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觸發控制電路、缸體及永磁體組、活塞組件和變極線圈,該缸體設有至少一組缸筒,該一組缸筒包括兩個缸筒,該兩個缸筒成水平對置式分布,該活塞組件插設在缸筒內,永磁體組包括活動永磁體及固定永磁體,固定永磁體設置在缸筒的頂部,活動永磁體設置在活塞組件的上端面,變極線圈設置在固定永磁體的下端面上,并與觸發控制電路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水平對置式的磁電混合驅動裝置有效利用磁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將磁電混合并產生動力,節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其結構合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振動,達到動態平衡,而且制造成本低,有重大的市場推廣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動力裝置
,具體涉及ー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
技術介紹
當今世界能源的消耗與日俱增,人類的生活、工作、娛樂均離不開能源。現有能源的主要供給形式是石油、煤炭、天然氣、核能等,其中石油、煤炭、天然氣屬于地球資源,儲量有限,而核能開發的安全性能不容忽視。目前,隨著人口的增長、社會的進步,世界的能耗以毎年2. 7%的增長,據國際能源的預測,石油50年將枯竭,天然氣60年將用完,煤炭200多年將用盡。所以,人類正在不懈地致力于提高已有動力設備技木,同時也更為積極地尋找新的能源,開發新的技木。 發動機(Engine),又稱為引擎,是ー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另ー種能的機器,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把電能轉化為機器能的稱為電動機)有時它既適用于動カ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カ裝置的整個機器,比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現有各種原動力發動機如汽油機、柴油機、燃油蒸氣機等已經廣泛應用于エ業、農業、交通、國防領域等諸多領域,這些機械的使用給人們帶米方便的同時,也給社會埋藏了隱患;這些設備有的投資巨大,有的耗費燃料費用大,且廢物拜排放、噪音等對環境污染嚴重。而且上述發動機采用的能源是以煤、油、等不可再生的資源,由于資源有限,能源消耗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而且其能量轉化過程復雜、成本高、效率低,并且對環境污染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結構設計合理、能源利用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實現的磁電混合驅動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其特征在干,其包括觸發控制電路、缸體及永磁體組、活塞組件和變極線圈,該缸體設有至少ー組缸筒,該ー組缸筒包括兩個缸筒,該兩個缸筒成水平對置式分布。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體、連桿、曲軸及ー飛輪,所述連桿的上端與所述活塞體下端相連接,連桿的下端與曲軸相連接,所述的活塞體插設在缸筒內,所述的飛輪設置在所述的曲軸末端上。所述的永磁體組包括固定永磁體及活動永磁體,所述的固定永磁體固定設在缸筒的頂部,所述的活動永磁體固定設在活塞體的上端,所述的變極線圈設在所述的固定永磁體的下端面上,并與所述的觸發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觸發控制電路包括感應器、Α/D轉換器、控制器和電流控制器,所述感應器、A/D轉換器、控制器依次相連接,所述變極線圈、電流控制器、控制器依次相連接。 所述感應器包括感應線圈、下止位置磁體和上止位置磁體,所述感應線圈設置在飛輪ー側,所述上止位置磁體和下止位置磁體對應感應線圈的位置對稱設置在飛輪上,該上止位置磁體或者下止位置磁體的位置對應ー組缸體中活動永磁鐵與固定永磁鐵最靠近時或者距離最遠時的位置。所述控制器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脈沖放大器,所述的處理器、存儲器、脈沖放大器依次相連。在實際運行中,也需要間歇性的對活動永磁體和/或固定永磁體進行充磁,來維持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持續運行,依靠不斷補充的磁能,經轉化后持續輸出機械能。