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軸軸承結構,車軸軸頭貫穿于輪轂內,所述軸頭與所述輪轂間設有內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外圈表面與所述輪轂的內腔表面接觸,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內圈與所述軸頭的表面接觸。在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之間設有軸承隔套,所述軸承隔套包括套體、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軸承隔套,軸承隔套的兩側管口端面分別與內軸承和外軸承的的內圈端面接觸,進行定位以固定內軸承和外軸承之間的間隙,避免后期人為調整產生的誤差,提高間隙精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軸頭領域,更具體地說, 是涉及一種掛車車軸軸承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的掛車車軸,車軸包括軸頭和軸管,軸頭與輪轂間設有輪轂軸承,輪轂軸承為一對圓錐滾子軸承,分別為內軸承和外軸承,軸承的外圈外側面與輪轂的內腔表面定位安裝,軸承的內圈內側面與軸頭外圓定位安裝,軸頭螺母調整軸承游隙。軸承游隙的大小對車軸性能影響極大,適當的工作游隙可提高車軸的可靠性,因而,作為汽車承重與精確導向的重要部件,對于輪轂軸承裝配間隙的控制十分重要,在現有調整軸承間隙的工藝技術上,操作步驟繁瑣,包括調整游隙、加潤滑脂、預緊、回松等工序,容易出現操作誤差,裝配難度大、間隙精度難以保證,給掛車軸的安裝、維護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免于人工調整游隙大小,安裝工藝簡單,避免人為誤差,提高間隙精度的車軸軸承結構。本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車軸軸承結構,車軸軸頭貫穿于輪轂內,所述軸頭與所述輪轂間設有內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外圈表面與所述輪轂的內腔表面接觸,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內圈與所述軸頭的表面接觸。在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之間設有軸承隔套,所述軸承隔套包括套體、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的端面與內軸承的內圈端面抵靠。所述第二管口的端面與外軸承的內圈端面抵靠。所述第一管口的內壁抵靠在所述軸頭上的表面。所述第二管口的內壁抵靠在所述軸頭上的表面。所述軸承隔套為管狀結構。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車軸軸承結構利用軸承隔套,軸承隔套的兩側管口端面分別與內軸承和外軸承的的內圈端面接觸,進行定位以固定內軸承和外軸承之間的間隙,避免后期人為調整廣生的誤差,提聞間隙精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免調整軸承間隙軸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免調整軸承間隙軸頭的軸承隔套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免調整軸承間隙軸頭的軸承隔套的結構示意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所示,本技術公開一種車軸軸承結構。掛車車軸是隨動車軸,承擔著車輛重量及貨物載荷,并用于支撐輪胎轉動,其主要包括軸體、輪轂I、制動鼓7、剎車蹄總成、及凸輪軸總成(圖中未示出),軸體分為軸管22和兩端的軸頭21兩大部分,輪轂I、制動鼓7總成裝配于軸體兩端的軸頭21上,用來執行車輪轉動和制動,剎車蹄總成8安裝于制動鼓7內,其剎車片由無石棉摩擦環保材料制成。軸頭21貫穿于輪轂I內,軸頭21與輪轂I間設有內軸承3和外軸承4,內軸承3和外軸承4的外圈表面與輪轂I的內腔表面接觸,內軸承3和外軸承4的內圈與軸頭21的表面接觸。軸頭螺母5與軸頭21螺紋連接,軸頭螺母5固定于軸頭21的最外側。在內軸承3和外軸承4之間設有軸承隔套6,軸承隔套6為管狀結構。軸承隔套6包括套體61、第一管口 62和第二管口 63。內軸承3的內圈抵靠在軸頭21上的表面與第一管口 62的內壁抵靠,并且第一管口 62的端面與內軸承3的內圈端面抵靠。外軸承4的內圈抵靠在軸頭21上的表面與第二管口 62的內壁抵靠,并且第二管口 62的端面與內軸承3的內圈端面抵靠。由于軸承隔套6的第一管口 62和第二管口 63分別抵壓在內外軸承的內圈上,內 軸承內圈則定位安裝在軸頭臺階上,外軸承的外端以軸頭螺母定位,從而使兩軸承內圈的位置得以精準確定。由于軸承隔套6的第一管口 62與內軸承4的內圈端面抵靠,第二管口 63與外軸承4的內圈端面抵靠。通過作用力在軸頭螺母5上,軸頭螺母5受到的作用力隨著作用力傳遞到外軸承4的內圈上,再之直接傳遞到軸承隔套6上,最后傳遞到內軸承3的內圈上。當作用力的力矩達到預定值時,內軸承3與外軸承4的位置被固定了。從而內軸承3、隔套6與外軸承4之間的間隙達到預定值了,不需要調整,一步到位,確保了間隙的精度,提高軸承壽命。本技術車軸軸承結構通過軸承隔套6,固定內軸承3和外軸承4之間的間隙,避免了后期人為調整產生的誤差,確保了間隙的精度。權利要求1.一種車軸軸承結構,包括軸體、輪轂、制動鼓、制動蹄總成、及凸輪軸總成,所述輪轂與軸頭間設有內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外圈定位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腔,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內圈與所述軸頭的表面接觸,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承定位安裝在軸頭的臺階上,在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之間設有軸承隔套,在外軸承外側設有軸頭螺母。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軸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隔套包括套體、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的端面與內軸承的內圈端面抵靠。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軸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的端面與外軸承的內圈端面抵靠。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軸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的內壁抵靠在所述軸頭上的表面。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軸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口的內壁抵靠在所述軸頭上的表面。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軸軸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隔套為管狀結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軸軸承結構,車軸軸頭貫穿于輪轂內,所述軸頭與所述輪轂間設有內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外圈表面與所述輪轂的內腔表面接觸,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內圈與所述軸頭的表面接觸。在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之間設有軸承隔套,所述軸承隔套包括套體、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本技術利用軸承隔套,軸承隔套的兩側管口端面分別與內軸承和外軸承的的內圈端面接觸,進行定位以固定內軸承和外軸承之間的間隙,避免后期人為調整產生的誤差,提高間隙精度。文檔編號B60B37/10GK202641262SQ201220282178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專利技術者吳志強, 吳銀初, 黃志榮 申請人:廣東富華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軸軸承結構,包括軸體、輪轂、制動鼓、制動蹄總成、及凸輪軸總成,所述輪轂與軸頭間設有內軸承和外軸承,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外圈定位安裝在所述輪轂的內腔,所述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的內圈與所述軸頭的表面接觸,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軸承定位安裝在軸頭的臺階上,在內軸承和所述外軸承之間設有軸承隔套,在外軸承外側設有軸頭螺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志強,吳銀初,黃志榮,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富華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