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所述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調節桿、第二調節桿、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上,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一調節桿連接,該第一調節桿和第一芯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和第二調節桿連接,該第二調節桿和第二芯桿活動連接,所述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能夠實現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無間歇使用,使用效率高,生產率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鑲管裝置,該自動鑲管裝置用于鋼管的加工制造,屬于鋼管制造機械。
技術介紹
由于鋼管的冷拔時,需要不停的將芯棒插入鋼管內,然后將鋼管送至冷拔機上冷拔。現有技術中,這一過程一般都為人工操作,工人手工將芯棒插入鋼管中,然后將鋼管送至冷拔機冷拔,冷拔完成之后,接著將芯棒插入另一根鋼管中繼續上述操作。人工操作效率低,出錯率高,安全性差,成本高,質量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維護成本低,效率高,能夠自動完成將芯桿插入鋼管內的自動鑲管裝置。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所述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調節桿、第二調節桿、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上,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一調節桿連接,該第一調節桿和第一芯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和第二調節桿連接,該第二調節桿和第二芯桿活動連接,所述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本技術所述交換機構包括交換機構架、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所述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都安裝在交換機構架上,所述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連接。本技術所述鑲管機構包括撥料裝置、受料架、斜料架、推管小車和提升裝置,所述斜料架和受料架相配合,所述撥料裝置安裝在斜料架的下端,所述提升裝置和斜料架的上端連接,該推管小車安裝在受料架上。本技術所述撥料裝置包括撥料板和撥料氣缸,該撥料板安裝在斜料架的下端,所述撥料板和撥料氣缸相連。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能夠實現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無間歇使用,使用效率高,生產率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的自動鑲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冷拔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鑲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插芯機構架1,第一氣缸2,第二氣缸3,第一調節桿4,第二調節桿5,第一芯桿6,第二芯桿7,交換機構架8,交換氣缸9,交換小車10,受料架11,斜料架12,提升裝置13,撥料板14,撥料氣缸15,鋼管16,冷拔機17。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解釋而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如圖I-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自動鑲管裝置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I、第一氣缸2、第二氣缸3、第一調節桿4、第二調節桿5、第一芯桿6和第二芯桿7,第一氣缸2和第二氣缸3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I上,第一氣缸2和第一調節桿4連接,第一調節桿4和第一芯桿6活動連接,第二氣缸3和第二調節桿5連接,第二調節桿5和第二芯桿7活動連接。交換機構包括交換機構架8、交換氣缸9和交換小車10,交換氣缸9和交換小車10都安裝在交換機構架8上,交換氣缸9和交換小車10連接。鑲管機構包括撥料裝置、受料架11、斜料架12和提升裝置13,斜料架12和受料架11相配合,撥料裝置安裝在斜料架12的下端,提升裝置13和斜料架12的上端連接。提升裝置13可以調節斜料架12的斜度,使得鋼管16更加容易從斜料架12上滾落。本技術的斜料架12的上端是指較高的一端,本實施例中,較高的一端在圖3中左側的一端;斜料架12的下端是指較低的一端,本實施例中,較低的一端在圖3中右側的一端。撥料裝置包括撥料板14和撥料氣缸15,撥料板14安裝在斜料架12的下端,撥料板14和撥料氣缸15相連。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本技術使用的時候,鋼管16被放置在斜料架12上。撥料氣缸15動作,撥料板14旋轉一定角度,使得一根鋼管16落入受料架11內,推管小車推動鋼管16使得鋼管16從受料架11中往前運行;同時第二氣缸3動作,將第二芯桿7向前推進,使得第二芯桿7進入鋼管16內。當推桿小車將鋼管16完全推出受料架11后,第二氣缸3動作,第二芯桿7帶動鋼管16往回收縮。此時,鋼管16位于交換小車10上,交換氣缸9動作,交換小車10向圖I的上方運動,到達冷拔機17的進料口時,交換小車10停止。然后第二氣缸3動作,將鋼管16往前推動,使得鋼管16進入冷拔機17上入口處的斜坡,在第二氣缸3的作用下,鋼管16頭部沿著斜坡往前運動并進入冷拔機17的入口內。同時,第一芯桿6上的鋼管16已完全進入冷拔機17,第一氣缸2動作,第一芯桿6后退,脫離冷拔機17并落在位于下方的交換小車10上,交換小車10將第一芯桿6送到鑲管機構處,然后重復前述第二芯桿7的動作,周而復始。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技術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技術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所述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調節桿、第二調節桿、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上,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一調節桿連接,該第一調節桿和第一芯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和第二調節桿連接,該第二調節桿和第二芯桿活動連接,所述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交換機構包括交換機構架、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所述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都安裝在交換機構架上,所述交換氣缸和交換小車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鑲管機構包括撥料裝置、受料架、斜料架、推管小車和提升裝置,所述斜料架和受料架相配合,所述撥料裝置安裝在斜料架的下端,所述提升裝置和斜料架的上端連接,該推管小車安裝在受料架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撥料裝置包括撥料板和撥料氣缸,該撥料板安裝在斜料架的下端,所述撥料板和撥料氣缸相連。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所述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調節桿、第二調節桿、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上,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一調節桿連接,該第一調節桿和第一芯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和第二調節桿連接,該第二調節桿和第二芯桿活動連接,所述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能夠實現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無間歇使用,使用效率高,生產率高。文檔編號B21C1/32GK202621601SQ20122028898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專利技術者汪永平 申請人:嘉興市新紀元鋼管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鑲管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所述插芯機構包括插芯機構架、第一氣缸、第二氣缸、第一調節桿、第二調節桿、第一芯桿和第二芯桿,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都安裝在插芯機構架上,所述第一氣缸和第一調節桿連接,該第一調節桿和第一芯桿活動連接,所述第二氣缸和第二調節桿連接,該第二調節桿和第二芯桿活動連接,所述插芯機構、交換機構和鑲管機構互相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永平,
申請(專利權)人:嘉興市新紀元鋼管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