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尺寸為手機SI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IM卡標準觸點(507),其特征在于: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一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通過設置環形天線來確保射頻信號的穩定收發,克服2.4G散射的缺點,防止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提高手機和SIM卡的適應性,降低了風險及成本,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更有利于產業化。(*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手機射頻刷卡
,具體說是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頂卡。
技術介紹
隨著移動通信終端(比如手機)的應用普及。基于移動通信終端的電子錢包、手機門禁、手機支付等新的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引起廣泛興趣。要滿足這些應用,最好的方式是跟現有射頻卡刷卡使用方式相同或者相近。這就要求移動通信終端能夠像射頻卡一樣能夠通過無線數據通信來跟消費終端、或者門禁控制器來交換數據。通過手機實現移動支付等功能,需要在手機上實現近場通信功能,目前在手機上實現近場通信功能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NFC手機,是在現有的手機上集成NFC通信模塊(Near FieldCommunication),采用的是13. 56MHz的低頻感應模式,屬于被動式,需要用戶更換手機;第二種模式是在手機SM上加裝13. 56MHz的低頻感應模塊,需要改裝SM卡,并且在SIM上會帶很大一個感應電路,這種模式無法大規模商業化;第三種模式是在手機上加裝2. 4G的有源高頻感應模塊,能有效的解決穿透問題,該種模式在日本得到發展,缺點是用戶需要專用的手機,這一點不適合用戶更換手機的使用習慣;第四種模式是在SM卡上集成2. 4G的有源高頻感應模塊(以下稱為RF-SM卡),該種模式非常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中國移動選用了第四種模式,并作為移動支付的首要標準,但就目前的商用情況,主要存在以下缺點由于不同型號手機的形狀結構、外殼材質不同,當RF-SIM卡置于不同型號手機內時,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不同,使得手機和RF-SIM卡間存在適應性問題,RF-SIM卡讀卡裝置讀取RF-S頂卡的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現在讀卡速度慢,讀卡距離不穩定,控制讀卡距離難,對于同一個讀卡裝置,有的手機讀卡距離很近,有的手機讀卡距離很遠,從而影響了現有移動商務用戶的體驗及商業化進程,這也是目前中國移動推廣該技術的障礙之一。產生上述原因是由于有源射頻技術本身的特點及移動通信終端的千變萬化決定的。不同的移動通信終端對置入的RF-SM卡射頻通信會有很強的屏蔽效果。特別在低頻段上工作時,很多情況下射頻無法穿透移動通信終端。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M卡,對2. 4G做深入研究,通過設置環形天線來確保射頻信號的穩定收發,克服2.4G散射的缺點,防止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提高手機和SIM卡的適應性,降低了風險及成本,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更有利于產業化。為達到以上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M卡,尺寸為手機S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IM卡標準觸點507,其特征在于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 —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射頻芯片506采用Nordic公司的nRF24L01芯片或nRF24LEl芯片,其無線發射功率為Odbm,頻率中心點為2400 2520Mhz,采用GFSK調制模式。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外圍電路505至少包括傳統的手機SM卡電路。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環繞形天線502至少纏繞一圈。本技術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M卡,通過設置環形天線來確保射頻信號的穩定收發,克服2. 4G散射的缺點,防止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提高手機和SIM卡的適應性,降低了風險及成本,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更有利于產業化。附圖說明本技術有如下附圖圖I本技術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選定很容易穿透移動通信終端的VHF頻段和UHF頻段以及SHF頻段,同時避開移動通信所使用的頻段,以防沖突。比如315MHz、433MHz、915MHz、2. 4G、5. 8G等各種頻率,本技術的舉例及論述主要以2. 4G為主,但同樣適用于其他高頻頻段。本技術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M卡,尺寸為手機SI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如圖1、2所示,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M卡標準觸點507,與現有的手機SM卡的觸點完全相同,本技術不再詳述,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 —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所述射頻芯片506可以采用Nordic公司的nRF24L01、nRF24LEl等芯片,其無線發射功率為Odbm,頻率中心點為2400 2520Mhz,采用GFSK調制模式。使用時,將該標準SIM尺寸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插入手機卡座,通過手機電池取電。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外圍電路505至少包括傳統的手機SM卡電路。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環繞形天線502至少纏繞一圈。本技術未詳細描述的內容均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來實施。本技術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有效的解決了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對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及物聯網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權利要求1.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尺寸為手機SI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IM卡標準觸點(507),其特征在于 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 —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頻芯片(506)采用Nordic公司的nRF24L01芯片或nRF24LEl芯片,其無線發射功率為Odbm,頻率中心點為2400 2520Mhz,采用GFSK調制模式。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圍電路(505)至少包括傳統的手機SM卡電路。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繞形天線(502)至少纏繞一圈。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尺寸為手機SI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IM卡標準觸點(507),其特征在于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一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本技術所述的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通過設置環形天線來確保射頻信號的穩定收發,克服2.4G散射的缺點,防止手機對射頻信號的屏蔽,提高手機和SIM卡的適應性,降低了風險及成本,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更有利于產業化。文檔編號G06K19/077GK202632335SQ20122005975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2月24日專利技術者王海泉, 姜鳳明, 顧萬水, 王李琰 申請人:王海泉, 王李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支付近距離刷卡用的SIM卡,尺寸為手機SIM卡的標準尺寸及外形,在卡的背面(503)設有SIM卡標準觸點(507),其特征在于:在卡的正面(501)的上表面沿周邊設有環繞形天線(502),環繞形天線(502)一端懸置,另一端通過饋點(504)與外圍電路(505)連接,射頻芯片(506)與外圍電路(505)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海泉,姜鳳明,顧萬水,王李琰,
申請(專利權)人:王海泉,王李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