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結構設計合理,采用水平對置式缸體設計,可以有效利用磁體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將磁電混合并產生動力,節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水平對置式及低重心的結構設計,能夠降低裝置在做活塞運動時的振動,更容易達到動態平衡,相比直列式的設計,其在曲柄方面所需的平衡配重因素減少,有助于提 高轉速和輸出功率。本技術有利于緩解人類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目前因大量使用傳統燃料能源對環境的污染,有重大的市場推廣價值。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組缸筒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兩組缸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控制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參見圖1,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其包括缸體I、觸發控制電路2及永磁體組3、活塞組件4和變極線圈5,該缸體I設有ー組缸筒,該ー組缸筒包括兩個缸筒,該兩個缸筒成水平對置式分布。 所述活塞組件包括活塞體41、連桿42、曲軸43及ー飛輪44,所述連桿42的上端與所述活塞體41下端相連接,連桿42的下端與曲軸43相連接,所述的活塞體41插設在缸筒I內,所述的飛輪44設置在所述的曲軸43末端上。所述的永磁體組3包括固定永磁體31及活動永磁體32,所述的固定永磁體31固定設在缸筒I的頂部,所述的活動永磁體32固定設在活塞體41的上端,所述的變極線圈5設在所述的固定永磁體32的下端面上,并與所述的觸發控制電路2電連接。所述觸發控制電路包括感應器21、Α/D轉換器22、控制器23和電流控制器,所述感應器21、Α/D轉換器22、控制器23依次相連接,所述變極線圈5、電流控制器21、控制器23依次相連接。所述感應器6包括感應線圈61、下止位置磁體62和上止位置磁體63,所述感應線圈61設置在飛輪ー側,所述上止位置磁體62和下止位置磁體63對應感應線圈61的位置對稱設置在飛輪44上,該上止位置磁體62或者下止位置磁體63的位置對應ー組缸體中活動永磁鐵32與固定永磁鐵31最靠近時或者距離最遠時的位置。參見圖3,所述控制器包括處理器、存儲器、脈沖放大器,所述的處理器、存儲器、脈沖放大器依次相連。實施例2 :參見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缸體I設有兩組缸筒,其如結構參見圖2。其中一組的活塞體41與另外ー組的活塞體411的運動成相反順序,即當ー組中的活動永磁體32最接近固定永磁體31時,另ー組中的活動永磁體322遠離固定永磁體11最遠。當進行活塞運動時,兩組中的活塞體整個缸體達到動態平衡。當缸體中設有多組缸筒時,其活塞組件的排列順序按照兩組缸筒的動態平衡規律設置,可以根據需要設置3、4、5甚至更多組的對置缸筒。上述磁電混合動カ裝置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I)制備缸體1,在該缸體I上設有ー組或多組的缸筒,其中一組缸筒包含兩個缸筒,該兩個缸筒成水平對置式分布;(2)制備永磁體組2,該永磁體組2的數量與缸筒的數量一致,該永磁體組2包括 一固定永磁體21及一活動永磁體22,該固定永磁體21和活動永磁體22由蓄有磁能的永磁體材料制成;(3)將固定永磁體21設置在缸筒的頂部;(4)制備活塞組件4,該活塞組件4的數量與缸筒的數量一致,將活塞組件4插入與其相對應的缸筒內,并將活動永磁體32設置在該活塞組件4的上端面,且調整該活動永磁體32的極性,使其與固定永磁體31之間形成排斥磁場;在該排斥磁場的作用力下,使活塞組件4向靠近曲軸43方向運動;(5)制備變極線圈5,該變極線圈5的數量與缸筒的數量一致,將變極線圈5設置在固定永磁體31的下端面上,該變極線圈5在接通電源后能產生與活動永磁體32的相吸磁場,該相吸磁場的作用カ大于固定磁體31與活動磁體32產生的排斥磁場的作用力,在該相吸磁場的作用力下,驅動活塞組件4向靠近變極線圈5方向運動;(6)制備觸發控制電路2,該觸發控制電路2與所述變極線圈5相連,井能根據活塞組件4的工作狀態,相應使變極線圈5斷開或接通電源;(7)初始狀態,活塞組件4在排斥磁場的作用下處于遠離固定永磁體31的下止位置;(8)觸發控制電路2使變極線圈5接通電源,變極線圈5產生與活動永磁體32之間的相吸磁場,在該相吸磁場的作用力下,驅動活塞組件4向靠經變極線圈5的方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磁電混合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觸發控制電路、缸體及永磁體組、活塞組件和變極線圈,該缸體設有至少一組缸筒,該一組缸筒包括兩個缸筒,該兩個缸筒成水平對置式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光進,鄧林方,
申請(專利權)人:吳光進,鄧林方,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