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玻璃成型機,包括底座(2),該底座(2)上安裝有回轉盤(1),該回轉盤(1)通過旋轉接頭(3)與底座(2)上的電機(4)相連,所述回轉盤(1)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模具(5),在所述底座(2)上安裝有模具升降裝置(15),該模具升降裝置(15)的升降桿(15a)伸入到模具(5)下端相對應的環(huán)形槽(5b)內,所述環(huán)形槽(5b)沿模具(5)外壁的圓周方向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模具下方設置模具升降裝置和模具加熱裝置,使多滴玻璃液能夠在模具內融合成型,制造出體積較大的玻璃,還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特別涉及ー種玻璃成型機,用來吹制體積較大的玻璃。
技術介紹
玻璃是目前常見的ー種飾品配件,廣泛用于服裝、晚禮服、鞋、帽、手袋、頭飾、毛紡織、珠繡、燈飾、エ藝品等。目前普遍的玻璃成型技術是把玻璃砂放在氣爐或電爐里燒結,然后再經(jīng)過打磨、稱量、分類等一系列エ序而成?,F(xiàn)有的玻璃成型機,受玻璃溶液體積所限,當需要生產(chǎn)體積較大的玻璃吋,因為玻璃需要的玻璃液較多,但是模具無法移動,當?shù)谝坏尾Aб旱蜗潞?,會與第二滴玻璃發(fā)生分離,從而無法融為一體吹制成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吹制體積較大的玻璃的玻璃成型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ー種玻璃成型機,包括底座,該底座上安裝有回轉盤,該回轉盤通過旋轉接頭與底座上的電機相連,所述回轉盤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模具,該模具內設有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上端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該通孔的底部與氣源通過氣管相連,在所述底座上安裝有模具升降裝置,該模具升降裝置的升降桿伸入到模具下端相對應的凹槽內,所述環(huán)形槽沿模具外壁的圓周方向設置。采用上述結構,開始生產(chǎn)時,模具升降裝置的升降桿帶動模具上升到達玻璃液滴出的位置,第一滴玻璃液滴入到模具中后,第二滴玻璃液隨即滴出,由于模具位于玻璃液滴出的位置,第二滴玻璃液與第一滴玻璃液的距離足夠近,導致第二滴玻璃與第一滴玻璃不會發(fā)生分離,能夠融合到一起,接到足夠的玻璃液后,模具升降裝置的升降桿帶動模具回到原位,玻璃液在模具內翻滾直接吹制成型。當一個模具接到玻璃液后,電機帶動回轉盤轉動,下ー個模具轉到相應位置。因為在接到足夠的玻璃液之前,第一滴玻璃液要在模具內等待一段時間,為了防止玻璃液提前冷卻,在所述回轉盤的下表面設置有模具加熱裝置,該模具加熱裝置環(huán)繞在模具的外側。為了使吹制成型的ー種玻璃控制在エ藝要求范圍內,要求更好的控制通孔內的氣量,所述氣源與模具之間通過氣管連接有流量閥和電磁閥。所述回轉盤的ー側設置有上下傾斜布置的接料管,該接料管與旋轉氣缸固定連接,所述接料管的上ロ位于模具的上方,該接料管的下口下方設置有接渣盒。采用以上結構吋,當前模具接到玻璃液后,回轉盤還沒有回轉時,若玻璃液繼續(xù)從上方滴入,就可驅動旋轉氣缸,使接料管的上ロ旋轉到模具的正上方,從而使玻璃液流入到接料管中,最后流入到接渣盒內,不會滴入到已有玻璃液的模具內。當回轉盤轉動后,旋轉氣缸帶動接料管轉動,從當前模具的正上方移開,玻璃液就可順利滴入到空的模具內。所述模具升降裝置的兩側設置有兩個相互配合的光幕傳感器,所述光幕傳感器通過固定桿固定在底座上,該光幕傳感器的水平線高于接料管的上ロ,當接料管的上ロ位于其中一個模具的正上方時,兩個光幕傳感器之間的連線通過該模具的正上方。所述光幕傳感器與旋轉氣缸均與單片機相連,當玻璃液從上方往下滴穿過兩個光幕傳感器之間的光幕時,光幕傳感器可對單片機發(fā)出信號,單片機控制旋轉氣缸是否旋轉,使接料管的接料機制更加完善。所述模具加熱裝置為加熱套,該加熱套固定連接在回轉盤的下表面,且該加熱套活套在模具上。所述模具升降裝置包括液壓缸和升降桿,該液壓缸豎直設置在底座上,液壓缸的活塞桿與升降桿相互垂直且固定相連,所述升降桿水平伸入到模具下端相對應的環(huán)形槽內。有益效果本技術通過在模具下方設置模具升降裝置和模具加熱裝置,使多滴玻璃液能夠在模具內融合成型,制造出體積較大的玻璃,還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去掉光幕傳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由回轉盤1,底座2、旋轉接頭3、電機4、模具5、氣管6、氣源7、流量閥8、電磁閥9、接料管10、旋轉氣缸11、接渣盒12、光幕傳感器13、模具升降裝置15和加熱套16等部件組成。