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工序:前處理工序、氧化工序、酸中和工序、還原工序、增白工序、弱氧化工序;其中,前處理工序在pH值為8.2-8.7的前處理液中進行,氧化工序在含有雙氧水、雙氧水催化劑的堿性溶液中進行,酸中和工序在pH值為4.5-5.5的酸性環境中進行,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在含有還原劑與增白劑的溶液中進行,弱氧化工序在含有少量雙氧水的溶液中進行。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純白羊毛面料,該羊毛面料根據上述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制得。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漂白方法處理的羊毛織物,其羊毛白度可以達到105%以上,強力損失率可以控制在30%以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羊毛織物的漂白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白度在105%以上的羊毛面料。屬于染整領域。
技術介紹
據有關專家分析,世界羊毛市場的不景氣很大程度上應歸咎于流行色。時裝界最流行的顏色是白色,而天然的羊毛是棕色調的,染成純白色的成本比較高,并且易于脫色。 到目前為止,為使一般的羊毛織物潔白,通常單一的采用雙氧水氧化法或保險粉還原法,雙氧水氧化法的處理溫度為60°C,處理時間為4小時;保險粉還原法的處理溫度為85°C,處理時間為2小時。這兩種方法雖然都達到了漂白的目的,但其存在對織物損傷大、白度不持久、顏色易黃變等缺陷。最近幾年,曾有人提出了冷軋堆漂白法,雖然白度也可滿足一般客戶要求,但是其生產時間過長(一般要24小時),生產效率堪憂。由于羊毛纖維耐堿性和耐熱性較差,因此,既要達到一定的白度要求,又要保護羊毛強力時,漂白方法和工藝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羊毛纖維印染加工的難點之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讓人們非常滿意的漂白工藝,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羊毛廣闊的發展前旦-5^ O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保證羊毛織物強力損傷小的前提下,對羊毛織物進行漂白的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具體地,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前處理工序、氧化工序、酸中和工序、還原工序、增白工序、弱氧化工序;所述前處理工序在pH值為8. 2-8. 7的前處理液中進行,所述氧化工序在含有氧化劑、催化劑的堿性溶液中進行,所述酸中和工序在PH值為4. 5-5. 5的酸性環境中進行,所述還原工序在含有還原劑的溶液中進行,所述增白工序在含有增白劑的溶液中進行,所述弱氧化工序在含有少量雙氧水的溶液中進行。本案專利技術人發現,將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同浴進行時,可以將各工序的處理條件降低,既可得到理想的白度,又不會對羊毛織物造成過大的損傷。尤其是將本專利技術的氧化工序、還原工序、增白工序聯合起來同浴使用,其效果更好。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優選地,本專利技術的還原工序和增白工序在含有還原齊U、增白劑的溶液中同浴進行。更優選地,增白工序和還原工序在40-50°C的含有還原劑、增白劑的溶液中同浴處理50-80min。其中,還原工序的還原劑優選為保險粉或二氧化硫脲,其用量為每I升水中2-5g ;增白工序中增白劑優選為二苯乙烯基苯類熒光增白劑,增白劑的用量為所述羊毛織物重量的O. 3-1%。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工序在pH值為9-10的含有氧化劑、催化劑的堿性溶液中進行。在本專利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氧化工序在40_50°C的堿性溶液中處理50_80mino在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中,氧化工序中氧化劑優選為雙氧水或過氧乙酸,催化劑優選為堿性催化劑,例如定勞卡維BAC、純堿等。其中,氧化劑的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5-10g,催化劑的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l-4g。優選地,在本專利技術的氧化工序、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中還分別添加有本
