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片自動鉚合機,機臺上設置有旋轉盤、小、中、大齒片料架、第一、二鉚合裝置、出料機械手,旋轉盤上方環設多個供裝設鉚頭的胎具;小、中、大齒片料架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該旋轉盤周緣,并各設有將齒片拾置到胎具的入料機械手;第一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中與大齒料架之間;第二鉚合裝置是設于大齒片料架之后;出料機械手設于第二鉚合裝置之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連貫流程作業的自動鉚合齒片的功效。(*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技術涉及一種齒片鉚合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連貫流程作業的齒片自動鉚合機。如附圖說明圖1所示,許多腳踏車的前齒輪是由三個不同節徑的齒片鉚合而成,其中可區分為A、B級鉚合,A級鉚合是將三齒片逐一鉚合成一體,B級鉚合則是將三齒片一同鉚合成一體;但傳統的鉚合方式,不論A、B級鉚合都是以人工鉚合的方式進行,不符合經濟效益。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齒片自動鉚合機,其在一旋轉盤周緣設置小、中、大等三個齒片料架并分別以入料機械手拾置齒片至旋轉盤的胎具上,另在中與大齒片料架之間設第一鉚合裝置,再在大齒片料架之后設第二鉚合裝置以及出料機械手;借此,使其具有連貫流程作業的自動鉚合齒片的功效。本技術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齒片自動鉚合機,其特征在于,是在一機臺上設置有旋轉盤、小、中、大齒片料架、第一鉚合裝置、第二鉚合裝置、出料機械手,所述旋轉盤上方環設多個供裝設鉚頭的胎具;所述小、中、大齒片料架,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該旋轉盤周緣,并各設有將齒片拾置到胎具的入料機械手;所述第一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中與大齒料架之間;所述第二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大齒片料架之后;所述一出料機械手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第二鉚合裝置之后;其中兩鉚合裝置是由一振動盤將鉚釘整列至一環形體,而環形體內配置一設有多個撥槽的分度輪,另設一具缺口的滑移平臺,并借兩附設彈簧的滑桿將一縱向移動的吸盤跨設于該缺口下方,且滑移平臺是在使其吸盤對準該環形體與分度輪以及旋轉盤胎具等兩位置滑移,而在此兩位置分別設有將該吸盤下壓的第一與第二油壓缸,另于旋轉盤胎具下方相對第二油壓缸設一頂掣旋轉盤的第三油壓缸。本技術具有連貫流程作業的自動鉚合齒片的功效。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圖1是不同節徑齒片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對不同節徑齒片鉚合的流程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的俯視圖。圖4是圖3所示A-A部位的斷面剖示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鉚合裝置結構縱剖示圖。圖6是圖5所示B-B部位的斷面剖示圖。圖7是圖5所示C-C部位的斷面剖示圖。圖8是圖7所示D-D斷面剖示圖。圖9是圖7所示E-E斷面剖示圖。圖10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鉚合狀態示意圖。