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鍋爐,包括外殼、燃燒進料口、出煙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中部設置有隔墻,隔墻的中間位置設有開口;所述外殼的后部設置有余熱回收箱;所述外殼下部設置有集水管,集水管與余熱回收箱連通;所述燃燒室的上部設有鍋筒,鍋筒與集水管之間設置有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所述鍋筒和余熱回收箱中設置有煙管,并且鍋筒的后端與余熱回收箱的上端密封連接;所述鍋筒的前端連通有出水管,所述開口的前方設置有U形管排。本發明專利技術煙氣中的余熱被吸收,實現了余熱的高效吸收,更加的增加了熱能的利用效率,而長距離的煙道會使氧氣的進入量大大的增加,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避免了浪費,降低了能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鍋爐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鍋爐。
技術介紹
鍋爐是一種能量轉換設備,向鍋爐輸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學能、電能、高溫煙氣的熱能等形式,而經過鍋爐轉換,向外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鍋的原義指在火上加熱的盛水容器,爐指燃燒燃料的場所,鍋爐包括鍋和爐兩大部分。鍋爐中產生的熱水或蒸汽可直接為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熱能,也可通過蒸汽動力裝置轉換為機械能,或再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提供熱水的鍋爐稱為熱水鍋爐,主要用于生活,工業生產中也有少量應用。產生蒸汽的鍋爐稱為蒸汽鍋爐,常簡稱為鍋爐,多用于火電站、船舶、機車和工礦企業。 現有的鍋爐,大部分采用的是煤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利用高溫煙氣提供熱能。然而,目前的蒸汽鍋爐都是設有燃燒室,通過煙道將燃燒室與鍋爐外部連通排煙,主要是通過燃燒室壁與冷水壁內的水等介質進行熱交換,煙道也輔之進行熱交換。燃燒室內的火焰燃燒的時候,燃燒室中心溫度要高于周圍溫度,并且火焰在隨著煙排出時,會帶有大量的熱量,這樣就會造成燃燒產生的熱量會大量的浪費,并且熱交換效率較低。況且這樣的情況會造成能耗大,煙塵污染大。針對以上問題,人們也嘗試做出了一些的改進。現在的改進中,通常的做法是增設燃燒室,或者采用蛇形盤管式的熱交換管,但是這些措施也只是提高了鍋爐的熱交換效率,可是同樣也增加了鍋爐結構的復雜程度,使得鍋爐加工難度和使用難度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普及。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的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提高鍋爐熱交換率、降低能耗并且結構簡單的鍋爐。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鍋爐,包括外殼,外殼的前端設置有燃燒進料口,后端設置有出煙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隔墻,隔墻與燃燒進料口之間為燃燒室;隔墻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若干個開口,并且隔墻與外殼間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閉;所述外殼的后部設置有余熱回收箱,余熱回收箱的后端下部設置有進水管;所述外殼下部對稱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集水管,集水管的后部通過管路與余熱回收箱連通;所述燃燒室的上部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鍋筒,鍋筒與集水管之間設置有若干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所述鍋筒和余熱回收箱中設置有若干煙管,并且鍋筒的后端與余熱回收箱的上端密封連接,鍋筒、余熱回收箱以及相對應的外殼形成密閉的過煙腔;所述鍋筒的前端連通有出水管,所述開口的前方設置有U形管排,出水管與U形管排連通,并且U形管排連通出水口。進一步地說所述U形管排包括兩根管路,兩根管路的一端封閉,另一端分別連通出水管和出水口 ;兩根管路的封閉端部之間設置有若干U形管,U形管的兩端分別連通兩根管路。更進一步地說所述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的兩端分別連接鍋筒與集水管;所述上升水管密封在外殼中,并且連通鍋筒的中部;所述下降水管不在外殼中,并且連通鍋筒的底部。更進一步地說 所述集水管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貫穿外殼。所述煙管內設置有螺旋壓痕。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在燃燒室的上部設置一個鍋筒,燃燒室的下部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集水管,鍋筒和集水管之間設置了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上升水管是直管和彎曲管相間排列的,這樣的設計,是首先在燃燒室中對鍋筒、集水管水等介質進行一個預熱,而鍋筒、集水管的設計能夠對這部分的熱能進行一個充分的吸收。同時,鍋筒內的冷水從下降水管內重新流出到集水管中,重新加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加熱的循環,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隔斷中設置有三個開口,煙氣會從開口進入,同時帶有大量的熱量,對U形管內的水進行加熱。管排增大了熱交換的面積,提高了熱交換率。同時,鍋筒與后面的余熱回收箱以及外殼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煙氣只能從鍋筒前端的熱管中流出,進入到過煙腔,再從余熱回收箱中的熱管流出,最后從出煙口冒出。這樣一系列的流動,煙氣中的余熱被吸收,實現了余熱的高效吸收,更加的增加了熱能的利用效率。同時,上述設計增加了煙道的距離,而長距離的煙道會使氧氣的進入量大大的增加,提高了燃料的燃燒效率,避免了浪費,降低了能耗。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鍋筒;2-煙管;3_出水管;4_過煙腔;5-外殼;6-煙管;7_出水口 ;8-出煙口 ;9_進水管;10-余熱回收箱;11-出水管路;12-U形管排;13_隔墻;14_開口 ;15_集水管;16-風口 ;17_排污口。