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包括套筒軸、位于套筒軸頂端的長旋翼、位于長旋翼下方的短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旋翼槳轂及分布于長旋翼槳轂外徑的長槳葉,所述套筒軸由內向外依次設有內軸、外軸、套筒,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旋翼槳轂及分布于短旋翼槳轂外徑的短槳葉。所述長旋翼與短旋翼上下縱向排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具有減少兩副旋翼碰撞的概率、縮短套筒軸長度、減小直升機的風阻的優點,提高了直升機的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飛行器
,尤其是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
技術介紹
共軸雙旋翼直升機不需要尾槳來平衡直升機水平方向上的力矩,方便維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氣動特性對稱,機動性好,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兩副共軸式旋翼的升力比單旋翼/尾槳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機動飛行時易于操縱,改變航向時,共軸式直升機很容易保持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同時還具有外形尺寸緊湊的優點。然而現有共軸雙旋翼直升機上下旋翼槳葉尺寸都是一樣的,存在一定的缺點兩副槳葉長度相同的旋翼一上一下,平常飛行時槳葉不會相碰,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在飛行中遇到突然變風,機動超過極限值,槳葉變形或損壞時,作用在槳葉上的氣動力、離·心力和重力就會失去原來的平衡,從而偏離正常的運行軌跡而發生碰撞。由于非對稱升力的緣故,反向旋轉的上下旋翼的旋轉平面有在一側“碰撞”的傾向,這進一步增加了對上下旋翼之間間距的要求,并且帶來如果向有“碰撞”傾向一側轉彎時,必須比向另一側轉彎要輕柔,否則就會發生上下旋翼槳葉碰撞這樣嚴重的事故,從而引起機毀人亡。傳動系統套筒軸的長度要比原來(單旋翼直升機)長很多,套筒軸不光要傳遞功率,還要傳遞上面旋翼的總距、周期距控制,在機械設計上有相當的難度。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解決現有技術中共軸雙旋翼上下旋翼槳葉容易相碰,且對套筒軸長度及材料要求高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包括套筒軸、位于套筒軸頂端的長旋翼、位于長旋翼下方的短旋翼,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旋翼槳轂及分布于長旋翼槳轂外徑的長槳葉,所述套筒軸由內向外依次設有內軸、外軸、套筒,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旋翼槳轂及分布于短旋翼槳轂外徑的短槳葉,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與短旋翼上下縱向排列,長槳葉與短槳葉的長度比為1:0. 618。短旋翼可以通過增加槳葉寬度、旋轉速度或槳葉數量來平衡長旋翼的力矩,從而保持直升機的穩定,根據需要長旋翼與短旋翼上下可以互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所述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減少兩副旋翼碰撞的概率,縮短傳動系統套筒軸的長度從而降低了套筒軸對材料的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整個直升機的機體高度、機體重量和結構重心,減小了整個直升機的風阻,從而加快了直升機速度,提高了飛機的綜合性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所述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所示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100,采用上下不等長旋翼槳葉結構,包括長旋翼I、短旋翼2、套筒軸3,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槳葉11、長旋翼槳轂12,所述套筒軸包括內軸33、外軸32、套筒31,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槳葉21、短旋翼槳轂22。所述長旋翼I與短旋翼2的槳葉長度不同,長槳葉11與短槳葉21長度比為1:0.618 (參考值)。所述長旋翼I、短旋翼2縱向排列,通過套筒軸3與直升機傳動系統相連。所述長旋翼I、短旋翼2根據機型和實際情況可以上下換位,用于不同機型。本技術所述的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通過上下旋翼的不等長結構,實現了減少兩副旋翼碰撞的概率,縮短傳動系統套筒軸的長度的效果,提高了直升機的綜合性能。·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技術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保護的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包括套筒軸、位于套筒軸頂端的長旋翼、位于長旋翼下方的短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旋翼槳轂及分布于長旋翼槳轂外徑的長槳葉,所述套筒軸由內向外依次設有內軸、外軸、套筒,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旋翼槳轂及分布于短旋翼槳轂外徑的短槳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與短旋翼上下縱向排列,所述長槳葉與短槳葉的長度比為1:0.618。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包括套筒軸、位于套筒軸頂端的長旋翼、位于長旋翼下方的短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旋翼槳轂及分布于長旋翼槳轂外徑的長槳葉,所述套筒軸由內向外依次設有內軸、外軸、套筒,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旋翼槳轂及分布于短旋翼槳轂外徑的短槳葉。所述長旋翼與短旋翼上下縱向排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改進型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具有減少兩副旋翼碰撞的概率、縮短套筒軸長度、減小直升機的風阻的優點,提高了直升機的性能。文檔編號B64C27/10GK202624632SQ201220234930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專利技術者孫朝輝 申請人:孫朝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升機的共軸雙旋翼結構,包括套筒軸、位于套筒軸頂端的長旋翼、位于長旋翼下方的短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長旋翼包括長旋翼槳轂及分布于長旋翼槳轂外徑的長槳葉,所述套筒軸由內向外依次設有內軸、外軸、套筒,所述短旋翼包括短旋翼槳轂及分布于短旋翼槳轂外徑的短槳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朝輝,
申請(專利權)人:孫朝輝,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