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包括車載計算機、中心服務計算機、寬帶天線、射頻接收機、GPS接收器、移動載體、車載GPRS模塊和服務端GPRS模塊;車載計算機、寬帶天線、射頻接收機、GPS接收器、移動載體、車載GPRS模塊構成移動測試端;移動測試端動態采集測試點的電磁環境輻射數據,并通過服務端GPRS模塊上傳至中心服務計算機,中心服務計算機根據電磁環境輻射數據獲取電磁環境監測與分析結果,并實時顯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空間電磁環境的動態測定、分析處理和實時顯示,為治理電磁環境提供技術支持,便于對電磁環境做出科學評估,為城市的電磁環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對電磁環境進行監測的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基于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和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無線網絡技術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
技術介紹
空間電磁環境的形成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界的電磁輻射,它是由電噪聲、太陽和外層空間的宇宙噪聲和摩擦充放電噪聲引起的,其中主要是天電噪聲;二是由用頻設備的操作帶來的電磁輻射,如高壓送變電系統,電力機車,高頻感應爐,微波治療儀,廣播電視發射塔,移動通/[目基站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電子電氣設備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環境中的電磁輻射能密度,由此產生的危害也日益嚴重。早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己經發現了電磁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對電子設備的干擾,多年研究成果表明,其危害主要表現為健康效應、電磁干擾及引燃引爆作用。因此,電磁環境的質量情況已引起世界各國及有關學術組織的普遍關注,正在為公眾所認識。但是過去的電磁環境測量主要是針對一些固定臺站和固定點位的測量,是針對電 磁兼容的測量。此外,在一般電磁環境測量大多采用平均方格法布點,將待測區域平均劃分為1X1的方格形子區,原則上選每個方格中心點作為監測點。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在于①監測點太多,工作量太大;②所選的監測點,大多數沒有代表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監測時監測點太多,工作量太大以及所選的監測點,大多數沒有代表性,從而無法實現對電磁環境做出科學評估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包括車載計算機、中心服務計算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寬帶天線、射頻接收機、GPS接收器、移動載體、車載GPRS模塊和服務端GPRS模塊;所述車載計算機還包括監測與分析模塊、電磁環境數據庫;所述寬帶天線安裝在所述射頻接收機上;所述射頻接收機、所述GPS接收器、所述車載GPRS模塊與所述車載計算機連接,并安裝在所述移動載體上;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與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連接;所述車載GPRS模塊與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之間采用無線方式實現信息通訊;所述車載計算機、所述寬帶天線、所述射頻接收機、所述GPS接收器、所述移動載體、所述車載GPRS模塊構成移動測試端;該移動測試端動態采集測試點的電磁環境輻射數據,并通過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上傳至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根據所述電磁環境輻射數據獲取電磁環境監測與分析結果,并實時顯示。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寬帶天線采集測試點的電磁信號,并傳送至所述射頻接收機,所述射頻接收機對該電磁信號進行處理,獲得測試點的電場強度信息,并輸出至所述監測與分析模塊。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車載計算機、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均存儲有地理信息系統GIS。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車載計算機通過所述監測與分析模塊發出頻段指令給所述射頻接收機進行遠程工作模式監控。 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車載計算機通過所述監測與分析模塊對從所述射頻接收機接收的測試點的電場強度信息,從所述GPS接收器接收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從所述電磁環境數據庫中提取的地圖分布信息,按照電磁數據單元格式存儲在所述電磁環境數據庫,形成電磁輻射環境數據。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車載計算機通過所述監測與分析模塊在由所述地理信息系統GIS產生的電子地圖與所述電磁輻射環境數據進行電磁輻射-電子地圖的疊加,形成一層關于電磁場強分布的圖層,以直觀地反映綜合場強及功率超標點信息。