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鑄件體和飾物體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飾物體對應鑲嵌在鑄件體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上,它還包括有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上、下金屬殼體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通孔,并且,該下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比上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大,同時,該上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與鑄件體底部的釘腳直徑相匹配,在鉚合時,鑄件體底部的釘腳經該上金屬殼體的通孔伸進上述的組合容置空間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具有整體美觀度和舒適感高的在鉚合時能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五金制品的
,尤其是指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
技術介紹
金屬鈕扣和衣物撞釘是人們生活工作中經常使用的小五金制品,隨著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的更高追求,金屬鈕扣和衣物撞釘的種類已變得越來越多,目前,現有市面上的鈕扣和撞釘很多是尖底的,使得其裝打在衣物上時凸起過高,進而導致其整體美觀度和舒適感都大大降低,甚至容易發生刮傷事故。另外,現時制衣廠將鈕扣或撞釘裝配至衣物上時最常采用的方法是通過相匹配的打模和打釘機直接沖打到衣物上完成裝配,這樣方法的最大缺點是當需要裝配的鈕扣或撞釘為易碎體時(如玻璃鉆飾鈕扣或撞釘)或易變形 體(如塑料、木器飾鈕扣或撞釘)時,該類鈕扣或撞釘極容易破損,次品率非常高,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増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可靠,整體美觀度和舒適感高的在鉚合時能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鑄件體和飾物體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其中,所述的飾物體對應鑲嵌在鑄件體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上,它還包括有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其中,所述的上、下金屬殼體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通孔,并且,該下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比上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大,同時,該上金屬殼體的通孔直徑與鑄件體底部的釘腳直徑相匹配,在鉚合時,鑄件體底部的釘腳經該上金屬殼體的通孔伸進上述的組合容置空間內。所述的飾物體與飾物體安裝槽位的槽底之間夾墊有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彈性墊。所述的彈性墊為發泡棉墊。所述的飾物體為平底飾物體。本技術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優點在于本技術通過特別設計的上、下金屬殼體,致使裝配時,鉚合在衣物上的鈕扣或撞釘更貼緊衣物,并且大大地加強了其整體美觀度,同吋,由于本技術的鑄件體的釘腳尖部都是處于由上、下金屬殼體扣合組成的金屬扣合件內,使得即使該鑄件體的釘腳尖部加工變形后也無法對使用者造成刮傷,從而使得本技術鉚合后的衣物舒適感高;另外,由于本技術的飾物體與飾物體安裝槽位的槽底之間夾墊有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弾性墊,具體為發泡棉墊,使得本技術的飾物體在組裝過程中緊固時,飾物體不易發生變形或爆裂現象,特別是當本技術的飾物體為玻璃或瑪瑙等易碎物時,上述的緩沖效果更為明顯。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分解狀態下的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鉚合前的整體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鉚合后的主視圖。圖4為本技術鉚合后的整體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參見附圖I至附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 鑄件體I和飾物體2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3,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4、5以及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彈性墊8 ;其中,本實施例所述的飾物體2為平底飾物體,所述的彈性墊8由發泡棉制成;所述飾物體2對應鑲嵌在鑄件體I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7上,并且,在該飾物體2與飾物體安裝槽位7的槽底之間夾墊有一彈性墊8 ;所述的上、下金屬殼體4、5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通孔,并且,該下金屬殼體5的通孔直徑比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大,同時,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與鑄件體I底部的釘腳6直徑相匹配,具體為略大于鑄件體I的釘腳6直徑,在鉚合時,鑄件體I底部的釘腳6經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伸進上述的組合容置空間內。以下為本實施例上述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的具體裝配方法裝配時,首先需在待加工處理的衣物上打開個小孔,然后將鑄件體I底部的釘腳6插入小孔并穿過衣物,之后再將穿過衣物的鑄件體I倒置于大小吻合的鋼托模上,此時,固定在該鑄件體I上的飾物體2位于該鋼托模的中空內部,并且由置于該鋼托模中空內部的軟性塑膠托住,利用該軟性塑膠的軟性起到保護飾物體2的作用,之后再在該鑄件體I的釘腳6上套裝有一由上、下金屬殼體4、5扣合組成的金屬扣合件,最后用高速小鉆床配上一支高鋼鉆嘴伸進該金屬扣合件內對鑄件體I的釘腳6進行高速摩擦,利用高速摩擦而瞬間產生的大量熱能將鑄件體I的釘腳尖部熔化,迅速冷卻后該釘腳6的熱熔化部位會形成一個類似蘑菇狀的結構,從而有效地將鈕扣或撞釘本體3和金屬扣合件緊固地鉚合在衣服上,完成一次裝配,其中,本實施例上述高鋼鉆嘴的底部形成有一與鑄件體I的釘腳6相配合的圓弧槽,用于高鋼鉆嘴作業時與鑄件體I的釘腳尖部高速摩擦。綜上所述,在采用以上方案后,本技術通過特別設計的上、下金屬殼體4、5以及創新的裝配方法有效解決了同類產品的質量及傳統裝配問題,尤其是有效防止飾物體2在鈕扣或撞釘鉚合時容易發生的破損問題,同時,致使鉚合在衣物上的鈕扣或撞釘更貼緊衣物,并且大大地加強了其整體美觀度,此外,由于本技術鑄件體I的釘腳尖部熱熔冷卻后都是處于金屬扣合件內,使得即使其冷卻后具有飛邊或毛刺,也無法對使用者造成刮傷,從而使得本技術鉚合后的衣物舒適感高;另外,由于本技術的飾物體2與飾物體安裝槽位7的槽底之間夾墊有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彈性墊8,這樣使得本技術的飾物體2在組裝過程中緊固時,不易發生變形或爆裂現象,特別是當本技術的飾物體2為玻璃或瑪瑙等易碎物時,上述的緩沖效果更為明顯。總之,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設計合理可靠、產品的整體美觀度高,同時,最重要的是本技術的產品次品率極低,能很好地確保質量,值得推廣。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技術之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術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技術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 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鑄件體(I)和飾物體(2)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3),其中,所述的飾物體(2)對應鑲嵌在鑄件體(I)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7)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4、5),其中,所述的上、下金屬殼體(4、5)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通孔,并且,該下金屬殼體(5)的通孔直徑比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大,同時,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與鑄件體(I)底部的釘腳(6)直徑相匹配,在鉚合時,鑄件體(I)底部的釘腳(6)經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伸進上述的組合容置空間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飾物體(2)與飾物體安裝槽位(7)的槽底之間夾墊有起緩沖保護作用的彈性墊(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墊(8)為發泡棉墊。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飾物體(2)為平底飾物體。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鑄件體和飾物體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飾物體對應鑲嵌在鑄件體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上,它還包括有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上、下金屬殼體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鉚合時有效防止飾物體破損的金屬鈕扣或衣物撞釘,它包括有主要由鑄件體(1)和飾物體(2)構成的鈕扣或撞釘本體(3),其中,所述的飾物體(2)對應鑲嵌在鑄件體(1)頂部的飾物體安裝槽位(7)上,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有彼此配對并能扣合在一起形成一組合容置空間的上、下金屬殼體(4、5),其中,所述的上、下金屬殼體(4、5)的中間部位均貫穿有一同心的通孔,并且,該下金屬殼體(5)的通孔直徑比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大,同時,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直徑與鑄件體(1)底部的釘腳(6)直徑相匹配,在鉚合時,鑄件體(1)底部的釘腳(6)經該上金屬殼體(4)的通孔伸進上述的組合容置空間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錦全,
申請(專利權)人:李錦全,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