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用于煙氣凈化的海水脫硫吸收塔,其吸收塔包括2~5層填料層,每層填料層的高度為1~4米;供水主管四周連通有均勻分布的噴淋管道,二者共同構成布水管網。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顯著減少了各填料層下部所承受的壓力,大大減少了填料被壓變形、下陷從而減小氣液交換填料有效表面積的可能性,且使得海水在填料層上的分布更加均勻,確保了系統長期運行的脫硫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煙氣凈化的濕法脫硫
,特別是涉及ー種適用于煙氣海水脫硫エ藝的逆流式填料吸收塔。
技術介紹
エ業鍋爐、電站鍋爐、船用鍋爐以及鉆井平臺燃燒裝置等燃燒化石類燃料產生的煙氣中一般含有大量的SO2等酸性污染物,必須予以處理達標后方能排放。目前在煙氣濕法脫硫エ藝中,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應用最為廣泛,但其運行需消耗大量礦石和淡水資源,易結垢堵塞,運行維護成本較高,排放的廢渣廢水還會帶來二次污染等問題。近年來,煙氣海水脫硫エ藝以其簡潔可靠、無二次污染等鮮明特色因地制宜的在全球眾多濱?;痣姀S及大型船舶上得到了推廣應用。其基本原理是,海濱電廠用于機組冷卻(或其它來源)的海水是ー種天然堿資源,海水中含有的大量CO32-和HCO3-使得體系天然具有較強的吸收SO2和酸堿緩沖的能力,因此可將其用于煙氣脫硫取代對石灰石的消耗。該エ藝無吸收劑制備系統、不存在硫酸鈣沉積造成的結垢堵塞及脫硫石膏二次污染等問題,系統簡潔、可靠性高,運行維護簡便經濟,可顯著節約石灰石和淡水資源,并適當降低能耗,是ー種典型的節能減排先進技術,非常適合在濱海電廠、船舶或鉆井平臺推廣使用。海水脫硫無結垢性堵塞,較適合采用高效節能的逆流式填料吸收塔,實際工程中多采用輕質、耐腐蝕、安裝簡便的聚丙烯類材質散裝填料。中國專利200610098748. 5提供了ー種逆流式海水脫硫吸收塔,如圖I所示。中國專利200810118563. 5提供了一種環形配水與除霧器組合裝置,如圖2所示。上述兩個專利中,為降低壓損并盡可能提高比表面積,填料的孔隙度較大,因而其結構承重能力一般;在每小時每平方米數十噸的海水噴淋條件下,填料層持水量較大,填料層的下部填料常不能承受長期運行的重壓而逐漸發生變形,從而嚴重影響吸收塔的處理效率,降低煙氣凈化程度,造成排放污染。另ー方面,隨著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對鍋爐煙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當采用逆流式填料吸收塔的海水脫硫技術時,不可避免的將需要通過適當増加填料高度來適應新標準的高脫硫效率要求,這會進一歩加速上述底部填料被壓變形而影響脫硫效率的不利變化情形。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海水脫硫裝置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煙氣凈化的海水脫硫吸收塔,通過減小各層底部填料承受的壓力,防止填料的受壓變形、塌陷,從而確保填料吸收塔長期運行的穩定性能。本技術的設計方案如下一種用于煙氣凈化的海水脫硫吸收塔,包括排水ロ I、原煙氣入口 2、凈煙氣出口8、噴淋管道6以及填料層5,噴淋管道6及填料層5設置在吸收塔內部。填料層5分2 5層沿塔高方向間隔分布在吸收塔內部。噴淋管道6設置在頂層填料上方。優選地,填料層5的層數為2層。填料層5的高度為I 4米。吸收塔內部沿徑向方向設置有供水主管10,供水主管10設置在頂層填料層5上方,噴淋管道6沿脫硫塔的徑向垂直間隔分布在供水主管10上,供水主管10兩端分別延伸至吸收塔外部,且供水主管10兩端設有進水口。優選地,供水主管10的數量為ー對,且相互平行,一對供水主管10兩端分別延伸至吸收塔外部連接匯合并構成封閉回路,并且在匯合處設有進水口。為了將海水更加均勻的分配到填料層5上,噴淋管道6均勻分布在一對供水主管10中間和兩側,并布滿吸收塔內部的徑向截面,噴淋管道6的下端面均勻分布有噴嘴12。噴淋管道6上端面支撐有除霧器7,除霧器7與供水主管10以及吸收塔內壁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擋板11,以防止煙氣不經除霧器直接逃逸。在具體實施中,每層填料層5下端以及噴淋管道6下端均通過支撐結構固定;每層填料層5下方的支撐結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橫向支撐梁3、挑耳113以及填料支撐格柵4,橫向支撐梁3的周邊末端、挑耳113以及吸收塔內壁為一體結構,挑耳113與橫向支撐梁3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標高。