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索錨固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錨固件以及用于與錨固件配合的鋼絞線,錨固件上開設有用于鋼絞線穿過及固定的錨孔,拉索錨固系統還包括緩沖過渡件,緩沖過渡件夾設于錨固件上的錨孔與鋼絞線間。使用時,通過預先安置緩沖過渡件,其緩沖過渡件即位于其偏轉角處起到緩沖耐磨作用;即使在整個拉索系統承受徑向等大壓力期間,緩沖過渡件仍可有效而及時的保證鋼絞線與錨孔間的正確配合狀態,從而避免影響整個錨固系統的使用壽命及支撐剛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可在保證整個錨固系統使用性能的同時確保其使用安全性,從而保證甚至延長整個錨固系統的實際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索錨固系統。
技術介紹
錨固是指將鋼筋、鋼絞線等加強件包裹在混凝土,使上述兩者能共同工作以承擔各種應力,如協同工作承受來自各種荷載產生壓力、拉力以及彎矩、扭矩等,從而使建筑物的整體的強度等性能更為牢固。上述結構在現有建筑施工領域的使用日趨廣泛,以目前的拉索錨固系統為例,其結構可參考圖I所示,包括錨固件10以及貫穿錨固件10并與其構成固接配合的鋼絞線20,錨固件10外形呈圓柱狀且在其端面處平行其軸線貫穿設置有用于鋼絞線20穿過的圓孔,上述圓孔為多個且與鋼絞線20 —一對應設置;使用時,依靠鋼絞線20與錨固件10上圓孔間的固接配合來保證其兩者固定關系,當其收到拉壓 力或彎扭矩時,鋼絞線20即與包覆于其外部的混凝土 a共同承受,從而實現其加強目的。通常錨固件都為成對或多組設置,這樣方可實現對于鋼絞線的拉拽作用,為保證兩錨固件間的鋼絞線在穿過混凝土時能擁有更小的穿透面積,以方便施工及避免出現施工缺陷,目前的鋼絞線在兩相鄰錨固件間均呈收束狀構造,此時再在其外部套設保護管b,之后在進行混凝土澆注。上述結構固然保證了整體的施工進度和質量,然而,其存在的缺陷卻不容小視當多根鋼絞線呈收束狀布置后,鋼絞線在通過錨固件上的外圍圓孔時,其將發生較大的偏轉角,具體如圖1-2所示,導致鋼絞線會與圓孔邊緣發生接觸摩擦現象,其應力越大,摩擦力相對越大,從而最容易成為發生疲勞破壞的薄弱點,同時,在整個拉索系統承受徑向壓力期間,上述薄弱點也始終處于較大剪應力狀態,這就導致鋼絞線的與錨固件上述配合處不斷產生摩擦和剪切,最終致使該段繩體出現磨損甚至斷裂現象,從而影響整個錨固系統的使用壽命及支撐剛度,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拉索錨固系統,可在保證整個錨固系統使用性能的同時確保其使用安全性,從而保證甚至延長整個錨固系統的實際使用壽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拉索錨固系統,包括錨固件以及用于與錨固件配合的鋼絞線,所述錨固件上開設有用于鋼絞線穿過及固定的錨孔,所述拉索錨固系統還包括用于其緩沖耐磨作用的緩沖過渡件,所述緩沖過渡件夾設于錨固件上的錨孔與鋼絞線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采用緩沖過渡件,從而起到緩沖鋼絞線的與錨固件上錨孔間產生的摩擦及剪應力的作用。使用時,通過預先安置緩沖過渡件,當多根鋼絞線呈收束狀布置后,鋼絞線在通過錨固件上的外圍圓孔時,此時其緩沖過渡件即位于其偏轉角處起到緩沖耐磨作用;即使在整個拉索系統承受徑向等大壓力期間,緩沖過渡件仍可有效而及時的保證鋼絞線與錨孔間的正確配合狀態,從而避免影響整個錨固系統的使用壽命及支撐剛度。本技術結構簡單,可在保證整個錨固系統使用性能的同時確保其使用安全性,從而保證甚至延長整個錨固系統的實際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傳統拉索錨固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I部分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II部分局部放大圖;圖5為錨固件上的錨孔與緩沖過渡件配合的分解示意圖;圖6為緩沖過渡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拉索錨固系統,包括錨固件10以及用于與錨固件10配合的鋼絞線20,所述錨固件10上開設有用于鋼絞線20穿過及固定的錨孔11,所述拉索錨固系統還包括用于起緩沖耐磨作用的緩沖過渡件30,所述緩沖過渡件30夾設于錨固件10上的錨孔11與鋼絞線20間,實際如圖3-6所示。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緩沖過渡件30采用為襯套,如圖4-6所示,其外形呈套筒狀且布置于錨孔11的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的一端部處;同時,所述錨固件10在其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的一側端面處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所述沉孔部外形與緩沖過渡件30外形吻合設置,緩沖過渡件30與沉孔部間構成卡嵌配合。