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屏幕,其中屏幕(1A)顯示與從規定的射出位置斜向入射的光對應的圖像。屏幕(1A)具有:屏幕主體(2),該屏幕主體(2)具有形成有多個反射入射的光的透鏡元件(3)的反射面(21);第一層(基板6),該第一層(基板6)相對反射面(21)配置在光的入射側;以及第二層(空氣層AL),該第二層(空氣層AL)夾設于屏幕主體(2)和第一層之間。第一層比第二層折射率高。第一層具有在所入射的上述光透過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以隨著遠離射出位置厚度尺寸連續變大的方式形成的角度變更部(6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顯示圖像的屏幕,特別是涉及顯示與從投影儀等的圖像投射裝置斜向入射的投射光對應的圖像的屏幕。
技術介紹
以往,已知顯示從投影儀等的圖像投射裝置投射的圖像的屏幕。作為這樣的屏幕,已知即便在與投影儀之間的距離較短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從上述投影儀入射的光向正面側的觀察位置反射的屏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該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屏幕中,在入射面排列有多個凹狀的透鏡元件,并在該各透鏡元件的表面形成有光反射層。入射到這些光反射層的光中的一部分的光反射到上述 的觀察位置,從而在上述觀察位置形成圖像而被看到。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0 - 96883號公報然而,在投射光斜向入射到如上述的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屏幕的情況下,若屏幕的入射面的法線與入射到該入射面的投射光的光路之間的角度比較小,則入射到各透鏡元件的光線的寬度會很寬。如果像這樣光線的寬度很寬,則密度較低的光會入射到上述的各透鏡元件的寬范圍。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上述的光反射層,由于入射到使入射的光有效反射到觀察位置的有效反射區域的光量較少,所以存在顯示圖像的亮度不太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提高顯示圖像的亮度的屏幕。為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屏幕是顯示與從規定的射出位置斜向入射的光相應的圖像的屏幕,并具有屏幕主體,其具有形成有多個使入射的上述光反射的透鏡元件的反射面;第一層,其相對于上述反射面配置于上述光的入射側;以及第二層,其夾設于上述屏幕主體和上述第一層之間,上述第一層的折射率比上述第二層的折射率高,上述第一層在入射的上述光所透過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角度變更部,該角度變更部形成為其厚度尺寸隨著遠離上述射出位置而連續變大。此外,作為形成于反射面的透鏡元件能夠例示具有凹曲面的透鏡元件。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提起反射面的法線的情況,表示將由上述反射面的各透鏡元件所形成的凹凸平均化的假想平面的法線。根據本專利技術,從規定的射出位置射出的光,在入射到第一層并透過內部后,經由射率低比上述第一層折的第二層而入射到屏幕主體。在該第一層中上述光透過的區域內形成有角度變更部。由于該角度變更部以厚度尺寸隨著遠離射出位置而連續變大的方式形成,所以射出位置側的面和屏幕主體側的面為相對一方另一方傾斜的傾斜面。在透過這樣的角度變更部的光,在射出位置側的面和屏幕主體側的面產生折射,但是利用上述傾斜面,朝向屏幕主體的光的行進方向改變為上述光的到達位置成為從射出位置更加遠離的位置。因此,與沒有第一層以及第二層的情況相比,能夠增大入射到屏幕主體的反射面的光的入射角(上述的假想平面的法線與入射到反射面的光的光路之間的交叉角)。利用這樣的結構,與沒有第一層以及第二層的情況相比,能夠縮小入射到反射面的光線的寬度,從而能夠提高光的密度。因此,在透鏡元件能夠增多入射到使光反射到規定的位置(例如,觀察位置)的有效反射區域的光的光量,所以能夠提高顯示在屏幕的圖像的亮度。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角度變更部具有平面狀的第一面,其作為上述射出位置側的面;平面狀的第二面,其作為上述屏幕主體側的面;以及第三面,其在連接上述第一面以及上述第二面的遠離上述射出位置的端部間的方向延伸,上述第一層為具有形成有多個上述角度變更部作為一個單位形狀的結構,各個上述角度變更部的第一面在上述第一層構成上述射出位置側的面,各個上述角度變更部的第二面在上述第一層構成上述屏幕主體側的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層中的規定的射出位置側的面與屏幕主體側的面中至少一個面的剖面形狀為鋸齒狀。因此,與第一層由一個角度變更部構成的情況(第一層中的規定的射出位置側的面與屏幕主體側的面由一個角度變更部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構成的情況)相t匕,能夠縮小第一層的厚度尺寸(入射到第一層的光行進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夠抑制屏幕 的厚度尺寸不必要地增大。