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軸承加工設備上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在安裝法蘭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在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與第二聯通氣孔,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開設有出氣口;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內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線圈襯套冷卻槽的一端與進液接口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的另一端與出液接口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具有兩套冷卻系統,冷卻效果大大提高,可以提高電主軸使用壽命,可以把原來的開式油潤滑的軸承換成閉式脂潤滑的軸承,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軸承加工設備上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屬于軸承加工設備配件
技術介紹
目前,用于用于滾動軸承加工(磨溝道及磨內孔)設備上的電主軸都是采用開式軸承,利用主軸油隨氣體霧化來潤滑軸承及起冷卻作用。其原因是電主軸也只有ー個冷卻系 統,不能很有效的散去電主軸高速尋轉產生的熱量,導致電主軸容易高溫燒毀,導致設備的不穩定性及維修成本大大增加,平均電主軸的壽命只有Γ2個月,加工效率下降。另被氣霧化的油氣經過電主軸后直接的排查,形成大量的油霧及噪音,對工作環境及人員身體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油品、氣體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ー種具有兩套冷卻系統、可以提高電主軸使用壽命的電主軸軸套機構。按照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電主軸軸套機構,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設有進氣接ロ、進液接ロ與出液接ロ,在電主軸軸套本體外周壁上一體設有凸起的安裝法蘭,在安裝法蘭上開設有安裝孔;在安裝法蘭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冷卻槽鑲嵌套將聯通氣槽的槽ロ封閉,在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與第二聯通氣孔,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開設有出氣ロ,第一聯通氣孔的一端與聯通氣槽連接,第一聯通氣孔的另一端與進氣接ロ連接,第二聯通氣孔的一端與聯通氣槽連接,第二聯通氣孔的另一端與出氣ロ連接,出氣ロ與大氣聯通;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內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線圈襯套冷卻槽的一端與進液接ロ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的另一端與出液接ロ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所述線圈襯套冷卻槽對應的圓心角大于270°且小于360°。所述第一聯通氣孔的軸線與第二聯通氣孔的軸線均位于通過電主軸軸套本體的軸線的同一縱截面內。本技術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具有兩套冷卻系統,冷卻效果大大提高,可以提高電主軸使用壽命,可以把原來的開式油潤滑的軸承換成閉式脂潤滑的軸承,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 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如圖所示,本技術主要由電主軸軸套本體I、進氣接ロ 2、進液接ロ 3、出液接ロ 4、安裝法蘭5、安裝孔6、聯通氣槽7、第一聯通氣孔8、第二聯通氣孔9、出氣ロ 10、線圈襯套冷卻槽11與冷卻槽鑲嵌套12等部件構成。該電主軸軸套機構,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設有進氣接ロ 2、進液接ロ 3與出液接ロ 4,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外周壁上一體設有凸起的安裝法蘭5,在安裝法蘭5上開設有安裝孔6 ;在安裝法蘭5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I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7,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12,冷卻槽鑲嵌套12將聯通氣槽7的槽ロ封閉,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8與第二聯通氣孔9,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開設有出氣ロ 10,第一聯通氣孔8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一聯通氣孔8的另一端與進氣接ロ 2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另一端與出氣ロ 10連接,出氣ロ 10與大氣聯通;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內壁上沿 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11,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一端與進液接ロ 3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另一端與出液接ロ 4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所述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大于270°且小于360°。所述第一聯通氣孔8的軸線與第二聯通氣孔9的軸線均位于通過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軸線的同一縱截面內。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可以盡可能接近一個整圓,即360°,這樣使用時,對線圈襯套可以提供更好的冷卻效果。而且在使用時,通過進氣接ロ 2接入冷卻用氣體,冷卻用氣體順序經過第一聯通氣孔8、聯通氣槽7與第二聯通氣孔9,并從出氣ロ 10排出冷卻用氣體,這樣對電主軸軸套本體I提供冷卻。在安裝了線圈襯套后,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就形成ー個圓弧形的流道,在進液接ロ 3通入冷卻油,冷卻油經過線圈襯套冷卻槽11從出液接ロ 4排出,對線圈襯套和電主軸軸套本體I提供冷卻。所以,本技術就具有兩套各自獨立的冷卻系統,冷卻效果大大提尚。權利要求1.ー種電主軸軸套機構,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設有進氣接ロ( 2)、進液接ロ( 3)與出液接ロ(4),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外周壁上一體設有凸起的安裝法蘭(5),在安裝法蘭(5)上開設有安裝孔(6);其特征是在安裝法蘭(5)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I)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7),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12),冷卻槽鑲嵌套(12)將聯通氣槽(7)的槽ロ封閉,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8)與第二聯通氣孔(9),在電主軸軸套本體(I)上開設有出氣ロ(10),第一聯通氣孔(8)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一聯通氣孔(8)的另一端與進氣接ロ(2)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另一端與出氣ロ(10)連接,出氣ロ(10)與大氣聯通;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內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11 ),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一端與進液接ロ( 3 )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另一端與出液接ロ(4 )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主軸軸套機構電主軸軸套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大于270°且小于360°。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主軸軸套機構電主軸軸套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聯通氣孔(8)的軸線與第二聯通氣孔(9)的軸線均位于通過電主軸軸套本體(I)的軸線的同一縱截面內。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軸承加工設備上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在安裝法蘭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在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與第二聯通氣孔,在電主軸軸套本體上開設有出氣口;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的內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線圈襯套冷卻槽的一端與進液接口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的另一端與出液接口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本技術的電主軸軸套機構具有兩套冷卻系統,冷卻效果大大提高,可以提高電主軸使用壽命,可以把原來的開式油潤滑的軸承換成閉式脂潤滑的軸承,提高了軸承的使用壽命。文檔編號B24B41/04GK202640128SQ20122016976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專利技術者周海龍, 張文年, 王勇 申請人:無錫誠石軸承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主軸軸套機構,在電主軸軸套本體(1)上設有進氣接口(2)、進液接口(3)與出液接口(4),在電主軸軸套本體(1)外周壁上一體設有凸起的安裝法蘭(5),在安裝法蘭(5)上開設有安裝孔(6);其特征是:在安裝法蘭(5)左端的電主軸軸套本體(1)外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聯通氣槽(7),在電主軸軸套本體(1)上套接有冷卻槽鑲嵌套(12),冷卻槽鑲嵌套(12)將聯通氣槽(7)的槽口封閉,在電主軸軸套本體(1)的壁體內開設有第一聯通氣孔(8)與第二聯通氣孔(9),在電主軸軸套本體(1)上開設有出氣口(10),第一聯通氣孔(8)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一聯通氣孔(8)的另一端與進氣接口(2)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一端與聯通氣槽(7)連接,第二聯通氣孔(9)的另一端與出氣口(10)連接,出氣口(10)與大氣聯通;在安裝線圈襯套位置的電主軸軸套本體(1)的內壁上沿著其周向開設有線圈襯套冷卻槽(11),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一端與進液接口(3)連接,線圈襯套冷卻槽(11)的另一端與出液接口(4)連接,且線圈襯套冷卻槽(11)對應的圓心角小于36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海龍,張文年,王勇,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誠石軸承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