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屬于機床設備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轉塔沖床中模具各部分均要分開安裝,由此裝配耗工耗時;同時因安裝誤差的數值較大,故無法達到產品精度要求等問題。本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裝設于數控轉塔沖床的環閉型床身的內周側,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上定位氣缸、上轉盤和上自轉模,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下定位氣缸、下轉盤和下自轉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原本分離安裝的各部分通過集成式連成一整體結構,從而由裝配誤差轉化成加工誤差,顯著提高了整機的裝配精度,進而最大優化產品品質;同時節省了人工與時間,降低了安裝要求,提升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床設備
,涉及ー種數控轉塔沖床,特別是ー種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技術背景數控轉塔沖床(NCT)集機、電、液、氣于一體化,是在板材上進行沖孔加工、淺拉深成型的壓カ加工設備。其由電腦控制系統、機械或液壓動カ系統、伺服送料機構、模具庫、模具選擇系統、外圍編程系統等組成。數控轉塔沖床(NCT)是通過編程軟件(或手工)編制的加工程序,由伺服送料機構將板料送至需加工的位置,同時由模具選擇系統選擇模具庫中相應的模具,液壓動カ系統按程序進行沖壓,自動完成エ件的加工。在現階段,數控轉塔沖床主要還是以普通轉塔沖床為主為廣大客戶進行服務,而面對日益復雜的エ藝要求,形狀完全一致的沖壓圖形因為角度不同,而使得沖壓模具需要開很多鍵槽,或者是需要多個模具,同時需要多次更換模具,由此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經濟效益差。現有技術中同時要求轉塔沖床設置更多的エ位孔。比如,ー種形狀大小圖案需要不同的角度,但受普通轉塔沖的限制這種情況下只能做多個沖頭,造成資源上的嚴重浪費,并且模具十分昂貴,エ序復雜。此外,傳統模具安裝方式不方便,由于其定位裝置,轉塔,自轉模部分均要分開安裝,特別是安裝上轉盤的時候,因需開設安裝孔,需要翻轉壓カ機進行實施,該方式操作危險性大、耗費大量人工、耗費時間長、安裝困難,同時因安裝誤差的數值較大,故整體沖壓配合運作精度不高,無法充分利用精密設備的加工能力,更無法達到產品精度要求。現代鈑金行業的精度要求日趨提高,為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急需開發ー種新型產品,以實現現在行業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ー種將定位銷、轉盤與自轉模通過集成座相連形成三位一體式結構,由此將較大的裝配誤差轉換為較小的加工誤差,從而顯著提高安裝精度,同時降低裝配難度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裝設于數控轉塔沖床的環閉型床身的內周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所述的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上定位氣缸、上轉盤和上自轉模,所述的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下定位氣缸、下轉盤和下自轉摸。本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的床身為環閉型,且其中空通腔為操作空間,該操作空間內設有沖壓部分與進料臺。沖壓部分主要包括上下成對設置的定位氣缸、轉盤和自轉模,而進料臺位于相鄰自轉模的側方。定位氣缸、轉盤和自轉模均裝配于L型的集成座上,并在集成座上進行三者之間的精準配合定位,將原本各部件與床身分別安裝時的配合確位轉移至以集成座為相對參照標線的加工裝配,因在體積小、質量輕的集成座上實現精準定位更為簡易,且精確度更高,由此使較大的裝配誤差轉化成較小的加工誤差,顯著提高了整機的裝配精度,進而優化產品品質;同時由集成座相連成整體后,再與床身進行安裝,節省了原本所需的人工與時間,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増加了生產利潤。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呈上下對峙設置,且兩者的L型折邊均一一對應為上定位氣缸、下定位氣缸的安裝部一,所述兩者的L型主體平面上正對凸設用于 一一對應轉動套設上轉盤、下轉盤的導向套,所述兩者的L型端部呈正對設置用于一一對應裝配上自轉模、下自轉模的安裝部ニ。L型的上集成座呈扣設狀態,使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的凹腔相対。上定位氣缸或者下定位氣缸固貼于L型折邊(安裝部一)的外側面上,上轉盤、上自轉模或者下轉盤、下自轉模均相應位于L型凹腔內。上集成座上的三處安裝位置進行高精度校準,使上定位氣缸、上轉盤和上自轉模裝配后,三者之間相互形成符合標準要求的匹配作用連接,即加工誤差屬于誤差允許范圍之內;下集成座同理。