18-上升水管;19-下降水管。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如附圖I所示,一種鍋爐,包括外殼5,外殼5的前端設置有燃燒進料口,后端設置有出煙口 8和出水口 7。通常情況下,在出煙口 8上連接風機,增加煙氣流動的速度。在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外殼5內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隔墻13,隔墻13與燃燒進料口之間為燃燒室。燃燒室是煤等燃料燃燒的地方。隔墻13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若干個開口 14。在本專利技術中,開口的數目為三個,三個開口是經過實際試驗得到的最佳方案。同時,隔墻13與外殼5間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閉。在本實施例中,外殼5的后部設置有余熱回收箱10,余熱回收箱10的后端下部設置有進水管9。外殼5下部對稱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后部通過管路與余熱回收箱10連通。燃燒室的上部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鍋筒1,鍋筒I與集水管15之間設置有若干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所述鍋筒I和余熱回收箱10中設置有若干煙管2、6,并且鍋筒I的后端與余熱回收箱10的上端密封連接。鍋筒I、余熱回收箱10以及相對應的外殼5形成密閉的過煙腔 4。所述鍋筒I的前端連通有出水管3,所述開口 3的前方設置有U形管排12,出水管3與U形管排12連通,并且U形管排12連通出水口。在本實施例中,U形管排12包括兩根管路,兩根管路的一端封閉,另一端分別連通出水管3和出水口 7,并且U形管排通過出水管路11連通出水口 7。兩根管路的封閉端部之間設置有若干U形管,U形管的兩端分別連通兩根管路。所述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的兩端分別連接鍋筒I與集水管15。在本實施例中,上升水管18密封在外殼5中,并且連通鍋筒I的中部。所述下降水管19不在外殼中,并且連通鍋筒I的底部。另外,為了能排出集水管內的污物,集水管的兩端設置有排污口 17,排污口 17貫穿外殼5。所述煙管2、6內設置有螺旋壓痕。螺旋壓痕的作用是增加熱交換面積,同時增加煙氣的流速,減少了煙灰的形成。本實施例中,在燃燒室的上部設置一個鍋筒,燃燒室的下部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集水管,鍋筒和集水管之間設置了上升水管和下降水管,上升水管是直管和彎曲管相間排列的,同時,鍋筒前端與外殼密封連接,在兩者間留有若干出煙小口。這樣的設計,是首先在燃燒室中對鍋筒、集水管水等介質進行一個預熱,而鍋筒、集水管的設計能夠對這部分的熱能進行一個充分的吸收。同時,鍋筒內的冷水從下降水管內重新流出到集水管中,重新加熱。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加熱的循環,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隔斷中設置有三個開口,煙氣會從開口進入,同時帶有大量的熱量,對U形管內的水進行加熱。管排增大了熱交換的面積,提高了熱交換率。同時,鍋筒與后面的余熱回收箱以及外殼形成一個密封的空間,煙氣只能從鍋筒前端的熱管中流出,進入到過煙腔,再從余熱回收箱中的熱管流出,最后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鍋爐,包括外殼(5),外殼(5)的前端設置有燃燒進料口,后端設置有出煙口(8)和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5)內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隔墻(13),隔墻(13)與燃燒進料口之間為燃燒室;隔墻(13)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若干個開口(14),并且隔墻(13)與外殼(5)間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閉;所述外殼(5)的后部設置有余熱回收箱(10),余熱回收箱(10)的后端下部設置有進水管(9);所述外殼(5)下部對稱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后部通過管路與余熱回收箱(10)連通;所述燃燒室的上部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鍋筒(1),鍋筒(1)與集水管(15)之間設置有若干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所述鍋筒(1)和余熱回收箱(10)中設置有若干煙管(2、6),并且鍋筒(1)的后端與余熱回收箱(10)的上端密封連接,鍋筒(1)、余熱回收箱(10)以及相對應的外殼(5)形成密閉的過煙腔(4);所述鍋筒(1)的前端連通有出水管(3),所述開口(14)的前方設置有U形管排(12),出水管(3)與U形管排(12)連通,并且U形管排(12)連通出水口(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鍋爐,包括外殼(5),外殼(5)的前端設置有燃燒進料口,后端設置有出煙口(8)和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5)內中部設置有豎直的隔墻(13),隔墻(13)與燃燒進料口之間為燃燒室;隔墻(13)的中間位置設置有若干個開口(14),并且隔墻(13)與外殼(5)間留有若干通孔外,其余的部分完全封閉; 所述外殼(5)的后部設置有余熱回收箱(10),余熱回收箱(10)的后端下部設置有進水管(9); 所述外殼(5)下部對稱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集水管(15),集水管(15)的后部通過管路與余熱回收箱(10)連通; 所述燃燒室的上部設置有水平安裝的鍋筒(1),鍋筒(I)與集水管(15)之間設置有若干上升水管(18)和下降水管(19); 所述鍋筒(I)和余熱回收箱(10)中設置有若干煙管(2、6),并且鍋筒(I)的后端與余熱回收箱(10)的上端密封連接,鍋筒(I)、余熱回收箱(10)以及相對應的外殼(5)形成密閉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艷坤,
申請(專利權)人:侯艷坤,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