之所以采用上述設計,是因為鋼絞線20與錨孔11邊緣發生接觸摩擦現象多發生于錨孔11的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的一端部,也即此端部處為易發生疲勞破壞等現象的薄弱點,本技術通過在該薄弱點處布置緩沖耐磨襯套,如圖3-4所示,一方面保證了在錨固系統正常使用時可保證該點處的耐磨性,從而避免因建筑震動及自身剪應力等導致的磨損剪切現象,另一方面,其緩沖性能也保證了其在實際使用時的高使用壽命,即使受到外界震動等外力施予,由于緩沖耐磨襯套的存在,其震動力在由鋼絞線20傳輸至錨孔11端部處期間也可得到極大削弱,從而保證其使用性能滿足實際所需。為保證其緩沖過渡件30與錨孔11間配合準確性,便于其后期快速裝配,緩沖過渡件30在其兩端面的外環面處設置有外倒角31 ;當然,同理可知,亦可在錨孔11的相應配合端面處設置內倒角等已知裝配方案,以方便快速裝配,此處就不再一一贅述。進一步的,所述錨固件10外形呈圓柱狀,錨孔11外形呈圓孔狀且其軸線方向平行錨固件10軸線設置,錨孔11呈蜂窩狀布置且貫穿錨固件10端面設置,緩沖過渡件30布置于蜂窩狀錨孔11的最外圍孔處。此處僅在其最外圍錨孔11處布置緩沖過渡件30,則是考慮到在實際應用時,其最外圍錨孔11的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處必然是剪應力及摩擦力最大處,也即最薄弱點,此處通過在該位置處布置緩沖過渡件30,從而保證其錨固系統的使用壽命;而相應的,在其相對靠內的甚至在錨固件10中心處的錨孔11,本身與鋼絞線20的摩擦干涉較小,使用時視情況可不需安設緩沖過渡件30,以加快其裝配施工進度,縮減其生產制作及施工成本。實際使用時,緩沖過渡件30材質可選為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可以理解為耐磨橡膠,由于其可在較寬的硬度范圍具有較高的彈性及強度、優異的耐磨性、耐油性、耐疲勞性及抗震動性,從而適用于本技術的既需耐磨耐疲勞,又需一定緩沖作用的場合;本技術不但可適用于拉索等繩索件的錨固系統,同時當其應用于鋼筋等錨固系統時,亦可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摩擦保護及確保其使用壽命的效果;其結構簡單,可在保證整個錨固系統使用性能的同時確保其使用安全性,工作穩定可靠。·權利要求1.ー種拉索錨固系統,包括錨固件(10)以及用于與錨固件(10)配合的鋼絞線(20),所述錨固件(10)上開設有用于鋼絞線(20)穿過及固定的錨孔(11),其特征在干所述拉索錨固系統還包括用于起緩沖耐磨作用的緩沖過渡件(30),所述緩沖過渡件(30)夾設于錨固件(10)上的錨孔(11)與鋼絞線(20)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拉索錨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過渡件(30)為襯套,其外形呈套筒狀且布置于錨孔(11)的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的一端部處。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索錨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固件(10)外形呈圓柱狀,錨孔(11)外形呈圓孔狀且其軸線方向平行錨固件(10)軸線設置,錨孔(11)呈蜂窩狀布置且貫穿錨固件(10)端面設置,緩沖過渡件(30)布置于蜂窩狀錨孔(11)的最外圍孔處。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索錨固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固件(10)在其臨近鋼絞線(20)收束端的一側端面處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所述沉孔部外形與緩沖過渡件(30)外形吻合設置,緩沖過渡件(30)與沉孔部間構成卡嵌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索錨固系統,其特征在于緩沖過渡件(30)在其兩端面的外環面處設置有外倒角(31)。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拉索錨固系統,包括錨固件(10)以及用于與錨固件(10)配合的鋼絞線(20),所述錨固件(10)上開設有用于鋼絞線(20)穿過及固定的錨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錨固系統還包括用于起緩沖耐磨作用的緩沖過渡件(30),所述緩沖過渡件(30)夾設于錨固件(10)上的錨孔(11)與鋼絞線(20)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明,劉征宇,陳登凱,李廣勇,陳道權,王澤永,柏國清,張松,劉節焰,
申請(專利權)人:威勝利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