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及具有該門楣鉸鏈的開頂集裝箱,門楣包括中間的旋轉門楣及兩側的固定門楣,旋轉門楣與固定門楣通過門楣鉸鏈連接,其中,每個門楣鉸鏈包括:第一鉸鏈座、第一銷軸、鉸鏈板、第二鉸鏈座和第二銷軸;第一鉸鏈座與旋轉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第二鉸鏈座設置于開頂集裝箱的頂角件的正下方與固定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鉸鏈板兩端各設有一個鉸鏈孔,所述第一、第二鉸鏈座內部均形成一個豎向的鉸鏈孔,所述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分別與第一鉸鏈座和第二鉸鏈座鉸接,所述第一鉸鏈座和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進行可拆卸鉸接。縮小了固定門楣凸出于頂角件的長度,可以實現旋轉門楣開口寬度最大化。(*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開頂集裝箱,尤其涉及半高式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及具有該門楣鉸鏈的開頂集裝箱。
技術介紹
開頂集裝箱,是ー種專用集裝箱,可用起重機從箱頂上面或用叉車從箱的門端裝卸貨物,適合于裝載體積高大的物體,如裝運金屬板、玻璃板、機械設備及礦石等重貨。現有開頂集裝箱門端的門楣通常為可旋轉結構,如圖I俯視圖所示,門楣分成三截,ー個旋轉門楣I和兩個固定門楣2,固定門楣2分別固定在左右頂角件9 的內側,通過鉸鏈連接,將固定門楣2和旋轉門楣I可拆卸的連接。鉸鏈座3固定在固定門楣2的外側,鉸鏈板5固定在旋轉門楣I的外側,以銷軸4自上而下的可拆裝插入鉸鏈孔中。由于拆裝銷軸4必須有一定的操作空間,鉸鏈座3要避開頂角件9的底面,離開頂角件9的內側一定的距離,導致固定門楣2有較大部分突出頂角件的內側(圖I中尺寸H),限制了門端的通過寬度W1,這對于從門端進出作業的叉車很不便利,經常發生叉車或貨物與固定門楣突出部分擦碰現象,影響產品的使用,因而需要加大門楣開ロ尺寸,以改善其通過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現有的開頂集裝箱門楣開ロ寬度小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該開頂集裝箱門楣包括中間的旋轉門楣及兩側的固定門楣,所述旋轉門楣與固定門楣通過所述門楣鉸鏈連接,其中,所述每個門楣鉸鏈包括第一鉸鏈座、第一銷軸、鉸鏈板、第二鉸鏈座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鉸鏈座與旋轉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第二鉸鏈座設置于開頂集裝箱的頂角件的正下方與固定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鉸鏈板兩端各設有ー個鉸鏈孔,所述第一、第二鉸鏈座內部也均形成一個豎向的鉸鏈孔,所述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分別與第一鉸鏈座和第二鉸鏈座鉸接,所述第一鉸鏈座和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進行可拆卸鉸接。基于上述構思,所述第二鉸鏈座和鉸鏈板通過第二銷軸固定鉸接,第二銷軸和鉸鏈板固定連接。基于上述構思,所述旋轉門楣的左右兩端各設ー付門楣鉸鏈,且旋轉門楣與固定門楣閉合狀態下,左右門楣鉸鏈的鉸鏈孔四孔的中心線在同一豎向平面內。基于上述構思,所述鉸鏈板呈エ字形,鉸鏈孔設置于鉸鏈板的軸線的兩側,鉸鏈孔的軸線與鉸鏈板的軸線平行,所述鉸鏈板兩端的凹槽部容置第一鉸鏈座或第二鉸鏈座嵌入動配合。基于上述構思,所述旋轉門楣與固定門楣閉合狀態下,所述鉸鏈板的內邊緣平行于旋轉門楣的外邊緣,且二者之間具有間隙,所述鉸鏈板的背面對應于旋轉門楣處焊接一塊擋鐵,所述擋鐵的厚度等于所述間隙。基于上述構思,所述第一銷軸上端部有法蘭帽,下端部設有為便于裝入及拆出的導向部。基于上述構思,所述第一銷軸的法蘭帽均分別連接ー個鏈索,而所述鏈索的另ー端焊接在旋轉門楣上。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具有前述的門楣鉸鏈的開頂集裝箱,其中,所述固定門楣固定連接于頂角件的底面和角柱的內側面和角柱的內側面。其于上述構思,所述固定門楣在所述旋轉門楣ー側方向上呈U形結構,其連接于角柱的一面、凸出于所述頂角件的一面及頂面均為開放狀,所述固定門楣凸出于所述頂角件的端面由ー個端板封閉,所述固定門楣凸出于所述頂角件的頂面由一個封板封閉。基于上述構思,所述固定門楣端板內側豎邊到所連接頂角件的最小距離為32mm。基于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有益效果如下將最大限度的增加旋轉門楣開ロ寬度,相比常規開頂集裝箱旋轉門楣開ロ Wl大約寬出190麗,保證了作業叉車的進出口通暢,提高了裝卸作業工作效率,且消除了裝卸時叉車或貨物與固定門楣擦碰現象發生,避免了設備和貨物的損壞,提高作業的安全性。另外在拆卸一端銷軸的情況下,旋轉門楣最大開啟角度可達270°,減少作業中門楣所需空間。