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所述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和制動器座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襯套、頂起活塞外圓面均裝有密封圈,所述從動活塞的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250°之間,從動活塞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設有1~2mm的間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現有制動器中的活塞結構改變,加上一個從動活塞。當制動閘板接觸制動環瞬間,從動活塞可隨制動閘板的不平行而調整角度,從而消除了切向力,有效的保護了各部分活塞、襯套、油封圈不受損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對現有制動器使用壽命提高了3~5倍,同時也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屬于水輪發電機剎車系統的機械制動器
技術介紹
水輪發電機制動停機時,需要制動器的投入。現有制動器的結構主要由兩個活塞組成,分別為頂起活塞和制動活塞。由于現有制動器本身無減小切向力的結構,當制動停機時,制動器上的制動閘板在接觸制動環的瞬間,由于制動環是從旋轉狀態直接接觸制動閘板,強大的旋轉力會直接作用在制動活塞及制動器座上,久而久之會引起制動器中工作零部件的損壞,例如制動器油缸及油封圈受到嚴重的擠壓損傷,直接導致制動器漏氣或漏油,給電站的發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制動器本身無減小切向力的結構,當制動停機時,制動器上的制動閘板在接觸制動環的瞬間,由于制動環是從旋轉狀態直接接觸制動閘板,強大的旋轉力會直接作用在制動活塞及制動器座上,久而久之會引起制動器中工作零部件的損壞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包括制動閘板、制動瓦座、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制動器座和S封圈,所述頂起活塞、制動活塞和從動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制動器座內,襯套設置在制動器座與從動活塞、制動活塞之間,制動瓦座設置在從動活塞的上部,制動閘板設置在制動瓦座的上部,制動閘板與制動瓦座采用卡板連接;制動瓦座與從動活塞之間、從動活塞與制動活塞之間都采用螺栓連接,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和制動器座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襯套、頂起活塞外圓面均裝有密封圈,所述從動活塞的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 250°之間,從動活塞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設有I 2mm的間隙。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將現有制動器中的活塞結構改變,加上一個從動活塞。從動活塞底部為球面型,弧度為200° 250°之間,從動活塞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約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有I 2mm的間隙。當制動閘板接觸制動環瞬間,從動活塞可隨制動閘板的不平行而調整角度,從而消除了切向力,有效的保護了各部分活塞、襯套、油封圈不受損傷。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實用的優點。相對現有制動器使用壽命提高了 3 5倍,同時也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安全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處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涉及的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包括制動閘板I、制動瓦座2、從動活塞3、襯套4、制動活塞5、頂起活塞6、制動器座7和密封圈8,所述頂起活塞6、制動活塞5和從動活塞3自下而上依次設直在制動器座7內,襯套4設直在制動器座7與從動活塞3、制動活塞5之間,制動瓦座2設直在從動活塞3的上部,制動間板I設置在制動瓦座2的上部,制動閘板I與制動瓦座2采用卡板連接;制動瓦座2與從動活塞3之間、從動活塞3與制動活塞5之間都采用螺栓連接,從動活塞3、襯套4、制動活塞5、頂起活塞6和制動器座7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5、襯套4、頂起活塞6外圓 面均裝有密封圈8,所述從動活塞3的底部為球面形9,球面弧度在200° 250°之間,從動活塞3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3與襯套4之間設有I 2mm的間隙。所述襯套4采用壓蓋螺栓連接固定在制動器座7與從動活塞3、制動活塞5之間。所述密封圈8的材質是丁腈橡膠,耐油耐壓抗摩擦。所述從動活塞3的中心處設有一沉孔10,制動活塞5的中心設有一螺紋孔11,從動活塞3和制動活塞5用螺栓12連接。螺栓12的螺桿直徑為30mm、螺紋外徑為M20,可完全滿足制動器的使用要求。本技術使用時,高壓空氣由制動器座7右邊缸壁上的螺孔進入,由于各部分活塞均裝有高性能密封圈8,各活塞之間的密封性非常好,迫使制動活塞5向上升起,從而使從動活塞3、制動瓦座2、制動閘板I均向上升起,由于襯套4固定在與制動器座7同一高度的平面上,固不能移動。當制動閘板I升起大約IOmm距離時,制動閘板I與機組的制動環13相接觸,在接觸的瞬間由于制動環13是旋轉狀態,接觸面會產生強大的切向力,制動閘板I這時會隨著制動環13的不平行而自動找平。這是因為制動器中連接制動閘板I、制動瓦座2的從動活塞3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形從動活塞3的圓弧處圓弧大約在200° 250°之間,且從動活塞3和襯套4之間的間隙為I 2_,在接觸的瞬間通過活塞底部的球面擺動將強大的切向力減小,從而保護了制動器的零部件不受損害,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這些具體實施方式都是基于本技術整體構思下的不同實現方式,而且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包括制動閘板、制動瓦座、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制動器座和S封圈,所述頂起活塞、制動活塞和從動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制動器座內,襯套設置在制動器座與從動活塞、制動活塞之間,制動瓦座設置在從動活塞的上部,制動閘板設置在制動瓦座的上部,制動閘板與制動瓦座采用卡板連接;制動瓦座與從動活塞之間、從動活塞與制動活塞之間都采用螺栓連接,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和制動器座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襯套、頂起活塞外圓面均裝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活塞的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 250°之間,從動活塞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設有I 2mm的間隙。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采用壓蓋螺栓連接固定在制動器座與從動活塞、制動活塞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活塞的中心處設有一沉孔,制動活塞的中心設有一螺紋孔,從動活塞和制動活塞用螺栓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其特征在于,螺栓的螺桿直徑為 30mm。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所述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和制動器座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襯套、頂起活塞外圓面均裝有密封圈,所述從動活塞的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250°之間,從動活塞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設有1~2mm的間隙。本技術將現有制動器中的活塞結構改變,加上一個從動活塞。當制動閘板接觸制動環瞬間,從動活塞可隨制動閘板的不平行而調整角度,從而消除了切向力,有效的保護了各部分活塞、襯套、油封圈不受損傷。本技術相對現有制動器使用壽命提高了3~5倍,同時也提高了制動器的使用安全性。文檔編號F16D125/06GK202628894SQ201220289160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球面型從動活塞的制動器,包括:制動閘板、制動瓦座、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制動器座和密封圈,所述頂起活塞、制動活塞和從動活塞自下而上依次設置在制動器座內,襯套設置在制動器座與從動活塞、制動活塞之間,制動瓦座設置在從動活塞的上部,制動閘板設置在制動瓦座的上部,制動閘板與制動瓦座采用卡板連接;制動瓦座與從動活塞之間、從動活塞與制動活塞之間都采用螺栓連接,從動活塞、襯套、制動活塞、頂起活塞和制動器座相互之間均采用間隙配合,制動活塞、襯套、頂起活塞外圓面均裝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活塞的底部為球面形,球面弧度在200°~250°之間,從動活塞的最高點到活塞圓弧邊緣的高度為2mm,從動活塞與襯套之間設有1~2mm的間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兆財,
申請(專利權)人:鄧兆財,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