,進入水泥中所存在的事故隱患而難以被水泥企業所認同,在我國南方某省的一家水泥企業在使用過程中就發現滲水,造成后續輸送設備結塊堵塞,以及料多料急壓死電機的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 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弊端,提供一種強制通風式復合水泥冷卻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包括電動機I、攪拌槽4、2根并排設置的攪拌軸5、攪拌葉片6、熱交換片9和流化腔12,所述2根攪拌軸5穿過攪拌槽4內,電動機I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有沿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6,相鄰攪拌葉片6之間設有多組熱交換片9,攪拌槽4下方為流化腔12。所述攪拌槽4外側設有冷卻水管8,所述熱交換片9為中空結構,多組熱交換片9內部相互連接并與冷卻水管8連通。所述電動機I通過減速器2和聯軸器3連接2根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外設有護軸套7,攪拌葉片6設置在護軸套7上。所述攪拌槽4上方設有進料口 10,攪拌槽4下方設有出料口 11。所述流化腔12上設有流化風機接口 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復合水泥冷卻機具有循環水消耗量小,對設備繡蝕和磨損小,結構簡單、體積小巧、對工藝條件的適應性強,性價比高,處理能力強,綜合能耗小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沿A— A方向剖視圖。圖中1為電動機、2為減速器、3為聯軸器、4為攪拌槽、5為攪拌軸、6為攪拌葉片、7為護軸套、8為冷卻水管、9為熱交換片、10為進料口、11為出料口、12為流化腔、13為流化風機接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至2,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包括電動機I、攪拌槽4、2根并排設置的攪拌軸5、攪拌葉片6、熱交換片9和流化腔12,所述2根攪拌軸5穿過攪拌槽4內,電動機I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有沿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6,相鄰攪拌葉片6之間設有多組熱交換片9,攪拌槽4下方為流化腔12。攪拌槽4外側設有冷卻水管8,所述熱交換片9為中空結構,多組熱交換片9內部相互連接并與冷卻水管8連通。電動機I通過減速器2和聯軸器3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外設有護軸套7,攪拌葉片6設置在護軸套7上。攪拌槽4上方設有進料口 10,攪拌槽4下方設有出料口 11。流化腔12上設有流化風機接口 13。復合水泥冷卻機主要由電動機I、減速器2、聯軸器3、攪拌槽4、攪拌軸5、攪拌葉片 6、護軸套7、冷卻水管8、熱交換片9、進料口 10、出料口 11、流化腔12和流化風機接口 13等組成,其中,核心部分為兩根攪拌軸以及熱交換片、軸上按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以及流化腔。工作原理及創新點物料由進料口 10進入冷卻機內,攪拌葉片6在電動機I的帶動下以一定的速度進行攪拌,攪拌葉片6間有多組熱交換片9,熱交換片內部始終有冷卻水通過,物料在攪拌葉片6的作用下與熱交換片9進行充分的換熱,將水泥中的熱量吸收至冷卻水中,同時位于攪拌器正下方的流化腔12內充滿了來自高壓風機的冷空氣使攪拌槽內大部分物料處于流態化狀態,進入冷卻槽的物料一邊進行機械攪拌一邊進行流態化冷卻。使各種物料與冷空氣充分混合均勻,經過復合水泥冷卻機所冷卻后的物料其溫度可降低水泥溫度40 50°C。密封方式也作了很大的改進,兩端軸與殼體密封采用迷宮密封方式進行密封。殼體上部有一個250直徑的法蘭接口為了讓冷卻機內部形成微負壓,從而保證沒有粉塵外逸。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構思前提下,本領域中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請求保護的
技術實現思路
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其特征是包括電動機(I)、攪拌槽(4)、2根并排設置的攪拌軸(5)、攪拌葉片(6)、熱交換片(9)和流化腔(12),所述2根攪拌軸(5)穿過攪拌槽(4)內,電動機(I)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有沿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6),相鄰攪拌葉片(6)之間設有多組熱交換片(9),攪拌槽(4)下方為流化腔(12)。2.根據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水泥冷卻機,其特征是包括電動機(1)、攪拌槽(4)、2根并排設置的攪拌軸(5)、攪拌葉片(6)、熱交換片(9)和流化腔(12),所述2根攪拌軸(5)穿過攪拌槽(4)內,電動機(1)連接2根攪拌軸(5),攪拌軸(5)上設有沿螺旋推進方向安裝的攪拌葉片(6),相鄰攪拌葉片(6)之間設有多組熱交換片(9),攪拌槽(4)下方為流化腔(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少明,胡民山,
申請(專利權)人:張少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