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及螺旋鋼筋成形方法。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包含彎筋裝置以及分別設置于對應彎筋裝置入筋側及出筋側的鋼筋推進裝置及間距產生裝置。彎筋裝置包含第一軸心及可相對于第一軸心位移的彎折部。鋼筋推進裝置供推進鋼筋進入彎筋裝置的入筋側。間距產生裝置則以可沿間距產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設置,供外推自彎筋裝置輸出的鋼筋,以形成間距。螺旋鋼筋成形方法步驟則包含:推進鋼筋以產生位移、于特定位置以彎筋裝置彎折鋼筋、以及沿間距產生方向外推自彎筋裝置輸出的鋼筋,以產生間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關于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以及螺旋鋼筋的成形方法;具體而言,本專利技術關于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以及螺旋鋼筋的成形方法,供制成土木工程使用的螺旋鋼筋。
技術介紹
隨著各式建筑物對結構強度要求的提高,箍筋所能提供的設計強度已為現今工程界結構設計所重視。工程師們均不斷地尋求更有效率的施工方式。不論是現場施工或是采預鑄施工,箍筋多為獨立漸次與主筋綁合。然而為了增加施工效率以及結構強度,具間距的螺旋型箍筋漸漸受到結構設計者的重視及使用。所謂螺旋型箍筋指以彎成連續螺旋體的螺旋鋼筋做為與主筋搭配的箍筋,具有固定主筋位置及提供剪力強度的功效。螺旋鋼筋的斷面形狀可視實際設計而調整,較常見的有圓形及矩形。此外,除了做為箍筋之用外,螺旋鋼筋在某些特殊的結構設計中,亦可做為提供結構強度的主結構骨架之用。傳統上螺旋鋼筋的制造方式多為使用彎筋器,將直線鋼筋漸次彎成沒有間距的鋼筋螺圈。再由鋼筋螺圈的頭尾以機具拉開以產生間距。此一生產方式的效率及間距控制均有改善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供有效率地制成螺旋鋼筋。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具有較佳的生產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螺旋鋼筋成形方法,供有效率地制成螺旋鋼筋。本專利技術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包含彎筋裝置、鋼筋推進裝置及間距產生裝置。彎筋裝置包含一入筋側及一出筋側。鋼筋推進裝置及間距產生裝置分別設置于對應彎筋裝置入筋側及出筋側的位置。彎筋裝置進一步包含第一軸心及彎折部。彎折部可相對于第一軸心位移。然而在較佳實施例中,彎折部可相對于第一軸心旋轉。鋼筋推進裝置供推進鋼筋進入彎筋裝置的入筋側。間距產生裝置則以可沿間距產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設置,供外推自彎筋裝置輸出的鋼筋,以形成間距。在較佳實施例中,螺旋鋼筋成形裝置進一步包含整直裝置、翻轉裝置及支撐裝置。整直裝置較佳為設置于鋼筋推進裝置及彎筋裝置之間,供于進入彎筋裝置的前整直鋼筋。翻轉裝置為設置于彎筋裝置的外側。翻轉裝置包含第二軸心,并可相對于第二軸心旋轉。翻轉裝置供配合彎筋裝置的彎筋動作同步翻轉螺旋箍筋。支撐裝置與翻轉裝置并列設置。當翻轉裝置完成翻轉動作后,支撐裝置供支撐翻轉后的螺旋鋼筋。此外,支撐裝置包含有螺旋鋼筋推進裝置。螺旋鋼筋推進裝置以沿鋼筋的推進方向可移動地方式設置于支撐裝置上,供配合鋼筋的推進同步朝翻轉裝置方向推進螺旋鋼筋。本專利技術的螺旋鋼筋成形方法步驟包含推進鋼筋以產生位移、于特定位置以彎筋裝置彎折鋼筋、以及沿間距產生方向外推自彎筋裝置輸出的鋼筋,以產生間距。此外,在進行鋼筋推進步驟時配合同步在支撐裝置上推進已成形的螺旋鋼筋。而在進行彎折步驟時較佳為配合同步翻轉已成形的螺旋鋼筋。附圖簡單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螺旋鋼筋成形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側視圖;圖3a至圖3f為彎筋裝置及間距產生裝置的配合動作示意圖;圖4a至圖4d則為翻轉裝置的作動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10 鋼筋 130 螺旋鋼筋150 盤圓鋼筋200 彎筋裝置201 入筋側203 出筋側210 第一軸心230 彎折部300 鋼筋推進裝置310 驅動輪330 驅動馬達400 間距產生裝置410 間距產生方向600 整直裝置610 垂直整直部分630 水平整直部分700 翻轉裝置710 第二軸心730 定位裝置731 定位座733 定位桿800 支撐裝置810 支撐臺830 螺旋鋼筋推進裝置831 推進板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以及螺旋鋼筋的成形方法。以較佳實施例而言,成形的螺旋鋼筋為供作建筑物的箍筋結構之用。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成形的螺旋鋼筋亦可作為建筑物的其它結構單元之用。本專利技術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包含彎筋裝置200、鋼筋推進裝置300及間距產生裝置400。在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彎筋裝置200包含一入筋側201及一出筋側203。鋼筋推進裝置300設置于對應彎筋裝置200入筋側201的位置,而間距產生裝置400則設置于對應彎筋裝置200出筋側203的位置。此處所言的對應設置并不限定需與彎筋裝置200有直接的接觸,或需座落于同一直線上。鋼筋110處理順序的先后關系亦在此處所言的對應設置范圍之內。彎筋裝置200進一步包含第一軸心210及彎折部230。在如圖1及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彎折部230可相對于第一軸心210旋轉,以達彎折鋼筋110的目的。