常用的非離子型或陰離子型的染色助劑,例如金屬螯合劑、浴中平滑劑等。其中,金屬螯合 齊U、浴中平滑劑的用量分別為每I升水中O. 2-0. 4g、l-3g。在本專利技術的漂白方法中,優選地,前處理工序中所述前處理液為去油劑、中性電解質、以及碳酸鹽或碳酸氫鹽的水溶液;其中,所述去油劑的用量為每I升水中O. 5-2g,中性電解質的用量為所述羊毛織物重量的2-5%,碳酸鹽或碳酸氫鹽的用量為使所述前處理液的pH值在8. 2-8. 7之間。中性電解質優選為硫酸鈉或氯化鈉,碳酸鹽優選為碳酸鈉,碳酸氫鹽優選為碳酸氫鈉。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酸中和工序的目的是在完成氧化工序后,通過加入酸劑對織物布面PH進行中和。優選地,在pH值為4. 5-5. 5的酸性環境中進行酸中和工序。其中,酸劑優選為醋酸,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lg。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弱氧化工序的目的是在完成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后,去除殘留在織物布面上的還原劑。其中,弱氧化劑優選為雙氧水,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O. 35g。本專利技術的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在染色機中進行,染色機優選為溢流染色機或噴射染色機。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去油劑為本
常用的試劑,對此沒有特別的限制。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水、水洗等所用到的“水”均指本領域常用的工業用軟水。本專利技術所述羊毛織物包括純羊毛織物、羊毛與其它纖維混紡或交織且羊毛含量在50%以上的織物。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羊毛面料,該羊毛面料是根據上述的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制得,其白度在105%以上。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在本專利技術的方法中,將氧化漂白、還原漂白、羊毛增白做了很好的結合,使羊毛織物在受到較低損傷的前提下,達到了理想的白度。經檢測,經本專利技術的漂白方法制得的羊毛面料的白度可以達到105%以上,其強力損失率可以控制在30%以內。另一方面,三個工序的聯合漂白,較單一漂白的漂白溫度低、漂白時間短,節省了能源,提高了生產效率。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包括前處理工序、氧化工序、酸中和工序、還原工序、增白工序和弱氧化工序,其中,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同浴進行;各工序具體如下a)前處理工序按浴比I : 15 20向噴射染色機中注入工業用軟水,將羊毛織物投入染色機內,記錄此時水位高度,加入去油劑、中性電解質,再加入碳酸鹽或碳酸氫鹽形成前處理液,前處理液pH值為8. 2-8. 7,然后升溫至40-60°C,保溫20-40分鐘后排液,在35-45°C水洗一次,水洗浴比為I : 15 20 ;其中,去油劑的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O. 5-2g,中性電解質的用量優選為2-5% (o. w. f),碳酸鹽或碳酸氫鹽的用量確保前處理液的pH值為8. 2-8. 7 ;中性電解質優選為硫酸鈉或氯化鈉,碳酸鹽優選為碳酸鈉,碳酸氫鹽優選為碳酸氫鈉;b)氧化工序以前處理工序中的水位高度為標準,向染色機中注入工業用軟水,按以下順序依次向工業用軟水中加入助劑形成染液先加入金屬螯合劑、浴中平滑劑,接著加入催化劑、氧化劑,溶液PH值為pH值為9-10然后將工業用軟水升溫至40-50°C保溫50-80min,排液;其中,金屬螯合劑、浴中平滑劑用量分別優選為每I升水中O. 2-0. 4g、l-3g ;催化劑優選為定勞卡維BAC或純堿,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l-4g ;氧化劑優選為雙氧水,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l_4g ;c)酸中和工序以前處理工序中的水位高度為標準,向染色機中注入工業用軟7jC,向工業用軟水中加入酸劑,將工業用軟水升溫至40°C并保溫5-10min,排液;其中,酸劑優選為醋酸,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lg。d)還原工序與增白工序以前處理工序中的水位高度為標準,向染色機中注入工業用軟水,按以下順序依次向工業用軟水中加入助劑形成染液先加入金屬螯合劑、浴中平滑劑,接著加入還原劑、增白劑,將工業用軟水升溫至40-50°C保溫50-80min,排液;其中,金屬螯合劑、浴中平滑劑的用量分別優選為每I升水中O. 2-0. 4g、l-3g ;還原劑優選為保險粉或二氧化硫脲,其用量優選為每I升水中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羊毛織物低損傷的漂白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前處理工序、氧化工序、酸中和工序、還原工序、增白工序、弱氧化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處理工序在pH值為8.2?8.7的前處理液中進行,所述氧化工序在含有氧化劑、催化劑的堿性溶液中進行,所述酸中和工序在pH值為4.5?5.5的酸性溶液中進行,所述還原工序在含有還原劑的溶液中進行,所述增白工序在含有增白劑的溶液中進行,所述弱氧化工序在含有雙氧水的溶液中進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單苗苗,許暢,王俊麗,丁晨,錢君楠,黃偉國,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