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云臺減震器。主要包括:上、下安裝板、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水平支撐軸、垂直支撐軸,所述垂直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垂直支撐軸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水平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所述水平支撐軸通過第一連接板和所述上安裝板固定連接、通過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垂直支撐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減震器既能減少和消除車輛的垂直方向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也能解決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輛起步、停車、碰撞等造成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減震處理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車載云臺設備等設備的云臺減震器。
技術介紹
現在市場上云臺種類很多,現有的幾種車載云臺沒有很好的解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沖擊問題。車輛在起步、剎車燈過程中,由于外界路況原因在行駛過程中、由于一些交通事故等原因產生的撞擊等原因都要產生強烈震動和沖擊。現在的車載云臺要不只對垂直方向的震動和沖擊能起到較好的減震效果;要不就承載能力比較差,當車載設 備較多或車載設備較重時,就不能起到減震作用。因此,提供一種高效率的車載云臺設備的減震器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提供了一種云臺減震器,以實現對車載云臺設備等設備進行有效的減震。一種云臺減震器,包括上、下安裝板、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水平支撐軸、垂直支撐軸,所述垂直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垂直支撐軸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水平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所述水平支撐軸通過第一連接板和所述上安裝板固定連接、通過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垂直支撐軸連接。由上述本技術的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提供的減震器通過分別設置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既能減少和消除車輛的垂直方向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也能解決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輛起步、停車、碰撞等造成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減震器的側視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減震器的主視圖;圖3是本技術例提供的一種長螺栓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云臺減震器的側視圖如圖I所示,包括下安裝板(I)、上安裝板(2)、由第一垂直減震墊(3-1)、第二垂直減震墊(4-1)和垂直護罩板(7-1)組成的垂直減震單元,由第一水平減震墊(3-2)、第二水平減震墊(4-2)和水平護罩板(7-2)組成的水平減震單元、第一連接板(6)、第二連接板(5)、水平支撐軸(8)、垂直支撐軸(10)。所述垂直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10 )上,所述垂直支撐軸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安裝板(I)上,所述水平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8 )上,所述水平支撐軸(8 )通過第一連接板(6)和所述上安裝板(2)固定連接、通過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垂直支撐軸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第一垂直減震墊(3-1)布設在所述下安裝板(I)和所述第二連接板(5)的第一連接臂(51)之間,所述第二垂直減震墊(4-1)布設在所述第二連接板(5)的第一連接臂(51)和所述垂直護罩板(7-1)之間。所述第一連接板(6 )的第一連接臂(61)和所述第二連接板(5 )的第二連接臂(52 )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8 )上,所述第一水平減震墊(3-2 )布設在所述第二連接板(5 )的第二連接臂(52 )和所述第一連接板(6 )的第一連接臂(61)之間,所述第二水平減震墊(4-2 )布設在所述第一連接板(6)的第一連接臂(61)和所述水平護罩板(7-2)之間,所述第一連接板(6 )的第二連接臂(62 )和所述上安裝板(2 )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之間成90°,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之間成90°。所述的垂直支撐軸上的第一垂直減震墊、第二垂直減震墊的形狀成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所述的第一垂直減震墊、第二垂直減震墊的厚度大于10mm,所述的水平支撐軸上的第一水平減震墊、第二水平減震墊的形狀成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所述的第一水平減震墊、第二水平減震墊的厚度大于5_。上述各個減震墊的材料可以是氯丁膠或天然橡膠。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的水平支撐軸可以為水平方向的長螺栓,在所述長螺栓的兩邊緣端面安裝有鎖緊螺母(9)。所述的垂直支撐軸可以為垂直方向的短螺栓,所述短螺栓的頂部端面安裝有鎖緊螺母,所述短螺栓的底部端面固定安裝在所述下連接板上。該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上述長螺栓和短螺栓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所述的長螺栓分為螺紋區、滑動區和柱體區,在長螺栓兩端是螺紋區,螺紋區后是滑動區,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套裝在所述長螺栓的滑動區,并能在滑動區沿軸向進行滑動,長螺栓的中段是柱體區,所述柱體區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直徑。所述的短螺栓分為螺紋區、滑動區和柱體區,在短螺栓兩端是螺紋區,螺紋區后是滑動區,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套裝在所述短螺栓的滑動區,并能在滑動區沿軸向進行滑動,短螺栓的中段是柱體區,所述柱體區的直徑大于所述垂直減震墊的直徑。該實施例提供的一種上述車載云臺設備的減震器的主視圖如圖3所示,所述的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組成一組減震單元,在所述減震器的四個角部分別布設所述一組減震單元。上述的連接板、長螺栓、短螺栓均是金屬材料做成的。上述本技術提供的減震器可以應用在車載云臺設備等設備的減震處理過程中。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附圖只是一個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模塊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實施本技術所必須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裝置中的模塊可以按照描述分布于的裝置中,也可以進行相應變化位于不同于本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上述的模塊可以合并為一個模塊,也可以進一步拆分成多個子模塊。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減震器通過分別設置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既能減少和消除車輛的垂直方向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也能解決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輛起步、停車、碰撞等造成的震動和沖擊對車載云臺設備的影響。本技術提供的車載云臺設備的減震器的結構簡單,所有結構件能按載重量的大小能形成系列產品,安裝維修方便,成本低、減震效果好的優點。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云臺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安裝板、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水平支撐軸、垂直支撐軸,所述垂直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垂直支撐軸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水平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所述水平支撐軸通過第一連接板和所述上安裝板固定連接、通過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垂直支撐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云臺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減震單元包括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的第一垂直減震墊、第二垂直減震墊和垂直護罩板,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第一垂直減震墊布設在所述下安裝板和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之間,所述第二垂直減震墊布設在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和所述垂直護罩板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云臺減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減震單元包括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的第一水平減震墊、第二水平減震墊和水平護罩板,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和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二連接臂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所述第一水平減震墊布設在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二連接臂和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之間,所述第二水平減震墊布設在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一連接臂和所述水平護罩板之間,所述第一連接板的第二連接臂和所述上安裝板固定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云臺減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安裝板、垂直減震單元、水平減震單元、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水平支撐軸、垂直支撐軸,所述垂直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垂直支撐軸上,所述垂直支撐軸固定安裝在所述下安裝板上,所述水平減震單元套裝在所述水平支撐軸上,所述水平支撐軸通過第一連接板和所述上安裝板固定連接、通過第二連接板和所述垂直支撐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會平,馬振洲,張尊蘭,王順仁,夏栩,
申請(專利權)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