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關于一種切管機,其包括有一機臺、一主軸、一滾刀軸及一切斷刀組;在該機臺上設有驅動機構與該主軸連接,該滾刀軸上的多個環狀切刀位于該主軸的上方處,所述切斷刀組包括有相接的一刀座、一氣壓缸及多個切斷刀,該多個切斷刀可由該氣壓缸帶動朝向該主軸移動抵靠或遠離;當該切管機的環狀切刀在切割紙管時,該各環狀切刀不需將紙管切斷,該多個切斷刀以其圓刀切斷紙管并接觸于該主軸的外壁面,該各環狀切刀在使用時不會碰觸至該主軸的外壁面,即可維持應有的使用壽命及鋒利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關于一種切管機,特別關于一種刀具具有較長使用壽命的切管機。
技術介紹
在紡織業中,紗線的使用可謂非常普及,為了避免紗線在制造或使用過程中纏繞糾結,通常會將紗線纏繞于一紗管上,常見的紗管為短管狀的紙管,其由一長管狀紙管通過切管機加工后形成所需長度的多段紗管。現有技術的切管機,其機臺上設有一主軸及一滾刀軸,該主軸可供套設一長管狀紙管,在該滾刀軸上間隔設有多個環狀切刀,該機臺中設有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可帶動主軸及滾刀軸旋轉,該滾刀軸可朝向于該主軸方向移動,使所述多個環狀切刀將長管狀紙管切割為多段短管狀紙管,切割完成后該滾刀軸朝向于該主軸的相反方向移動,即可取出 該多個短管狀紙管。該環狀切刀在切割紙管時會將紙管切斷并與該主軸外壁面相接觸,但現有技術的主軸通常為鋼制或塑鋼制,若為鋼制時,當該環狀切刀碰觸至該主軸外壁面時,刀刃即會產生磨耗,將降低該環狀切刀的使用壽命及鋒利度,造成磨耗后的刀刃無法在切割處完整切斷紙管纖維,使紙管外壁面切割處產生毛邊,或造成端面的不平整,影響紙管的加工作業,因此仍有待進一步改良。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切管機,存在有切割紙管的刀具使用壽命短且會產生毛邊的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切管機,其可達到延長刀具使用壽命的創作目的。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技術的切管機,所運用的技術手段包括有一機臺、一主軸、一滾刀軸及一切斷刀組;所述機臺上設有驅動機構;所述主軸設置在該機臺上并與該驅動機構相連接;所述滾刀軸以一升降驅動機構設置于該機臺上且位于該主軸的上方,該滾刀軸上間隔設有多個環狀切刀;所述切斷刀組包括有一刀座、一氣壓缸及多個切斷刀,該刀座設置于該機臺上且位于該主軸的一側,該氣壓缸設置在該機臺上,該氣壓缸具有一伸縮桿,所述伸縮桿與該刀座相連接,該多個切斷刀間隔設置在該刀座上并相對于該主軸。所述的切管機,其中該切斷刀包括有一夾持座及一圓刀,該夾持座設置在該刀座上,該圓刀可旋轉地設置在所述夾持座上。所述的切管機,其中該刀座的一側形成有一結合長軌;該夾持座的一側形成有一夾槽,在該夾槽下方處樞設有一夾塊,該夾持座的夾槽設置在所述的結合長軌上,該夾塊可移動定位在該結合長軌上。所述的切管機,其中該刀座為一長桿體,該刀座的兩端樞設有兩立架,該兩立架分別設置在該機臺上,在該刀座上突設有一臂桿,該臂桿及該多個切斷刀分別位于該刀座的相對兩側;所述氣壓缸的伸縮桿的頂端與該刀座的臂桿自由端相互樞接。所述的切管機,其中該多個切斷刀位于該主軸下方處。通過對上述技術手段的運用,由于本技術的切管機進一步設置了一切斷刀組,當該滾刀軸上的環狀切刀在切割紙管時,該各環狀切刀的刃緣僅需切割紙管至一定深度,而不需將該紙管切斷,再以該切斷刀切斷紙管,因此該各環狀切刀不會因碰觸至該主軸外壁面而產生損耗,這樣可維持應有的使用壽命及鋒利度,也可使加工后的紙管具有較少的毛邊。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技術的部份外觀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側視剖面動作示意圖(一)。圖5為本技術的側視剖面動作示意圖(二)。圖6為本技術的側視剖面動作示意圖(三)。附圖標號說明10機臺100工作平面11驅動臺20主軸30滾刀軸31環狀切刀32升降驅動機構 40切斷刀組41 刀座410立架411臂桿412結合長軌42氣壓缸420伸縮桿43切斷刀430夾持座431圓刀432夾槽433夾塊50紙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圖及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本技術為一種切管機,請參閱圖I所示,其包括有一機臺10、一主軸20、一滾刀軸30及一切斷刀組40。