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脫硫塔系統,其中,在從脫硫塔的塔體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上設置有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包括設置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從所述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連接,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通向所述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連接,并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的水平高度。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上述結構,在脫硫塔內液體平衡被打破時,既能夠保證溢出的吸收劑溶液有效地排入收集池中,也能將含硫煙氣封在該裝置的內部,這樣可以避免含硫煙氣溢出污染環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脫硫
,具體地說,涉及ー種脫硫塔系統。
技術介紹
當今,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火電廠所產生的大量的含硫煙氣的排放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需要對火電廠產生的含硫煙氣進行脫硫處理,然后才能將這些煙氣排放至大氣中,以便降低煙氣中的有害物質對大氣的污染。目前,火電廠一般通過脫硫塔對含硫煙氣進行脫硫處理。圖I是現有脫硫塔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脫硫塔系統包括塔體I、收集池2、煙氣管道11、噴頭12、回流管道13、水泵裝置14以及溢流管15。首先在塔體I的底部預先注入部分用于吸收煙氣中的硫的吸收劑溶液,然后通過煙氣管道11向塔體I內通入含硫煙氣。含硫煙氣在塔體I的內部向上運動。設置在塔體I的頂部的噴頭12噴射吸收劑溶液,該吸收劑溶液在吸收了含硫煙氣中的硫成分后經塔壁或者直接流到塔體I的底部的吸收劑溶液中,而凈化后的煙氣則可從塔體I的頂部溢出。塔體底部的吸收劑溶液從塔底流出,通過回流管道13流入收集池2。水泵裝置14將收集池2內的吸收劑溶液通過回流管道13輸送至塔體I的頂部,這些吸收劑溶液再通過噴頭12噴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系統。同時,在脫硫塔塔體I的預定高度上設置有溢流管15,其中,脫硫塔系統正常工作時吸收劑溶液的液面的高度低于溢流管15的高度。當脫硫塔系統出現波動現象時,塔體I內的吸收劑溶液的液面會高過溢流管15。在這種情況下,高出溢流管15的吸收劑溶液就會從溢流管15中溢出,流入收集池2中。一般情況下,溢流管15是直接接到收集池2的。將溢流管15直接接到收集池2會產生ー些問題。具體說,在脫硫塔系統正常工作時,部分含硫煙氣會進入溢流管15,而這部分含硫煙氣會部分地從收集池2附近向外界排放,于是對大氣產生污染。所以,有必要對上述脫硫塔系統進行進ー步的改進,以避免采用上述脫硫塔系統時污染大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ー種脫硫塔系統,該脫硫塔系統包括一個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解決了溢流管直接到收集池時含硫煙氣會從收集池溢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ー種脫硫塔系統,其中,在從脫硫塔的塔體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上設置有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包括設置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殼體,其中,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從所述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連接,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通向所述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連接,并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的水平高度。此外,優選地是,所述殼體的入ロ部與所述從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可以通過法蘭連接。此外,優選地是,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所述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可以通過法蘭連接。根據本技術的上述結構,所述液封裝置能將含硫煙氣封在溢流管的內部,這樣可以避免含硫煙氣溢出,從而污染環境。另外,該液封裝置生產成本低,結構簡単。附圖說明通過以下結合附圖對其實施例進行描述,本技術的上述特征和技術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圖I是現有的脫硫塔系統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2是本技術涉及的ー種脫硫塔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I、塔體;11、煙氣管道;12、噴頭;13、回流管道;14、水泵裝置;15、溢流管;15A、從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15B、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2、收集池;3、液封裝置;31、殼體; 32、入口部;33、出口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ー步詳細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對本技術的某些示范實施例進行描述,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方式對所述的實施方案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此外,在本說明書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相同的部分。圖2是本技術涉及的ー種脫硫塔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脫硫塔系統與圖I所示的現有脫硫塔系統的不同之處在于,在本技術所述的脫硫塔系統中,在從脫硫塔的塔體I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15上還設置有液封裝置3。該液封裝置3包括開設有入口部32和出口部33的殼體31,其中,殼體31的入口部32與從塔體I伸出的溢流管部分15A相連接,殼體31的出ロ部33與通向收集池2的溢流管部分15B相連接,并且殼體31的入口部32的水平高度低于殼體31的出ロ部33的水平高度。殼體31的入口部32與從塔體I伸出的溢流管部分15A可以通過法蘭連接。殼體31的出ロ部33與通向收集池2的溢流管部分15B可以通過法蘭連接。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殼體3 I的入口部32和出ロ部33也可以通過焊接的形式分別與溢流管15的從塔體I伸出的部分15A和流向收集池2的部分15B連接。下面簡單描述ー下本技術所述的設置有所述液封裝置3的脫硫塔系統的作業過程。首先向液封裝置3的殼體31的內部注入ー些吸收劑溶液,使該吸收劑溶液在殼體I內的液面高于殼體31的入口部32。這些吸收劑溶液可以在液封裝置3的安裝過程中注入,也可以在液封裝置3的安裝過程之后,通過溢流管15注入。由于殼體31上的入口部32的水平高度低于出ロ部33的水平高度,因此,在液封裝置3的殼體31內始終存留有ー些液體,這些液體將殼體31的入口部32與出ロ部33隔開。這樣從溢流管I 5流出的含硫煙氣就被液封裝置3中的液體堵住,不會從溢流管I 5通向收集池2的部分I 5B中溢出,從而防止了含硫煙氣對空氣的污染。在噴頭12噴射出過多的吸收劑溶液或者塔底流出過少的吸收劑溶液的情形中,會有吸收劑溶液從溢流管15中溢出。溢出的吸收劑溶液會置換殼體31內部的吸收劑溶液,但仍會保證在殼體31內留有足以封閉殼體31的入口部32的吸收劑溶液,因此同樣也可以 保證含硫煙氣不會從溢流管15溢出。在本技術的上述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改進和變形,而這些改進和變形,都落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具體描述只是更好地解釋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權利要求1.ー種脫硫塔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從脫硫塔的塔體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上設置有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包括設置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殼體,其中,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從所述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連接,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連接,并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的水平高度。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脫硫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所述從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通過法蘭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脫硫塔系統, 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所述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通過法蘭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脫硫塔系統,其中,在從脫硫塔的塔體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上設置有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包括設置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從所述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連接,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通向所述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連接,并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的水平高度。根據本技術的上述結構,在脫硫塔內液體平衡被打破時,既能夠保證溢出的吸收劑溶液有效地排入收集池中,也能將含硫煙氣封在該裝置的內部,這樣可以避免含硫煙氣溢出污染環境。文檔編號B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脫硫塔系統,其特征在于,在從脫硫塔的塔體伸出并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上設置有液封裝置,該液封裝置包括設置有入口部和出口部的殼體,其中,所述殼體的入口部與從所述塔體伸出的溢流管部分連接,所述殼體的出口部與通向收集池的溢流管部分連接,并且所述殼體的入口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殼體的出口部的水平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世嶺,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邯鄲華北冶建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