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測量管、第二測量管、節流件、第一引壓管和第二引壓管;第一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一套管;第二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沿軸向依次包括取壓區、節流件安裝區和裝配區;取壓區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一引壓管,第一引壓管與第一套管貫通;第二套管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二引壓管,第二引壓管與第二套管貫通。本裝置內置的環形取壓裝置由整支鍛件加工而成,測量管和環形取壓裝置為整體式結構形式,能夠避免多道焊縫帶來的應力集中缺陷。且本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具有很好的實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節流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差壓式流量計在高溫高壓場合及高危介質場合,一般整體均采用焊接形式,由于焊接部位均設計在節流件處,所以節流元件在受到焊接熱量后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這種變形是不可修復的,最終導致流量計的測量精度降低。并且由于前后測量管與取壓裝置均是采用焊接形式,所以在整個流量計的很小的范圍內密集有三道焊縫,致使裝置的應力過于集中,這將大大影響流量計的整體強度,最終導致使用壽命變短甚至直接影響安全性,這在核電行業要求設備壽命達到60年的情況下,這種結構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核電行業特殊的安全性能要求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所述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能夠避免多道焊縫帶來的應力集中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測量管、第二測量管、節流件、第一引壓管和第二引壓管;第一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一套管;第二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沿軸向依次包括取壓區、節流件安裝區和裝配區,取壓區靠近第一測量管與第一套管的結合部,第一套管的開口端位于裝配區;取壓區的內徑大于第一測量管的外徑,取壓區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一引壓管,第一引壓管與第一套管貫通;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大于取壓區的內徑,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周面與節流件的外周面過盈配合,節流件安裝區的軸向寬度小于等于節流件的軸向寬度;裝配區的內徑大于等于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裝配區的內周面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過盈配合,裝配區的開口端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密封焊接;節流件的一端面緊靠取壓區與節流件安裝區交界處的臺階,另一端面緊靠第二套管的開口端面,節流件位于第一測量管和第二測量管之間,并分別與第一測量管和第二測量管的開口端存在軸向間距;第二套管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二引壓管,第二引壓管與第二套管貫通。優選的,所述第一引壓管上設有取壓閥。優選的,所述第二引壓管上設有取壓閥。優選的,所述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等于節流件的外徑。優選的,所述裝配區的內徑等于第二套管的外徑。優選的,所述裝配區的內徑大于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優選的,所述第一測量管的內徑等于第二測量管的內徑。優選的,所述取壓區的內徑等于第二套管的內徑。優選的,所述裝配區的開口端設有焊接坡口。優選的,所述第一引壓管和第二引壓管相互平行。所述測量管(第一、第二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套管(第一、第二套管),測量管的外周面和套管的內周面構成環形取壓裝置,測量管和環形取壓裝置為整體式結構形式,由整支鍛件加工而成,主要目的為避免多道焊縫帶來的應力集中缺陷。帶測量管的整體式環形取壓裝置,在結構上進行了特殊設計,使其避免了直接在節流件處焊接而引起節流件微量變形而影響測量精度,這種結構形式使測量精度進一步得到保證。由于節流件開孔尺寸沒有受到焊接影響,所以整體測量精度大大得到了提高,所以在核電行業和高計量精度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裝置本體無任何可動部件,其與外部管道的連接直接采用焊接即可,這在外部設備頻繁啟動及震動較大的場合能確保與管道牢固結合成一個整體,使本裝置的壽命和抗震強度達到最佳狀態。 本技術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其內置的環形取壓裝置由整支鍛件加工而成,測量管和環形取壓裝置為整體式結構形式,能夠避免多道焊縫帶來的應力集中缺陷。且本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具有很好的實用性。