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實現五面加工的銑頭,包括銑頭座、垂直布置于銑頭座上的垂直傳動軸、可繞垂直傳動軸轉動并可垂直上下移動地設置于銑頭座上的第一回轉座、成45°傾斜布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傾斜傳動軸、可繞傾斜傳動軸轉動并可沿傾斜傳動軸軸向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第二回轉座、固定設置于第二回轉座上的主軸殼體、布置于主軸殼體上且與傾斜傳動軸之間的夾角為45°的主軸、設置于銑頭座與第一回轉座之間的第一分度機構、以及設置于第一回轉座與第二回轉座之間的第二分度機構、以及自動裝卸刀機構,所述垂直傳動軸與傾斜傳動軸之間、以及傾斜傳動軸與主軸之間均通過傘形齒輪相互傳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一主軸即可實現五面加工,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動作精確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可實現五面加工的銑頭。
技術介紹
銑床或加工中心的銑頭部件是實現機床切削エ件的最終部件,現有銑頭的加工主軸一般為臥式或立式的単一形式,在機加工中經常要根據加工需要采用不用的銑頭,操作麻煩,影響加工效率。為此,專利號為200720041446. 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ー種新型立臥兩用銑頭,包括銑頭體,銑頭體內設置有立主軸和臥主軸,立主軸上連接有傘齒輪,與其嚙合的另ー傘齒輪與過渡軸連接,過渡軸連接有ー斜齒輪,與其嚙合的另ー斜齒輪連接臥主軸,可根據需要使用立、臥式加工,再配合分度頭的自動分度功能,就可實現對エ件的五面加工,即除了安裝底面外的五個面加工,但上述銑頭采用雙主軸,銑頭體積大,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一主軸即可實現五面加エ的銑頭。本技術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實現五面加工的銑頭,其特征在于包括銑頭座、垂直布置于銑頭座上的垂直傳動軸、可繞垂直傳動軸轉動并可垂直上下移動地設置于銑頭座上的第一回轉座、成45°傾斜布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傾斜傳動軸、可繞傾斜傳動軸轉動并可沿傾斜傳動軸軸向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第二回轉座、固定設置于第二回轉座上的主軸殼體、布置于主軸殼體上且與傾斜傳動軸之間的夾角為45°的主軸、設置于銑頭座與第一回轉座之間的第一分度機構、以及設置于第一回轉座與第二回轉座之間的第二分度機構、以及自動裝卸刀機構,所述垂直傳動軸與傾斜傳動軸之間、以及傾斜傳動軸與主軸之間均通過傘形齒輪相互傳動。進ー步的,所述第一分度機構,包括設置于銑頭座上的第一油缸、固定安裝于垂直傳動軸上的第一固定齒輪、固定安裝于第一油缸的活塞體上可與第一固定齒輪相嚙合的第ー活動齒輪、固定安裝于銑頭座上的第一固定齒盤、固定安裝于第一回轉座上可與第一固定齒盤相哨合的第一活動齒盤,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體與第一回轉座固定連接并可驅動第一回轉座沿垂直方向在回轉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間移動,當第一回轉座處于回轉位置,第一固定齒輪與第一活動齒輪相哨合、第一固定齒盤與第一活動齒盤分離;當第一回轉座處于固定位置,第一固定齒輪與第一活動齒輪分離、第一固定齒盤與第一活動齒盤相哨合。進ー步的,所述第二分度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第二油缸、固定安裝于傾斜傳動軸上的第二固定齒輪、固定安裝于第二油缸的活塞體上可與第二固定齒輪相嚙合的第二活動齒輪、固定安裝于第一回轉座上的第二固定齒盤、固定安裝于第二回轉座上可與第二固定齒盤相嚙合的第二活動齒盤,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體與第二回轉座固定連接并可驅動第二回轉座沿傾斜傳動軸軸向在回轉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間移動,當第二回轉座處于回轉位置,第二固定齒輪與第二活動齒輪相嚙合、第二固定齒盤與第二活動齒盤分離;當第二回轉座處于固定位置,第二固定齒輪與第二活動齒輪分離、第二固定齒盤與第二活動齒盤相嚙合。進ー步的,所述自動裝卸刀機構,包括活動設置于主軸中的內頂桿、設置于內頂桿前端的拉爪、套設于內頂桿上的蝶形彈簧、連接驅動內頂桿沿主軸軸向移動及碟形彈簧收縮的第三油缸。 