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包括電器控制系統,其特征是:設置有磁瓦上料傳送帶;在上料傳送帶的尾端設置有過渡板,在過渡板尾端設置有磁瓦運動限位擋塊;在過渡板尾端和磁瓦運動限位擋塊之間設置有敲打磁瓦的敲打塊;敲打塊下方有下接料導向槽,在過渡板的下方設置有推桿;在下接料導向槽和出料傳送帶之間有升降工裝,升降工裝上設置有兩個磨頭及其上的砂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用傳送帶上料的方式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與前后其他加工設備連線加工,中間無需操作者,磁瓦的倒角運動自動進行,達到節約人工、改進質量、改善環境、降低勞動強度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傳送帶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上料方式為傳送帶自動上料,適用于完成對瓦形磁體內、外弧端面進行自動倒角加工。可用于全自動瓦形磁體研磨線中。
技術介紹
瓦形磁體在進行內、外弧面的磨制時,常常需要對瓦形磁體內、外弧端面進行倒角,才能保證內、外弧面的磨制的正常進行。目前在生產中正常使用的技術有三種現有第一種技術采用手工磨加工的方式對瓦形磁體內、外弧端面進行倒角,其 加工設備為普通砂輪機換裝上平面或弧面的金剛石砂輪,由操作者手持磁瓦在金剛石砂輪上倒角,倒角勞動強度大,其倒角的精度和效率取決于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度;現有第二種技術為疊裝式上料自動倒角磨床(專利號200820061915. 3,現有第二種技術由于疊裝式上料的原因必須設置一個專人負責上料,所以不能與其他磁瓦磨床連線實現自動研磨,不能用于瓦型磁體全自動研磨線中;現有第三種技術為瓦型磁體內外弧面及雙線雙向自動倒角復合磨床(專利號200920078649. X),現有第三種技術由于其結構復雜,售價高,一般應用于磁瓦批量較大的全自動研磨線中。現有第一種技術目前在實際生產中的占比約為40 %,其占比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不斷縮小。現有第三種技術目前在實際生產中的占比約為10%,其占比在不斷加大,但由于資金、技術、市場的綜合作用,其每年提升率約為5%。現有第二種技術目前在實際生產中的占比約為50 %,其占比在近期會相對穩定,一方面第二種技術會逐步擠占第一種技術手工研磨的占比,同時又會讓出一部分市場給第三種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現有第二種技術的改進型設備,即一種能實現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的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在連續生產線中自動完成對瓦形磁體內、外弧端面進行倒角的加工任務以彌補現有疊裝式上料自動倒角磨床技術之不足。本技術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包括電器控制系統,其特征是設置有磁瓦上料傳送帶;在上料傳送帶的尾端設置有過渡板,在過渡板尾端設置有磁瓦運動限位擋塊;在過渡板尾端和磁瓦運動限位擋塊之間設置有敲打磁瓦的敲打塊;敲打塊下方有下接料導向槽,在過渡板的下方設置有推桿;在下接料導向槽和出料傳送帶之間有升降工裝,升降工裝上設置有兩個磨頭及其上的砂輪。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敲打塊由直線凸輪驅動。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直線凸輪與推桿都固定在推桿拖板上。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上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右邊,出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左邊。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上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左邊,出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右邊。本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用傳送帶 上料的方式使本技術能與前后其他加工設備連線加工,中間無需操作者,磁瓦的倒角運動自動進行,達到節約人工、改進質量、改善環境、降低勞動強度的目的。磁瓦采用傳送帶上料的關鍵是敲打塊的引入,從而將磁瓦在傳送帶上的連續進給轉換成斷續進給,而敲打運動的實現由一個直線凸輪控制。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附圖說明圖I是磁瓦I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總裝主視圖。