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結構俯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結構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結構主視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門楣鉸鏈的鉸鏈板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為沿圖4中A-A線的剖視示意圖。圖中1旋轉門楣,2固定門楣,21封板,22端板,3第一鉸鏈座,31鉸鏈孔,4第一銷軸,5鉸鏈板,51鉸鏈孔,52凹槽部,6第二銷軸,7角柱,8鏈索,9頂角件,10第二鉸鏈座,101鉸鏈孔,11擋鐵,B間隙。具體實施方式體現本技術特征與優點的典型實施例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技術能夠在不同的實施例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技術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術。如圖2、圖3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及具有該門楣鉸鏈的開頂集裝箱,目前開頂集裝箱門楣一般包括中間的旋轉門楣I及左右兩側的固定門楣2,而旋轉門楣I與固定門楣2通過門楣鉸鏈連接。本技術提出的每個門楣鉸鏈包括第一鉸鏈座3、第一銷軸4、鉸鏈板5、第二鉸鏈座10和第二銷軸6。其中,第一鉸鏈座3與旋轉門楣I的側面固定連接,第二鉸鏈座10設置于開頂集裝箱的頂角件9的正下方與固定門楣2的側面固定連接,固定門楣2固定連接于頂角件9的底面。見圖3,每個頂角件9底面的一側還連接有角柱7進行支撐,同時固定門楣2分別與角柱7的內側面也固定連接。這種情況下,參見圖3至圖5,為了便于旋轉門楣I的拆裝及旋轉,鉸鏈板5兩端各設有ー個鉸鏈孔51,而第一、第二鉸鏈座3、10內部也均形成一個豎向的鉸鏈孔31、101,鉸鏈板5通過第一銷軸4和第二銷軸6分別與第一鉸鏈座3和第二鉸鏈座10鉸接。其中如圖3所示,穿過第一鉸鏈座3的鉸鏈孔31及鉸鏈板5內側鉸鏈孔51的第一銷軸4是可以拆出的,第一鉸鏈座3和鉸鏈板5便可通過第一銷軸4進行可拆卸鉸接。區別于現有技術鉸鏈座3設于頂角件9內側面的結構,本技術的上述結構縮小了固定門楣2凸出于頂角件9的長度,可以實現旋轉門楣I開ロ寬度最大化。本技術使用雙軸式鉸鏈可以方便未被擋住的銷軸進行拆出或裝入,同時,可使旋轉門楣I進行270度的旋轉。如圖3所示,第一銷軸4可自上而下的拆裝插入鉸鏈板5的鉸鏈孔51和第一鉸鏈座3的鉸鏈孔31中,第二鉸鏈座10和鉸鏈板5通過第二銷軸6較佳形成非快拆式的鉸接,并且,第二銷軸6和鉸鏈板5為固定連接在一起,可以是螺接或焊接等形式連接在一起,第ニ銷軸6 —般情況下不需要拆卸。如圖4、圖5所示,本技術中鉸鏈板5較佳呈エ字形,兩端的中部形成為凹槽部52,其中鉸鏈孔51設置于鉸鏈板5的軸線Z的兩側,鉸鏈孔51的軸線Y與鉸鏈板5的軸線 平行,而凹槽部52可容置第一鉸鏈座3或第二鉸鏈座10嵌入形成動配合。且旋轉門楣I與固定門楣2閉合狀態下,左右門楣鉸鏈的鉸鏈孔51四孔的中心線最好要控制在同一豎向平面內,而為了使閉合時四孔的中心線在同一豎向平面內,需控制旋轉門楣I與固定門楣2的外邊緣在同一豎向平面內,且第一鉸鏈座3的鉸鏈孔31及第ニ鉸鏈座10鉸鏈孔101到鉸鏈座的底面中心高等高。鉸鏈板5的內邊緣平行于旋轉門楣I的外邊緣且二者之間具有間隙B,在鉸鏈板5的內邊緣對應旋轉門楣處焊接ー塊擋鐵11,此擋鐵11的厚度等于間隙B。這樣,在關閉吋,旋轉門楣I的外邊緣觸及到鉸鏈板5的內邊緣的擋鐵11時,鉸鏈板5與第一鉸鏈座3不能再以第一銷軸4為中心相對轉動,以有效控制關閉時鉸鏈板5的內邊緣與旋轉門楣I的外邊緣處于平行狀態,保證旋轉門楣I在固定門楣2之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開頂集裝箱的門楣鉸鏈,該開頂集裝箱門楣包括中間的旋轉門楣及兩側的固定門楣,所述旋轉門楣與固定門楣通過所述門楣鉸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門楣鉸鏈包括:第一鉸鏈座、第一銷軸、鉸鏈板、第二鉸鏈座和第二銷軸;所述第一鉸鏈座與旋轉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第二鉸鏈座設置于開頂集裝箱的頂角件的正下方與固定門楣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鉸鏈板兩端各設有一個鉸鏈孔,所述第一、第二鉸鏈座內部也均形成一個豎向的鉸鏈孔,所述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和第二銷軸分別與第一鉸鏈座和第二鉸鏈座鉸接,所述第一鉸鏈座和鉸鏈板通過第一銷軸進行可拆卸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波,姜篤良,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揚州潤揚物流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