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包括銷子、彈簧、穩定件、連接件、門本體、門框、固定球、把手、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門本體上、下邊緣左、右對稱各開有盲孔,盲孔的孔端相連開有通孔;所述門本體的左、右邊緣上開有盲孔;所述門框的內壁對應門本體開有盲孔的位置均開有相匹配的盲孔;其連接關系在于:所述穩定件設置于門本體的上、下邊緣的通孔內,且所述穩定件的中心通過連接件與門本體可二維旋轉連接;所述彈簧設置于門本體上、下邊緣盲孔內,其一端與穩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銷子下段的底端固定連接,銷子下段位于盲孔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方便、穩固效果好、聲音小、開關門有緩沖、使用壽命長、靈敏度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
,主要是涉及ー種門,特別涉及ー種可雙向開關的門。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門通常只能通過ー個方向進行開關,也就是說,傳統的門通過門軸或者合頁實現沿單ー旋轉軸進行旋轉從而達到開關的效果。在傳統門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安裝困難、穩固效果差、噪音大、開關門速度快容易使人受傷、開關門沖カ大門體較易損壞、靈敏度低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其安裝方便、穩固效果好、聲音小、開關門有緩沖、使用壽命長、靈敏度高。為達到所述目的,本技術公開了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包括銷子、彈簧、穩定件、連接件、門本體、門框、固定球、把手、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銷子為兩段一體結構,上段為臥式三棱柱結構,下段為長方體結構;所述門本體上邊緣左、右對稱開有盲孔,所述盲孔處于同一直線且孔端相連開有對稱扇形通孔,所述通孔的寬度與穩定件相匹配,所述盲孔的大小與銷子相匹配;所述門本體的下邊緣結構與上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本體的左邊緣上開有與液壓裝置相匹配的盲孔,所述門本體的右邊緣結構與左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框的內壁的上、下邊緣及左、右邊緣對應門本體開有盲孔的位置均開有相匹配的盲孔;所述固定球與液壓裝置相匹配;其連接關系在干所述穩定件設置于門本體的上、下邊緣的通孔內,且所述穩定件的中心通過連接件與門本體可ニ維旋轉連接;所述彈簧設置于門本體上、下邊緣盲孔內,其一端與穩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銷子下段的底端固定連接,銷子下段位于盲孔內;所述把手設置在門本體內、外表面的左、右兩端;所述液壓裝置設置于門本體的左、右邊緣盲孔內,其一端分別與把手相連接、另ー端分別與左、右側固定球相連接,且所述左、右側固定球露出門本體的左、右邊緣。所述銷子的上段與下段的連接面完全疊合。所述穩定件為細長鋼片。所述連接件為銷軸連接件,從穩定件的中心垂直穿過且與穩定件的銜接處有滾珠結構;所述銷軸連接件與門本體垂直固定連接。所述門本體的四角設置有“ L”型金屬包角,所述金屬包角能夠覆蓋門本體上、下邊緣的盲孔且在對應位置開有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門框的內壁四角設置有“ L”型金屬包角,所述金屬包角能夠覆蓋門框內壁上、下邊緣的盲孔且在對應位置開有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門本體上下邊緣左右兩端所設置的盲孔均為I個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門本體左右邊緣所設置的盲孔均為I個且位于同一水平線。所述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具,共有兩個,分別為左、右鎖具;所述左、右鎖具分別設置于門本體的左、右側。所述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具,所述鎖具為十字鎖。 通過上述結構,本技術的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可以實現以下技術效果(I)安裝方便;將門框固定即可完成安裝過程;(2)穩固效果好;由于門的周圍四邊固定、至少六個固定點,因此門本體與門框之間的穩固效果比傳統的門(僅門軸或者合頁,有三邊未固定)好;(3)聲音小;開關門時僅有銷軸運動的聲音;(4)開關門有緩沖;通過把手打開門吋,由于液壓裝置的使用,使得關門過程有了一定的時間緩沖;(5)使用壽命長;由于各部分之間的直接磨損較小,因此,使用壽命較長,可達到10萬-50萬次的開關;(6)靈敏度高;把手和液壓裝置直接連接,因此靈敏度較高;門本體上的銷子所受到的門框擠壓カ和彈簧反弾力都是較小的力,靈敏度也較高。