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各個上述角度變更部,形成為以設定在上述第一層的正面、上述第一層的背面、該正面或者背面的延長面中的任一面上的第一基準點為中心的同心正圓狀,并沿從上述第一基準點放射的方向排列。根據本專利技術,在通過第一基準點,并且,在沿反射面的法線的方向設置上述光的射出位置的情況下,從上述射出位置射出的光,相對上述光入射的角度變更部的圓弧的切線垂直入射。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經由各個角度變更部使入射到屏幕主體的透鏡元件的光的入射角最大化。因此,能夠可靠地增加入射到有效反射區域的光的光量,從而更加能夠提聞顯不圖像的売度。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各個上述透鏡元件,沿以設定在上述反射面以及上述反射面的延長面的任一面上的第二基準點為中心的大致圓弧狀的基準線排列。此外,第一基準點以及第二基準點的位置,在正面看屏幕的情況(從光的射出位置側觀察的情況)下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另外,基準線的軌跡,可以是構成正圓或者橢圓的一部分的圓弧狀,也可以是將直線以及曲線附加于圓弧的圓弧狀。根據本專利技術,與使用沿相互平行的直線狀的基準線排列多個透鏡元件的屏幕主體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使光入射到能夠使入射到各透鏡元件的光反射到規定的位置(例如,顯示圖像的觀察位置)的有效反射區域。因此,能夠提高顯示圖像的亮度。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角度變更部的排列周期與上述透鏡元件的排列周期不同,并且上述透鏡元件在從上述第二基準點放射的放射方向上的尺寸不是與上述透鏡元件對應的上述角度變更部在從上述第一基準點放射的放射方向上的尺寸的整數倍。此處,從角度變更部朝向屏幕主體射出的光中的、從第三面射出的光,很難入射到透鏡元件的上述的有效反射區域。換言之,從上述第三面射出的光,很難成為形成所識別的圖像的光。因此,第一基準點的位置和第二基準點的位置在正面看屏幕時一致的狀態下,使角度變更部的排列周期和透鏡元件的排列周期一致,并且,在透鏡元件的從第二基準點放射的方向的尺寸是上述角度變更部的從第一基準點放射的方向的尺寸的整數倍的情況下,在各透鏡元件從第三面射出的光的入射位置固定,所以在顯示圖像產生亮斑。對此,在本專利技術中,角度變更部的排列周期與透鏡元件的排列周期不同,而且,在透鏡元件的從第二基準點放射的方向上的尺寸不是角度變更部的從第一基準點放射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整數倍。據此,即便第一基準點的位置和第二基準點的位置在正面看屏幕時為一致的狀態,在各透鏡元件也能夠使從第三面射出的光的入射位置錯開,所以能夠使在屏幕整體反射的光均勻化。因此,能夠抑制在顯示圖像產生亮斑。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第一層的上述射出位置側的面和上述屏幕主體側的面的至少一個面具有反射防止層。作為這樣的反射防止層能夠例示減少表面反射并提高透過率的軟片或者膜。 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在上述各面的至少一個面形成有反射防止層,所以能夠增加入射到第一層的光的光量。因此,更加能夠提高顯示圖像的亮度。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上述第一層的上述射出位置側的面為平面。此處,投影儀以及屏幕用于演講等的情況很多,在演講時,有用指示棒等指示顯示圖像,或者將文字等標記在上述圖像的情況。此時,若屏幕的表面有凹凸則很難進行這樣的操作。對此,在本專利技術中,由于第一層的規定的射出位置側的面為平面,所以能夠容易進行上述操作。因此,能夠提高屏幕的通用性。另外,在獲取沿基板移動的電子筆的軌跡,并使與上述軌跡相應的線描繪在顯示圖像中的交互式白板系統中,能夠更好的起到這樣的效果O附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屏幕,其特征在于,顯示與從規定的射出位置斜向入射的光相應的圖像的屏幕,該屏幕具有:屏幕主體,其具有形成有多個使入射的所述光反射的透鏡元件的反射面;第一層,其相對于所述反射面配置于所述光的入射側;以及第二層,其夾設于所述屏幕主體和所述第一層之間,所述第一層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層的折射率高,所述第一層在入射的所述光所透過的區域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角度變更部,該角度變更部形成為其厚度尺寸隨著遠離所述射出位置而連續變大。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羯磨亮二,
申請(專利權)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