且同時使裝配完成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在相對峙狀態時,其上三對部件呈正對位置布局。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定位氣缸與上轉盤呈平齊設置,且上轉盤的周壁上開設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上定位氣缸延伸出與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銷,所述的下定位氣缸與下轉盤呈平齊設置,且下轉盤的周壁上開設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的下定位氣缸延伸出與上述定位孔可形成插接定位的定位銷。上轉盤上沿其周圈開設有多個エ位孔,每個エ位孔均能通過旋轉上轉盤與上自轉模位置對應并進行沖壓操作,故將所需エ位孔通過旋轉到達相應位置后,上定位氣缸伸出定位銷插入該位置狀態下所正對的定位孔內,從而實現上轉盤旋轉角度的卡接定位;下轉盤定位方式同理。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自轉模呈垂設裝配于上集成座與上轉盤之間,其上端定位于上集成座的安裝部ニ,其下端與上轉盤聯接,所述的下自轉模呈垂設裝配于下集成座與下轉盤之間,其下端定位于下集成座的安裝部ニ,其上端與下轉盤聯接。上自轉模的下端對應穿設上轉盤的エ位孔,并其端頭固連有沖頭;下自轉模的上端對應穿設下轉盤的エ位孔,并其端頭固連有凹摸。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的頂側與床身之間呈排列設置甩于調整水平安裝的若干墊鐵。墊鐵為片體狀,其填充于上集成座與床身之間的縫隙,起到調節裝模高度的作用,并調整上集成座保持其水平安裝位置。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兩側呈對稱固設有板條狀的側翼部。床身對應裝配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位置匹配凸設安裝邊沿,安裝吋,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的側翼部對應與安裝邊沿貼合,并通過螺栓固連。因螺栓裝配需在兩相貼合的安裝邊沿與側翼部上開設通孔,且該通孔只限于自上向下開設,由于安裝時側翼部的設置伸出床身,故使得通孔的開設可在床身正立的狀態下進行,即上集成座可實現同步裝配,減少安裝步驟,節省時間,方便安裝。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轉盤通過鏈輪與上述上集成座的導向套形成轉動套接,所述的下轉盤通過鏈輪與上述下集成座的導向套形成轉動套接。鏈輪中設置有轉動軸承,由此使上轉盤或者下轉盤能夠繞軸線旋轉。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定位氣缸或者下定位氣缸均可通過螺栓裝配一一對應安裝于上集成座或者下集成座的安裝部一。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自轉模或者下自轉模均可通過螺栓裝配一一對應安裝于上集成座或者下集成座的安裝部ニ。在上述的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中,所述的上集成座或下集成座均可通過螺栓固連于所述床身的環閉型內壁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將原本分離安裝的定位氣缸、轉盤與自轉模通過集成座相連成為一整體結構,而后再與床身安裝,上述三位集成一體式結構的優點如下I、集成座相對床身具有體積小、質量輕的特點,故在其上易于實現加工位置的聞精度校準,裝配后使定位氣缸、轉盤與自轉模相互連接作用的位置布局由較大的裝配誤差轉化成較小的加工誤差,且該加工誤差在允許范圍之內,由此便顯著提高了整機的裝配精 度,進而最大優化產品品質;2、三位一體化后可直接將集成座安裝于床身上即完成了所有裝配,由此節省了原本所需的人工與時間,降低了安裝要求,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増加了生產利潤;3、集成座上的側翼部設置使得上轉盤的安裝消除翻轉床身的必要性,其在床身正立狀態下即可實現同步裝配,減少安裝步驟,節省時間,方便安裝。附圖說明圖I是本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數控轉塔沖床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數控轉塔沖床的集成式模具,裝設于數控轉塔沖床的環閉型床身的內周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均呈L型的上集成座和下集成座,所述的上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上定位氣缸、上轉盤和上自轉模,所述的下集成座上依次定位固設有下定位氣缸、下轉盤和下自轉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克偉,云立剛,李進,趙浩,劉茂亮,楊呈,劉杰,王瑞,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東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