首先,請參閱各附圖所示,本技術是在一機臺(M)上設置有一旋轉盤(1),上方環設若干供裝設鉚頭(11)的胎具(12);小、中、大齒片料架(2)、(3)、(4),配合該胎具(12)的設置間距而設于該旋轉盤(1)周緣,并各設有將齒片拾置到胎具(12)的入料機械手(21)、(31)、(41);第一鉚合裝置(5A),配合該胎具(12)的設置間距而設于中與大齒片料架(3)、(4)之間;第二鉚合裝置(5B),配合該胎具(12)的設置間距而設于大齒片料架(4)之后;一出料機械手(6),配合該胎具(12)的設置間距而設于第二鉚合裝置(5B)之后;其中兩鉚合裝置(5A)、(5B)是由一振動盤(51)將鉚釘(N)整列至一環形體(52),而環形體(52)內配置一設有若干撥槽(531)的分度輪(53),撥動鉚釘(N)并環列之,另設一具有缺口(541)的滑移平臺(54),并借兩附有彈簧(551)的滑桿(552)將一縱向移動的吸盤(55)跨設于該缺口(541)下方,且滑移平臺(54)是在使其吸盤(55)對準該環形體(52)與分度輪(53)以及旋轉盤(1)胎具(12)等兩位置滑移,而在此兩位置分別設有將該吸盤(55)下壓的第一與第二油壓缸(56)、(57),另于旋轉盤(1)胎具(12)下方相對第二油壓缸(57)設一頂掣旋轉盤(1)的第三油壓缸(58)。又,該小、中、大齒片料架(2)、(3)、(4)與入料機械手(21)、(31)、(41)以及出料機械手(6),是一般習用的供、出料的技術,其結構特征則不再贅述。基于上述結構,兩鉚合裝置(5A)、(5B)是將鉚釘(N)借由振動盤(51)整列,并用環形體(52)與分度輪(53)令鉚釘(N)依需求環列,然后第一油壓缸(56)將吸盤(55)下壓吸取環列的鉚釘(N),再借彈簧(551)的彈力使吸盤(55)回拉并吸起鉚釘(N),而滑移平臺(54)則再將吸盤(55)滑移至旋轉盤(1)胎具(12)上方的位置,令第三油壓缸(58)頂掣旋轉盤(1)下方,且使第二油壓缸(57)將吸盤(55)下壓,而與胎具(12)上的鉚頭(11)進行鉚合。本技術的動作流程請再參閱圖2所示。旋轉盤(1)在旋轉的程序間,小、中齒片料架(2)、(3)以其入料機械手(21)、(31),依序將小、中齒片疊放于胎具(12)的鉚頭(11)上,此時若為A級鉚合則以第一鉚合裝置(5A)將中、小齒片鉚合,若為B級鉚合則第一鉚合裝置(5A)不動作;接著,大齒片料架(4)再以其入料機械手(41)將大齒片疊放于中齒片之上,若為A級鉚合則以第二鉚合裝置(5B)將大、中齒片鉚合,若為B級鉚合則第二鉚合裝置(5B)將大、中、小三齒片一同鉚合,最后則由出料機械手(6)將鉚合后齒片組吸出而出料。所以,本技術具有連貫流程自動鉚合齒片的功效。綜上所述,本技術所揭示的構造,為昔所無,且確能達到預期的功效,并具可供產業利用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要件。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齒片自動鉚合機,其特征在于,是在一機臺上設置有旋轉盤、小、中、大齒片料架、第一鉚合裝置、第二鉚合裝置、出料機械手,所述旋轉盤上方環設多個供裝設鉚頭的胎具;所述小、中、大齒片料架,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該旋轉盤周緣,并各設有將 齒片拾置到胎具的入料機械手;所述第一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中與大齒料架之間;所述第二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大齒片料架之后;所述一出料機械手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第二鉚合裝置之后;其中:兩 鉚合裝置是由一振動盤將鉚釘整列至一環形體,而環形體內配置一設有多個撥槽的分度輪,另設一具缺口的滑移平臺,并借兩附設彈簧的滑桿將一縱向移動的吸盤跨設于該缺口下方,且滑移平臺是在使其吸盤對準該環形體與分度輪以及旋轉盤胎具等兩位置滑移,而在此兩位置分別設有將該吸盤下壓的第一與第二油壓缸,另于旋轉盤胎具下方相對第二油壓缸設一頂掣旋轉盤的第三油壓缸。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齒片自動鉚合機,其特征在于,是在一機臺上設置有旋轉盤、小、中、大齒片料架、第一鉚合裝置、第二鉚合裝置、出料機械手,所述旋轉盤上方環設多個供裝設鉚頭的胎具;所述小、中、大齒片料架,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該旋轉盤周緣,并各設有將齒片拾置到胎具的入料機械手;所述第一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中與大齒料架之間;所述第二鉚合裝置是配合該胎具的設置間距而設于大齒片料架之后;所述一出料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至典,
申請(專利權)人:羅至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