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設置在燃氣灶具上的火蓋。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使用該火蓋可以提高燃氣具的熱流量,并且將火焰集中于鍋底部分,縮短了火焰與鍋底的距離,延長了火焰與鍋底的接觸時間。由此可以提高燃氣具的輸出功率和熱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燃氣灶具配件領域。
技術介紹
現在的大氣式燃氣具燃燒器,通常是單環火蓋或內外環兩個火蓋,連同點火針、熱電偶(或同等功能的離子感應針)等元件實現產生火焰、維持火焰等功能。小火蓋一般采 用上端面不開火孔的圓環蓋帽。此種結構的燃氣具,火焰小,效果差,熱流量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使用效果。該燃氣具燃燒時,燃料未能充分燃燒,廢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較高,熱效率較低。而且燃燒時外環大部分火焰往外擴散,火焰與鍋底的接觸時間和距離短,從而降低了熱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火蓋。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設于燃氣灶具上的火蓋。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使用該火蓋可以提高燃氣具的熱流量,并且將火焰集中于鍋底部分,縮短了火焰與鍋底的距離,延長了火焰與鍋底的接觸時間。由此,提高了燃氣具的輸出功率和熱效率。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火蓋上端面中部具有突起部。通孔和出氣縫隙均設于突起部上。通孔位于突起部中心。由此,火焰可以更加均勻的加熱鍋底。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火蓋側面設有出氣通道。由此可以提高燃氣具的輸出功率,而且能夠更加均勻的加熱鍋底。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火蓋上的出氣縫隙包括間斷的縫隙或孔。出氣縫隙可以由間斷的縫隙組成,也可以由孔組成,還可以由間隔設置的縫隙和孔組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火蓋上的通孔和出氣縫隙之間具有聯通縫隙。聯通縫隙兩端分別與通孔和出氣縫隙相連接。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通孔和出氣縫隙之間具有聯通縫隙,所述間斷的聯通縫隙之間或者孔之間或者間斷的縫隙與孔之間具有聯通縫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出氣縫隙的側壁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10度 60度。由此從出氣縫隙流出的燃氣具有一定的方向,所形成的火焰呈螺旋上升狀,進一步將火焰集中于鍋底部分。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6為圖5的局部放大圖。圖7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另一實施方式的火蓋的示意圖。圖9為安裝圖7所示火蓋的燃氣灶燃燒器的示意圖。圖10為安裝圖7所示火蓋的燃氣灶燃燒器的左視圖。 圖11為安裝本技術火蓋的一種燃氣灶燃燒器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呈圓環蓋帽形,其內部是空的,上面有上端面。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6。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7,出氣縫隙7為連續的縫隙,一端與通孔6相連通,另一端為圓弧形。使用時,燃氣分別從通孔6和出氣縫隙7流出,燃燒形成火焰。通孔6形成的火焰為柱狀,處于中心。出氣縫隙7形成的火焰為輻射狀,處于柱狀火焰四周。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呈圓環蓋帽形,其內部是空的,頂部形成上端面。火蓋上端面中部具有突起部5。通孔6和出氣縫隙7均設于突起部5上。通孔6位于突起部5中心。圖3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呈圓環蓋帽形,其內部是空的,上面有上端面。火蓋上端面中部具有突起部5。通孔6和出氣縫隙7均設于突起部5上。通孔6位于突起部5中心。火蓋側面設有出氣通道9。在其他的一些實施方式中,火蓋上端面中部還可以不設突起部5。圖4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2。如圖所示,火蓋2上的出氣縫隙7由間斷的孔7a組成。在其他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出氣縫隙7還可以由間斷的縫隙組成。在另外的一些實施方式中,出氣縫隙7還可以包括間斷的縫隙和孔。圖5和圖6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6。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7,出氣縫隙7為連續的。火蓋上端面還設有聯通縫隙8,出氣縫隙7與通孔6通過聯通縫隙8相連通。圖7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上的出氣縫隙7由間斷的縫隙7b組成。縫隙7b與通孔6之間以及縫隙7b之間均有聯通縫隙8相連通。在其他的一些實施方式中,出氣縫隙7還可以包括間斷的孔或者間斷的縫隙和孔,間斷的孔與孔之間或者間斷的縫隙與孔之間通過聯通縫隙8相連通。圖8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火蓋。如圖所示,火蓋上的出氣縫隙7為傾斜的,與垂直方向的夾角α為30度。在其他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夾角α還可以為10度、45度或者60度。以下結合圖9 圖11對火蓋的安裝作詳細的說明。圖9和圖10示意性地顯示了安裝火蓋的一種燃氣灶燃燒器。如圖所示,該燃氣灶燃燒器包括底座I、火蓋2和爐頭3。爐頭3上部設有燃氣出口 14。底座I上設置有燃氣通道4。底座I安裝于爐頭3上部,且底座I上的燃氣通道4與爐頭3上的燃氣出口 14相連通。火蓋2設置在底座I的燃氣通道4上部。圖11和圖10示意性地顯示了安裝火蓋2的一種燃氣灶燃燒器。如圖所示,該燃氣灶燃燒器還包括有外環火蓋10。底座I上設置有二次空氣補充通道11。底座I安裝于爐頭3上部。火蓋2和外環火蓋10分別設置于底座I上部,且外環火蓋10設于火蓋2外 圍。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火蓋,用于燃氣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所述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蓋上端面中部具有突起部,所述通孔和出氣縫隙均設于突起部上,所述通孔位于突起部中心。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蓋的側面設有出氣通道。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縫隙包括間斷的縫隙或孔。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出氣縫隙之間具有聯通縫隙,所述聯通縫隙兩端分別與通孔和出氣縫隙相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出氣縫隙之間具有聯通縫隙,所述間斷的縫隙之間或者孔之間或者間斷的縫隙與孔之間具有聯通縫隙。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火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縫隙的側壁與垂直方向的夾角為10度 60度。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設置在燃氣灶具上的火蓋。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使用該火蓋可以提高燃氣具的熱流量,并且將火焰集中于鍋底部分,縮短了火焰與鍋底的距離,延長了火焰與鍋底的接觸時間。由此可以提高燃氣具的輸出功率和熱效率。文檔編號F23D14/46GK202630063SQ201220191189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日專利技術者盧軍全 申請人:盧軍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火蓋,用于燃氣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火蓋的上端面中部設有通孔,所述火蓋上端面設有出氣縫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軍全,
申請(專利權)人:盧軍全,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