本技術的詳細內容可通過后述的說明及所附圖而得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的門框的結構示意圖;圖中,ト銷子,2-彈簧,3-穩定件,4-連接件,5-門本體,6_門框,7_固定球,8_把手,9-液壓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ー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I至圖2所示,本技術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包括銷子I、彈簧2、穩定件3、連接件4、門本體5、門框6、固定球7、把手8、液壓裝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銷子I為兩段一體結構,上段為臥式三棱柱結構,下段為長方體結構;所述門本體5上邊緣左、右對稱開有盲孔,所述盲孔處于同一直線且孔端相連開有對稱扇形通孔,所述通孔的寬度與穩定件3相匹配,所述盲孔的大小與銷子I相匹配;所述門本體5的下邊緣結構與上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本體5的左邊緣上開有與液壓裝置9相匹配的盲孔,所述門本體5的右邊緣結構與左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框6的內壁的上、下邊緣及左、右邊緣對應門本體5開有盲孔的位置均開有相匹配的盲孔;所述固定球7與液壓裝置9相匹配;其連接關系在于 所述穩定件3設置于門本體5的上、下邊緣的通孔內,且所述穩定件3的中心通過連接件4與門本體5可ニ維旋轉連接;所述彈簧2設置于門本體5上、下邊緣盲孔內,其一端與穩定件3固定連接,另ー端與銷子I下段的底端固定連接,銷子I下段位于盲孔內;所述把手8設置在門本體5內、外表面的左、右兩端;所述液壓裝置9設置于門本體5的左、右邊緣盲孔內,其一端分別與把手8相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左、右側固定球7相連接,且所述左、右側固定球7露出門本體5的左、右邊緣。所述銷子I的上段與下段的連接面完全疊合。所述穩定件3為細長鋼片。所述連接件4為銷軸連接件4,從穩定件3的中心垂直穿過且與穩定件3的銜接處有滾珠結構;所述銷軸連接件4與門本體5垂直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門本體5的四角可以設置有“L”型金屬包角,所述金屬包角能夠覆蓋門本體5上、下邊緣的盲孔且在對應位置開有相匹配的通孔。優選的,所述門框6的內壁四角可以設置有“L”型金屬包角,所述金屬包角能夠覆蓋門框6內壁上、下邊緣的盲孔且在對應位置開有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門本體5上下邊緣左右兩端所設置的盲孔均為I個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門本體5左右邊緣所設置的盲孔均為I個且位于同一水平線。所述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具,共有兩個,分別為左、右鎖具;所述左、右鎖具分別設置于門本體5的左、右側。所述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鎖具,所述鎖具為十字鎖。在門打開時,通過拉動把手8,其所對應的液壓裝置9帶動固定球7縮回,門本體5由于受カ發生傾斜,壓迫相對應的上、下銷子1,門打開,固定球7由于液壓裝置9的作用緩慢伸出;在門關閉時,拉動把手8,其所對應的液壓裝置9帶動固定球7縮回,門本體5由于受カ壓迫相對應的上、下銷子1,固定球7由于液壓裝置9的作用緩慢伸出,門關閉。顯而易見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記載僅僅是舉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技術的公開內容、應用或使用。雖然已經在實施例中描述過并且在附圖中描述了實施例,但本技術不限制由附圖示例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作為目前認為的最佳模式以實施本技術的教導的特定例子,本技術的范圍將包括落入前面的說明書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任何實施例。權利要求1.ー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包括銷子、彈簧、穩定件、連接件、門本體、門框、固定球、把手、液壓裝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銷子為兩段一體結構,上段為臥式三棱柱結構,下段為長方體結構; 所述門本體上邊緣左、右對稱開有盲孔,所述盲孔處于同一直線且孔端相連開有對稱扇形通孔,所述通孔的寬度與穩定件相匹配,所述盲孔的大小與銷子相匹配;所述門本體的下邊緣結構與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雙向開關門,包括銷子、彈簧、穩定件、連接件、門本體、門框、固定球、把手、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銷子為兩段一體結構,上段為臥式三棱柱結構,下段為長方體結構;所述門本體上邊緣左、右對稱開有盲孔,所述盲孔處于同一直線且孔端相連開有對稱扇形通孔,所述通孔的寬度與穩定件相匹配,所述盲孔的大小與銷子相匹配;所述門本體的下邊緣結構與上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本體的左邊緣上開有與液壓裝置相匹配的盲孔,所述門本體的右邊緣結構與左邊緣結構相對稱;所述門框的內壁的上、下邊緣及左、右邊緣對應門本體開有盲孔的位置均開有相匹配的盲孔;所述固定球與液壓裝置相匹配;其連接關系在于:所述穩定件設置于門本體的上、下邊緣的通孔內,且所述穩定件的中心通過連接件與門本體可二維旋轉連接;所述彈簧設置于門本體上、下邊緣盲孔內,其一端與穩定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銷子下段的底端固定連接,銷子下段位于盲孔內;所述把手設置在門本體內、外表面的左、右兩端;所述液壓裝置設置于門本體的左、右邊緣盲孔內,其一端分別與把手相連接、另一端分別與左、右側固定球相連接,且所述左、右側固定球露出門本體的左、右邊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洪有,
申請(專利權)人:趙洪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