相比普通的高壓焊接式差壓式流量計,本技術a.測量精度高由于開孔尺寸沒有受到焊接影響,所以整體測量精度大大得到了提高,經測試此種形式的流量計精度達到了 O. 5級,重復性達O. 05%。b.安全性好帶測量管整體式環形取壓裝置由整支鍛件加工而成,測量管和環形取壓裝置為整體式結構形式,避免裝置多道焊縫帶來的應力集中缺陷,使安全性得到了保證。c.抗震性好壽命長裝置無任何可動部件,與管道的聯接直接采用焊接即可,這在設備頻繁啟動及震動較大的場合能確保與管道牢固結合成一個整體,使裝置的壽命和抗震強度達到最佳狀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測量管I、第二測量管2、節流件3、第一引壓管4和第二引壓管5 ;第一測量管I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一套管6 ;第二測量管2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二套管7 ;第一套管6沿軸向依次包括取壓區8、節流件安裝區9和裝配區10,取壓區8靠近第一測量管I與第一套管6的結合部,第一套管6的開口端位于裝配區10 ;取壓區8的內徑大于第一測量管I的外徑,取壓區8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一引壓管4,第一引壓管4與第一套管6貫通;節流件安裝區9的內徑大于取壓區8的內徑,節流件安裝區9的內周面與節流件3的外周面過盈配合,節流件安裝區9的軸向寬度等于節流件3的軸向寬度;裝配區10的內徑大于節流件安裝區9的內徑,裝配區10的內周面與第二套管7的外周面過盈配合,裝配區10的開口端與第二套管7的外周面密封焊接;節流件3的一端面緊靠取壓區8與節流件安裝區9交界處的臺階,另一端面緊靠第二套管7的開口端面,節流件3位于第一測量管I和第二測量管2之間,并分別與第一測量管I和第二測量管2的開口端存在軸向間距;第二套管7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二引壓管5,第二引壓管5與第二套管7貫通。所述第一引壓管4上設有取壓閥。所述第二引壓管5上設有取壓閥。所述節流件安裝區9的內徑等于節流件3的外徑。所述裝配區10的內徑等于第二套管7的外徑。所述第一測量管I的內徑等于第二測量管2的內徑。所述取壓區8的內徑等于第二套管7的內徑。所述裝配區10的開口端設有焊接坡口。所述第一引壓管4和第二引壓管5相互平行。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測量管、第二測量管、節流件、第一引壓管和第二引壓管;第一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一套管;第二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沿軸向依次包括取壓區、節流件安裝區和裝配區,取壓區靠近第一測量管與第一套管的結合部,第一套管的開口端位于裝配區;取壓區的內徑大于第一測量管的外徑,取壓區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一引壓管,第一引壓管與第一套管貫通;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大于取壓區的內徑,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周面與節流件的外周面過盈配合,節流件安裝區的軸向寬度小于等于節流件的軸向寬度;裝配區的內徑大于等于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裝配區的內周面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過盈配合,裝配區的開口端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密封焊接;節流件的一端面緊靠取壓區與節流件安裝區交界處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核電用流量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測量管、第二測量管、節流件、第一引壓管和第二引壓管;第一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一套管;第二測量管在其兩端之間的外周面上一體延伸有與其同軸心的第二套管;第一套管沿軸向依次包括取壓區、節流件安裝區和裝配區,取壓區靠近第一測量管與第一套管的結合部,第一套管的開口端位于裝配區;取壓區的內徑大于第一測量管的外徑,取壓區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一引壓管,第一引壓管與第一套管貫通;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大于取壓區的內徑,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周面與節流件的外周面過盈配合,節流件安裝區的軸向寬度小于等于節流件的軸向寬度;裝配區的內徑大于等于節流件安裝區的內徑,裝配區的內周面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過盈配合,裝配區的開口端與第二套管的外周面密封焊接;節流件的一端面緊靠取壓區與節流件安裝區交界處的臺階,另一端面緊靠第二套管的開口端面,節流件位于第一測量管和第二測量管之間,并分別與第一測量管和第二測量管的開口端存在軸向間距;第二套管的外周面上密封焊接有第二引壓管,第二引壓管與第二套管貫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蓮,吳佩君,龐程,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節流裝置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