在所述底座2上安裝有回轉盤1,該回轉盤I通過旋轉接頭3與底座2上的電機4相連,所述回轉盤I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模具5,本技術中優(yōu)選為12個,該模具5內設有垂直的通孔5a,所述通孔5a的上端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該通孔5a的底部與氣源7通過氣管6相連。在所述模具5下部的外壁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環(huán)形槽5b。所述氣源7與模具2之間的氣管6上連接有流量閥8和電磁閥9。由圖I、圖2、圖3可知,在底座2上安裝有模具升降裝置15,所述模具升降裝置15包括液壓缸15b和升降桿15a,該液壓缸15b豎直設置在回轉盤I的外側,液壓缸15b的活塞桿與升降桿15a相互垂直且固定相連,所述升降桿15a的一端水平伸入到模具5下端相對應的環(huán)形槽5b內。在所述回轉盤I的下表面設置有加熱套16,該加熱套16固定連接在回轉盤I的下表面,且該加熱套活套在模具5上。由圖I、圖2進ー步可知,在所述回轉盤I的外側設置有上下傾斜布置的接料管10,該接料管10與旋轉氣缸11固定連接,所述接料管10的上ロ位于模具5的上方,該接料管10的下口下方設置有接渣盒12。所述模具升降裝置15的兩側還設置有兩個相互配合的光幕傳感器13,所述光幕傳感器13通過固定桿固定在底座上,該光幕傳感器13的水平線略高于接料管10的上ロ,當接料管10的上ロ位于其中一個模具5的正上方時,兩個光幕傳感器13之間的連線通過該模具5的正上方。所述光幕傳感器13和旋轉氣缸11均由單片機控制。本技術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時,接料管10旋轉至回轉盤I的外側,液壓缸15b的活塞桿上升帶動模具5上升,第一滴玻璃液滴入到模具5內的通孔5a后,第二滴玻璃液隨即滴出,由于模具5位于玻璃液滴出的位置,第二滴玻璃液與第一滴玻璃液的距離足夠近,導致第二滴玻璃與第一滴玻璃不會發(fā)生分離,能夠融合到一起,接到足夠的玻璃液后,液壓缸15b的活塞桿帶動模具回到原位,玻璃液在模具內翻滾直接吹制成型。若玻璃液從上方滴入,玻璃液穿過兩個光幕傳感器13之間的光幕時,光幕傳感器13傳遞信號給單片機,單片機發(fā)送信號給旋轉氣缸,使接料管10的上ロ旋轉到模具5的正上方,從而使玻璃液流入到接料管10中,最后流入到接渣盒12內,不會滴入到已有玻璃液的模具5內。當前模具5接到玻璃液后,電機4帶動回轉盤I轉動,下一個模具5轉到相應位置。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術為限制,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 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ー種玻璃成型機,包括底座(2),該底座(2)上安裝有回轉盤(I),該回轉盤(I)通過旋轉接頭(3)與底座(2)上的電機(4)相連,所述回轉盤(I)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模具(5),該模具(5)內設有垂直的通孔(5a),所述通孔(5a)的上端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該通孔(5a)的底部通過氣管(6)與氣源(7)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2)上安裝有模具升降裝置(15),該模具升降裝置(15)的升降桿(15a)伸入到模具(5)下端相對應的環(huán)形槽(5b)內,所述環(huán)形槽(5b)沿模具(5)外壁的圓周方向設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玻璃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轉盤(I)的下表面設置有模具加熱裝置(16),該模具加熱裝置(16)環(huán)繞在模具(5)的外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玻璃成型機,包括底座(2),該底座(2)上安裝有回轉盤(1),該回轉盤(1)通過旋轉接頭(3)與底座(2)上的電機(4)相連,所述回轉盤(1)上沿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至少兩個模具(5),該模具(5)內設有垂直的通孔(5a),所述通孔(5a)的上端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孔,該通孔(5a)的底部通過氣管(6)與氣源(7)相連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2)上安裝有模具升降裝置(15),該模具升降裝置(15)的升降桿(15a)伸入到模具(5)下端相對應的環(huán)形槽(5b)內,所述環(huán)形槽(5b)沿模具(5)外壁的圓周方向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羅斌,謝小浩,王培新,古勇,劉威,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機電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