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新能源汽車
,具體涉及一種電動轎車后橋避振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呈現一新趨勢即“快捷、低碳”,目前我國居民多采用新能源車輛作為交通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同時也符合低碳的出行方式。市場上現有的電動汽車的避振系統,通常還按照目前市場上普通汽車的設計理念,采用彈簧鋼板來實現減振效果,由于現在的電動汽車的車身通常較輕,由于彈簧鋼板通常需要在較強外力的作用下才能實現減振效果, 若采用現有的彈簧鋼板來作為減振機構,通常無法實現電動汽車的減振效果,駕乘人員在駕駛過程中很難體驗到減振裝置帶來的減振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轎車后橋避振裝置,本技術方案有效解決了現有的避振裝置設置在電動汽車上,無法實現避振效果的問題,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科學、合理,便于推廣、應用和產業化。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電動轎車后橋避振裝置,包括后橋本體,后橋本體兩端設置有車輪,所述后橋本體與車箱本體之間設置有避振裝置,避振裝置對稱設置于兩車輪內側,避振裝置包括避振彈簧、阻尼減振器。本技術進一步技術改進方案是所述避振彈簧一端與后橋本體通過緊固件連接,相對端與車箱本體之間留有間隙,避振彈簧為垂直于車箱本體設置。本技術進一步技術改進方案是所述阻尼減振器一端與后橋本體固定連接,相對端與車箱本體固定連接。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一、本技術采用阻尼減振器作為電動汽車在正常行駛時的減振裝置,可有效提高電動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的減振效果。二、本技術在阻尼減振器一側還設置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轎車后橋避振裝置,包括后橋本體(2),后橋本體(2)兩端設置有車輪(3),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橋本體(2)與車箱本體(1)之間設置有避振裝置,避振裝置對稱設置于兩車輪(3)內側,避振裝置包括避振彈簧(4)、阻尼減振器(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祖乾,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金維車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