噴淋管道6下方的支撐結構為挑耳II14,挑耳II14為固接在吸收塔內壁并向其中心方向延伸的環狀結構,其上表面支撐住噴淋管道6的邊緣。挑耳113為固接在吸收塔內壁并向其中心方向延伸的環狀結構,挑耳113的上表面支撐住填料支撐格柵4的邊緣。在具體實施中,填料支撐格柵4為端面呈交叉網格狀的平板格柵,相鄰層的平板格柵之間裝填有填料,平板格柵的網格直徑小于填料直徑。支撐結構還包括縱向支撐梁9,縱向支撐梁9垂直分布,且縱向支撐梁9、橫向支撐梁3以及吸收塔內壁為一體式結構??v向支撐梁9上設有支撐填料支撐格柵4的凸臺,縱向支撐梁9頂部支撐住供水主管10。在具體實施中海水脫硫吸收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圓形或方形塔,塔體內壁涂有防腐材料。填料層5中采用的填料為聚丙烯材質、扁圓形的散裝填料。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涉及的脫硫塔采用分層支撐布置的方式,使得每層填料下部的填料所承受的壓力顯著減小,在其所能承受的合理荷載之內,長期運行不會變形、甚至引起填料層的下陷,從而從根本上確保了填料層的正常高效運行,同時,改進了進水口的環繞結構,并設計裝配了噴嘴以更均勻的分布海水,避免了出現吸收塔某些區域噴淋不到海水的情況,從而更有效的確保了系統脫硫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I的海水脫硫塔結構不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2的海水脫硫塔結構不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ー種填料分層布置的海水脫硫塔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ー種填料分層布置的海水脫硫塔的布水結構及其噴嘴布置平面圖;圖5為本技術的ー種填料分層布置的海水脫硫塔中噴嘴與噴淋管的連接放大圖;圖6為本技術的ー種填料分層布置的海水脫硫塔支撐梁層平面布置圖;圖7為煙氣海水脫硫的典型エ藝流程圖。附圖編號說明 I-排水□ ;2_原煙氣入口 ;3_橫向支撐梁;4_填料支撐格柵;5_填料層;6_噴淋管道;7_除霧器;8_凈煙氣出口 ;9_縱向支撐梁;10_供水主管;11_擋板;12_噴嘴;13_挑耳I ;14_挑耳II。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地說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如圖3 圖7所示,一種用于煙氣凈化的海水脫硫吸收塔,其整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圓柱形塔體,吸收塔內部沿塔高方向間隔分布有兩層填料層5。噴淋管道6設置在頂層填料上方。每層填料層5的高度為2米。吸收塔內部沿徑向方向設有ー對供水主管10,二者相互平行,并設置在頂層填料上方,供水主管10兩端分別延伸至吸收塔外部連接匯合并構成封閉回路,并且在匯合處設有進水ロ。噴淋管道6沿吸收塔徑向方向垂直間隔分布在供水主管10中間以及兩側,并布滿吸收塔內部的徑向截面,噴淋管道6下端面均勻分布有噴嘴12。噴淋管道6上支撐有除霧器7,除霧器7與供水主管10以及塔體側壁之間的間隙處設置有擋板11。每層填料層5下方的支撐結構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設置在吸收塔內壁上的橫向支撐梁3、挑耳113以及填料支撐格柵4,橫向支撐梁3的周邊末端、挑耳113以及吸收塔內壁為一體結構。挑耳113為固接在吸收塔內壁并向其中心方向延伸的環狀結構,挑耳113的上表面支撐住填料支撐格柵4的邊緣,挑耳113與橫向支撐梁3的上表面處于同一標高。噴淋管道6下方的支撐結構為挑耳II14,挑耳II14為固接在吸收塔內壁并向其中心方向延伸的環狀結構,其上表面支撐住噴淋管道6的邊緣。填料支撐格柵4為端面呈交叉網格狀的平板格柵,相鄰層的平板格柵之間裝填有填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煙氣凈化的海水脫硫吸收塔,包括排水口(1)、原煙氣入口(2)、凈煙氣出口(8)、填料層(5)以及噴淋管道(6),所述的填料層(5)和噴淋管道(6)設置在所述的吸收塔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層(5)分2~5層沿塔高方向間隔分布在所述的吸收塔內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東,何強,陳玉樂,薛軍,張紅英,王大衛,
申請(專利權)人:楊東,何強,陳玉樂,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