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彎折部230亦可以其它形式相對于第一軸心產生位移,例如沿垂直方向移動。此外,在較佳實施例中,彎筋裝置200每次的彎折動作將鋼筋110彎折90度,以形成矩形斷面的螺旋鋼筋13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彎筋裝置200可依需要彎折不同角度以形成不同斷面的螺旋鋼筋。鋼筋推進裝置300為供推進鋼筋110進入彎筋裝置200的入筋側201。如圖1所示,鋼筋推進裝置300較佳為包含驅動輪310及提供傳輸動力的驅動馬達330。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鋼筋推進裝置300亦可包含直接設置于盤圓鋼筋150中心的驅動馬達(未繪示)。如圖1及圖2所示,間距產生裝置400較佳為具一平面的塊狀體,且以可沿間距產生方向410位移的方式設置,并對應于彎筋裝置200的出筋端203。間距產生裝置400主要用于沿間距產生方向410外推自彎筋裝置200出筋端203送出的鋼筋110,以在成形的螺旋鋼筋130上產生適當的間距。間距產生裝置400的截面形狀可依實際需要加以變更,以符合施力平均的目的。在如圖1及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間距產生裝置400的截面形狀為具缺口的多邊形。此外,間距產生方向410較佳為與鋼筋110的推進方向垂直。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間距產生方向410亦可與鋼筋110的推進方向夾一適當的角度,以因應不同形成不同間距的要求。本專利技術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進一步包含整直裝置600、翻轉裝置700及支撐裝置800。如圖1所示,整直裝置600較佳為設置于鋼筋推進裝置300及彎筋裝置200之間。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整直裝置600亦可設置于鋼筋推進裝置300的前端。整直裝置600較佳為包含垂直整直部分610及水平整直部分630,分別就垂直及水平兩個方向以滾軸將經過的鋼筋110校直。如圖1及圖2所示,翻轉裝置700為設置于彎筋裝置200的外側。翻轉裝置700包含第二軸心710,并可相對于第二軸心710旋轉。翻轉裝置700為供配合彎筋裝置200的彎筋動作同步翻轉螺旋箍筋130。在較佳實施例中,翻轉裝置700的每次翻轉動作將矩形斷面的螺旋鋼筋130翻轉90度。然而在不同實施例中,翻轉裝置700可配合不同斷面的螺旋鋼筋調整翻轉角度。在圖1及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軸心710位于翻轉裝置700的一端,且與第一軸心210實質平行。此外,翻轉裝置700較佳為沿間距產生方向410延伸。翻轉裝置700進一步包含定位裝置730。定位裝置730可移動地連接翻轉裝置700,供在翻轉裝置700翻轉螺旋鋼筋130時抵觸并定位螺旋鋼筋130。在如圖1及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定位裝置730包含定位座731及定位桿733。定位座731可移動地設置于翻轉裝置700上,并沿間距產生方向410延伸。定位桿733則可旋轉地設置于定位座731上。當翻轉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供使一鋼筋產生形變以形成具有間距的一螺旋鋼筋,其特征在于,該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包含:一彎筋裝置,包含一第一軸心、一彎折部、一入筋側及一出筋側,該彎折部可相對第一軸心位移;一鋼筋推進裝置,設置對應于彎筋裝置 的入筋側;以及一間距產生裝置,以可沿一間距產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設置對應于彎筋裝置的出筋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螺旋鋼筋成形裝置,供使一鋼筋產生形變以形成具有間距的一螺旋鋼筋,其特征在于,該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包含一彎筋裝置,包含一第一軸心、一彎折部、一入筋側及一出筋側,該彎折部可相對第一軸心位移;一鋼筋推進裝置,設置對應于彎筋裝置的入筋側;以及一間距產生裝置,以可沿一間距產生方向位移的方式設置對應于彎筋裝置的出筋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彎折部可相對第一軸心旋轉。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翻轉裝置,設置于彎筋裝置的外側,其中翻轉裝置包含一第二軸心,翻轉裝置采用可相對第二軸心旋轉方式設置,翻轉裝置配合彎筋裝置的位移翻轉螺旋鋼筋。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翻轉裝置包含一定位裝置,定位裝置可移動地連接翻轉裝置,當翻轉裝置翻轉螺旋鋼筋時,定位裝置抵觸螺旋鋼筋。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裝置包含一定位座及一定位桿;其中定位座可移動地設置于翻轉裝置上,定位桿則可旋轉地設置于定位座上。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鋼筋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含一支撐裝置,支撐裝置與翻轉裝置并列設置,當翻轉裝置翻轉螺旋鋼筋后,支撐裝置支撐翻轉后的螺旋鋼筋。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鋼筋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衍樑,
申請(專利權)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