所述機臺10為一架體,在該架體上形成有一工作平面100,該工作平面100的一端上方設有一驅動臺11,所述驅動臺11的內部設有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包括有相互連接的馬達及皮帶等。所述主軸20為一鋼制長形圓柱體,其以一間距設置在該機臺10的工作平面100上方處,該主軸20 —端穿設至該驅動臺11內部并與該驅動機構相連接,該主軸20可由該驅動機構帶動慢速轉動。所述滾刀軸30上間隔設置有多個環狀切刀31,該多個環狀切刀31的間距對應于加工后短管狀紙管的長度,該滾刀軸30以一升降驅動機構32設置于該機臺10上,該升降驅動機構32為現有技術,在此不贅述,該滾刀軸30位于該主軸20的上方處,該滾刀軸30及該滾刀軸30上所設的環狀切刀31可由該升降驅動機構32驅動旋轉或停止,并可朝向該主軸20的方向移動靠近或遠離。請參閱圖I至圖3所示,所述切斷刀組40包括有一刀座41、一氣壓缸42及多個切斷刀43。所述刀座41為一長桿體,該刀座41的兩端樞設在兩立架410,該兩立架410分別安裝于該機臺10的工作平面100上,該刀座41在其一側的桿體中段處突出設有一臂桿411,該刀座41的另一側形成有一結合長軌412,該結合長軌412的兩側緣分別凹入形成一長溝。所述氣壓缸42設置在該機臺10的架體一側,該氣壓缸42具有一伸縮桿420,該伸縮桿420可由該氣壓缸42驅動而移動突伸或縮回,該伸縮桿420的頂端與該刀座41的臂桿411自由端相互樞接,當該伸縮桿420移動突伸或縮回時,可帶動該臂桿411轉動,進而 帶動該刀座41旋轉。所述切斷刀43具有一夾持座430及一圓刀431,該夾持座430具有兩間隔的夾片,該夾持座430的一側形成有一夾槽432,在該夾槽432的下方樞設有一夾塊433,該夾塊433上設有一固定用螺絲,該固定用螺絲放松時可轉動該夾塊433,當該固定用螺絲鎖緊時可固定該夾塊433,所述圓刀431可旋轉地設置在該夾持座430的兩夾片之間,且該圓刀431的頂端突出于該夾持座430的上方處,該夾持座430以該夾槽432安裝至該刀座41的結合長軌412上,并以該夾塊433抵頂定位在該結合長軌412的一側軌面,使該各圓刀431的頂端朝向于該主軸20的下方壁面,該多個切斷刀43之間間隔設置,且該間隔距離與所述滾刀軸30上環狀切刀31的間隔距離相同。本技術的切管機在使用時,請參閱圖I及圖4所示,該滾刀軸30的環狀切刀31調整至與該主軸20間具有一間距,該切斷刀組40的氣壓缸42的伸縮桿420移動突伸,令該多個切斷刀43的圓刀431與該主軸20間具有一間距,將一待切割的長管狀紙管50套設定位在該主軸20上,以驅動機構帶動該主軸20及該紙管50而慢速轉動。請配合參閱圖I及圖5所示,所述升降驅動機構32帶動該滾刀軸30旋轉并使該滾刀軸30朝向該主軸20方向移動,該多個環狀切刀31隨該滾刀軸30 —同轉動并朝向該主軸20的方向移動進刀,該多個環狀切刀31的刃緣由該紙管50外壁面逐漸朝向該紙管50內側切割,約切割至該紙管50靠近其管體內壁面處即停止進刀,以避免該環狀切刀31在切割該紙管50時,其刃緣碰觸至該主軸20的外壁面而產生損耗。請配合參閱圖6所示,該氣壓缸42帶動該伸縮桿420移動縮回,該伸縮桿420帶動該臂桿411及該刀座41轉動,在該刀座41上設置的所述多個切斷刀43即朝向該主軸20方向移動進刀,以該多個圓刀431的頂部刃緣切斷該紙管50,再由所述氣壓缸42帶動該伸縮桿420移動突伸,使該多個切斷刀4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切管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機臺、一主軸、一滾刀軸及一切斷刀組;所述機臺上設有驅動機構;所述主軸設置在該機臺上并與該驅動機構相連接;所述滾刀軸以一升降驅動機構設置于該機臺上且位于該主軸的上方,該滾刀軸上間隔設有多個環狀切刀;所述切斷刀組包括有一刀座、一氣壓缸及多個切斷刀,該刀座設置于該機臺上且位于該主軸的一側,該氣壓缸設置在該機臺上,該氣壓缸具有一伸縮桿,所述伸縮桿與該刀座相連接,該多個切斷刀間隔設置在該刀座上并相對于該主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溫宗澤,
申請(專利權)人:均航企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