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ー主軸即可實現立、臥式五面加工,通過第二回轉座的回轉實現主軸的立、臥式轉換,通過第一回轉座的回轉實現主軸角度的調整,通過分度機構實現第一、第二回轉座回轉角度的精確調整,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動作精確、體積小、成本低等優點;第一、第二分度機構采用油缸、固定齒輪、活動齒輪、固定齒盤和活動齒盤,油缸驅動活動齒輪和活動齒盤同時動作,設置成當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嚙合時,固定齒盤與活動齒盤分離,齒盤用于實現第一、第二回轉座的固定,齒輪用于傳遞動カ實現第一、第二回轉座的回轉,兩者相配合即可實現第一、第二回轉座回轉角度的精確調整;采用自動裝卸刀機構,可實現銑刀的快速更換。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I所示,一種可實現五面加工的銑頭,包括銑頭座I、垂直布置于銑頭座I上的垂直傳動軸5、可繞垂直傳動軸5轉動并可垂直上下移動地設置于銑頭座I上的第一回轉座2、成45°傾斜布置于第一回轉座2上的傾斜傳動軸6、可繞傾斜傳動軸6轉動并可沿傾斜傳動軸6軸向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回轉座2上的第二回轉座3、固定設置于第二回轉座3上的主軸殼體4、布置于主軸殼體4上且與傾斜傳動軸6之間的夾角為45°的主軸7、設置于辛先頭座I與第一回轉座2之間的第一分度機構、以及設置于第一回轉座2與第二回轉座3之間的第二分度機構、以及自動裝卸刀機構,垂直傳動軸5與傾斜傳動軸6之間通過傘形齒輪55、65相互傳動,傾斜傳動軸6與主軸7之間通過傘形齒輪66、71相互傳動。第一分度機構,包括設置于銑頭座I上的第一油缸、固定安裝于垂直傳動軸5上的第一固定齒輪52、固定安裝于第一油缸的活塞體56上可與第一固定齒輪52相哨合的第一活動齒輪51、固定安裝于銑頭座I上的第一固定齒盤53、固定安裝于第一回轉座2上可與第一固定齒盤53相哨合的第一活動齒盤54,第一油缸的活塞體56與第一回轉座2固定連接并可驅動第一回轉座2沿垂直方向在回轉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間移動,當需要調整主軸角度時,第一油缸的活塞體56向下移動,使第一回轉座2向下移動至回轉位置,這時第一固定齒輪52與第一活動齒輪51相哨合、第一固定齒盤53與第一活動齒盤54分離,垂直傳動軸5緩慢旋轉驅動第一回轉座2轉動,當達到目標位置時,第一油缸的活塞體56向上移動,使第一回轉座2向上移動至固定位置,這時第一固定齒輪52與第一活動齒輪51分離、第一固定齒盤53與第一活動齒盤54相嚙合,第一回轉座2固定,完成回轉動作。第二分度機構,包括設置于第一回轉座2上的第二油缸、固定安裝于傾斜傳動軸6上的第二固定齒輪61、固定安裝于第二油缸的活塞體63上可與第二固定齒輪61相嚙合的第二活動齒輪62、固定安裝于第一回轉座2上的第二固定齒盤64、固定安裝于第二回轉座3上可與第二固定齒盤64相嚙合的第二活動齒盤67,第二油缸的活塞體63與第二回轉座3固定連接并可驅動第二回轉座3沿傾斜傳動軸6軸向在回轉位置和固定位置之間移動,當需要調整主軸在臥、立式之間轉換時,第二油缸的活塞體63向下移動,使第二回轉座3向下移動至回轉位置,這時第二固定齒輪61與第二活動齒輪62相嚙合、第二固定齒盤64與第ニ活動齒盤67分離,傾斜傳動軸6在垂直傳動軸5的帶動下緩慢旋轉90 °使主軸7處于立式,然后第二油缸的活塞體63向上移動,使第二回轉座3向上移動至固定位置,這時第二固定齒輪61與第二活動齒輪62分離、第二固定齒盤64與第二活動齒盤67相嚙合,第二回轉座3固定,完成回轉動作。自動裝卸刀機構,包括活動設置于主軸7中的內頂桿93、設置于內頂桿93前端的拉爪94、套設于內頂桿93上的蝶形彈簧92、連接驅動內頂桿93沿主軸7軸向移動及碟形 彈簧92收縮的第三油缸91,在換刀時,第三油缸91驅動內頂桿93向前移動且碟形彈簧92壓縮,這時拉爪94松開,取下舊刀,然后將新銑刀的刀柄8放入拉爪94中,在第三油缸91及碟形彈簧92的弾力作用下,內頂桿93向后移動,拉爪94夾緊銑刀的刀柄8,完成換刀動作。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實現五面加工的銑頭,其特征在于:包括銑頭座、垂直布置于銑頭座上的垂直傳動軸、可繞垂直傳動軸轉動并可垂直上下移動地設置于銑頭座上的第一回轉座、成45°傾斜布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傾斜傳動軸、可繞傾斜傳動軸轉動并可沿傾斜傳動軸軸向移動地設置于第一回轉座上的第二回轉座、固定設置于第二回轉座上的主軸殼體、布置于主軸殼體上且與傾斜傳動軸之間的夾角為45°的主軸、設置于銑頭座與第一回轉座之間的第一分度機構、以及設置于第一回轉座與第二回轉座之間的第二分度機構、以及自動裝卸刀機構,所述垂直傳動軸與傾斜傳動軸之間、以及傾斜傳動軸與主軸之間均通過傘形齒輪相互傳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政男,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嘉泰數控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