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電磁環境輻射數據包括電磁環境的頻率、場強、功率。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車載計算機通過所述監測與分析模塊對所述射頻接收機所需的起止頻率、掃瞄帶寬、掃描時間、參考電平、測試點的地理位置坐標、溫度、濕度中的一項或多項進行設置。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將所存儲的地理信息系統GIS產生的電子地圖信息與所述電磁環境福射數據進行疊加,形成一層關于電磁場強分布的圖層,以直觀地反映綜合場強及功率超標點信息。所述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其中,所述電場強度信息為10 13. 2范圍內長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三個頻段的綜合場強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基于3S技術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是將電磁環境測試系統集成在移動載體內,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和GPRS無線網絡等技術,實現空間電磁環境的動態測定、分析處理和實時顯示,為治理電磁環境提供技術支持,便于對電磁環境做出科學評估,為城市的電磁環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本技術基于3S技術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的優點I)通過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建立電磁環境資源數據庫,可以對電磁環境分析評估,最終實現對電磁環境資源的監測、規劃和管理,即區域范圍內電磁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電子地圖的可視化管理;2)通過對城市居民電磁環境中單位面積高頻輻射能量的計算,進行電磁輻射污染水平評估;此外為重要地點如雷達站、機場、火車站、醫院、化工廠等的電磁環境進行實際測量、分析、處理和管理提供方便;尤其是把實際測量值與模擬值相對照,可幫助發現非法設臺、擅自增大功率及互調干擾等情況,以排查存在干擾隱患的頻率和臺站;3)通過電磁環境移動監測平臺,人們可以便捷地了解身邊的電磁環境質量,合理安排電子設備的使用,盡可能地降低電磁環境輻射污染,繼而提高居住的環境質量,盡量減少由電磁輻射干擾所造成的損失。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基于3S技術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的結構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I所示,是本技術基于3S技術的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的結構框圖。電磁環境監測系統110除包括車載計算機100、中心服務計算機80之外,還包括寬帶天線10、射頻接收機20、GPS接收器30、監測與分析模塊40、電磁環境數據庫50、移動載體60、車載GPRS模塊70和服務端GPRS模塊90。寬帶天線10、射頻接收機20、GPS接收器30、車載GPRS模塊70和車載計算機100安裝在移動載體60 (即汽車)上。寬帶天線10安裝在射頻接收機20上。射頻接收機20、GPS接收器30和車載GPRS模塊70與車載計算機100連接。監測與分析模塊40和電磁環境數據庫50存儲在車載計算機100中。中心服務計算機80與服務端GPRS模塊90連接。車載GPRS模塊70與服務端GPRS模塊90之間采用無線方式實現信息通訊。車載計算機100、寬帶天線10、射頻接收機20、GPS接收器30、移動載體60、車載GPRS模塊70構成移動測試端,用于動態采集測試點的電磁環境輻射數據,并通過服務端GPRS模塊90的無線交互上傳至中心服務計算機80,中心服務計算機80根據電磁環境輻射數據獲取電磁環境監測與分析的結果,并將該結果在GIS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式電磁環境監測系統,包括車載計算機、中心服務計算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寬帶天線、射頻接收機、GPS接收器、移動載體、車載GPRS模塊和服務端GPRS模塊;所述寬帶天線安裝在所述射頻接收機上;所述射頻接收機、所述GPS接收器、所述車載GPRS模塊與所述車載計算機連接,并安裝在所述移動載體上;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與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連接;所述車載GPRS模塊與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之間采用無線方式實現信息通訊;所述車載計算機、所述寬帶天線、所述射頻接收機、所述GPS接收器、所述移動載體、所述車載GPRS模塊構成移動測試端;該移動測試端動態采集測試點的電磁環境輻射數據,并通過所述服務端GPRS模塊上傳至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所述中心服務計算機根據所述電磁環境輻射數據獲取電磁環境監測與分析結果,并實時顯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代合鵬,鄭箘,宗原,閆國玉,于然,龔麗媛,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七零六所,北京市愛威電子技術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