圖3是圖2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圖3的俯視圖。圖5是圖4的A向視圖。圖6是圖3的B-B剖面視圖。圖7是磁瓦運動立體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總裝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在圖3中來自前置加工設備的磁瓦I被送上進料傳送帶3,磁瓦I在進料傳送帶3的驅動作用下被傳到過渡板5上并繼續向左移動,磁瓦I在過渡板5的尾部受到磁瓦運動限位擋塊10的限位而停止運動,敲打塊6作周期性上下運動使磁瓦I下落在下接料導向槽8上,推桿7將磁瓦I向左推動使磁瓦I通過下接料導向槽8移到升降工裝9上,升降工裝9作周期性上下運動對磁瓦內弧端面進行倒角,砂輪11、12在調整好后,只做旋轉運動,不做升降及水平移動,當升降工裝9周期性運動到圖3位置時,推桿7的運動將磁瓦逐步從升降工裝9推出并運動到出料傳送帶22上,完成整個倒角過程。在圖4中,所有磁瓦軸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一條直線上。磁瓦在運動時其磁瓦軸線的水平投影在一條直線上是本機最重要的特征,只有滿足這一條件才能保證本實施例與前后加工設備的自動上料與出料,即前置加工設備的出料運動是本實施例的上料運動,本實施例的出料運動是后續加工設備的上料運動。在圖3中,磁瓦從過渡板5上向左移動到磁瓦運動限位擋塊10時,由于進料傳送帶3對磁瓦的推力及磁瓦左端面在磁瓦運動限位擋塊10上的摩擦力,使磁瓦不能順利的落在下接料導向槽8上,所以本實施例設置有敲打塊6,敲打塊6作周期性上下運動將磁瓦擊落在下接料導向槽8上,設置敲打塊6是本實施例可靠運行的關鍵之一。在圖3中,敲打塊6的周期性運動與推桿7必須滿足一定的同步關系,才能保證整個倒角過程順利完成,在圖6中,控制敲打塊6運動的直線凸輪16與角板26固連,角板26與推桿拖板23固連,推桿拖板23與過渡連接塊25固連,過渡連接塊25與推桿角板24固連,推桿角板24與推桿7固連,所以,推桿7與直線凸輪16的運動完全相同。在圖6中,直線導軌19固定在立基準板13上,滑塊18可在直線導軌19上作上下滑動,滾輪支撐板14與滑塊18固連,滾輪支撐板14與滾輪15固連,所以滾輪15、滑塊18、滾輪支撐板14只做上下滑動。過渡桿21與滾輪支撐板14固連,過渡桿21又與敲打塊6固連,所以敲打塊6只能作上下滑動。在圖5中,滾輪15在直線凸輪16的形面上滑動,其運動速度及位移量取決于直線凸輪16的運動速度和形面形狀。推桿拖板23的運動通過凸輪桿27和凸輪28控制。這部分結構與專利號200820061915. 3 相同。電器控制系統31控制全部部件的動作。圖7用立體圖形式顯示了磁瓦運動的全過程。 實施例2 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2,實施例2與實施例一的零部件是對稱設置的,其進料料傳送3帶設置在砂輪11、12左邊、其出料傳送帶22設置在砂輪11、12右邊。實施例2是為了適應與本實施例配合的前后機的不同上料方向。權利要求1.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包括電器控制系統,其特征是設置有磁瓦上料傳送帶;在上料傳送帶的尾端設置有過渡板,在過渡板尾端設置有磁瓦運動限位擋塊;在過渡板尾端和磁瓦運動限位擋塊之間設置有敲打磁瓦的敲打塊;敲打塊下方有下接料導向槽,在過渡板的下方設置有推桿;在下接料導向槽和出料傳送帶之間有升降工裝,升降工裝上設置有兩個磨頭及其上的砂輪。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敲打塊由直線凸輪驅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直線凸輪與推桿都固定在推桿拖板上。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上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右邊,出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左邊。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其特征是上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左邊,出料傳送帶設置在砂輪右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包括電器控制系統,其特征是設置有磁瓦上料傳送帶;在上料傳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傳送帶自動連續上料瓦形磁體自動倒角磨床,包括電器控制系統,其特征是:設置有磁瓦上料傳送帶;在上料傳送帶的尾端設置有過渡板,在過渡板尾端設置有磁瓦運動限位擋塊;在過渡板尾端和磁瓦運動限位擋塊之間設置有敲打磁瓦的敲打塊;敲打塊下方有下接料導向槽,在過渡板的下方設置有推桿;在下接料導向槽和出料傳送帶之間有升降工裝,升降工裝上設置有兩個磨頭及其上的砂輪。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敵江,曾宇,張文彬,
申請(專利權)人:宜賓匯思磁材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