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液壓閥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減壓穩壓閥,包括閥殼體,所述閥殼體的兩端分別形成進液口、出液口,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之間設有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進液口、所述出液口連通;第一敏感元件的受力部位與第二敏感元件的受力部位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壓力腔體,該壓力腔體與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均連通。該減壓穩壓閥具有較高穩壓精度,可用于穩壓要求較高場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閥
,尤其涉及一種穩壓特性更加穩定的減壓穩壓閥。
技術介紹
通常的冷熱水管網中,由水泵提供水網的動力,因水泵輸出的水壓波動及水網中各器具的開閉等因素,水網中的水壓會出現波動,這種波動會損傷甚至破壞水網中的器具。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常在水網中設置減壓穩壓閥,以減小水網中水壓的波動。減壓穩壓閥是利用流體本身的能量,作用在閥體特定的敏感元件上,帶動閥瓣運動,實現調節閥ロ開度的自動調節,達到出ロ壓カ穩定在設定范圍的閥門。在小流量、低壓カ的水網系統中,通常采用直動活塞式減壓穩壓閥,以下對這種直動活塞式減壓穩壓閥進行簡單介紹。 請參看圖1,圖I為現有技術中ー種直動活塞式減壓穩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這種結構的直動活塞式減壓穩壓閥包括進ロ接頭I’、彈簧2’、調節座3 ’、調節座密封件4 ’,調壓器密封件5 ’、活塞6 ’、閥體7 ’、進ロ接頭密封件8 ’、出口接頭9 ’、固定螺釘10’、密封墊11’、進ロ接頭密封件12’;進ロ接頭I’、出口接頭9’分別固定在閥體V的兩端,調節座3’與進ロ接頭I’固定,調節座3’上設有連通活塞桿腔的進液ロ,活塞6’的外側壁與閥體7’的側壁之間形成密閉腔體1-2’,密閉腔體1-2’由調節座密封件4’、調壓器密封件5’、進ロ接頭密封件8’封閉,與流體隔離,密閉腔體1-2’的壓カ理論上與大氣壓相當,進ロ處流體的壓カ為Pin,腔體2-2’的壓カ為Pout。流體從進ロ接頭I’流入,從出ロ接頭9’流出,隨著進ロ壓カPin的增加,會導致腔體2-2’的壓カ增加,此時,活塞6’受到的壓カ增加,克服彈簧彈力往調節座3’方向運動,使得活塞6’的桿腔與固定螺釘10’之間的流通面積變小,進入活塞6’的桿腔及腔體2-2’的的流量變小,進而使得腔體2-2’的壓カ相應變小,從而實現進ロ壓カ變大時減壓和穩壓的功能。這種結構的直動活塞型減壓穩壓閥,雖然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減壓穩壓效果,但只有活塞6’一個調節壓カ部件及受到體積和彈簧剛度的限制,出ロ壓カ仍然會有較大幅度的波動,在穩壓要求較高的場合無法滿足較高穩壓精度的需要。因此,如何研發出ー種具有較高穩壓精度、可用于穩壓要求較高場合的減壓穩壓閥,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壓穩壓閥,該減壓穩壓閥具有較高穩壓精度,可用于穩壓要求較高場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減壓穩壓閥,包括閥殼體,所述閥殼體的兩端分別形成進液ロ、出液ロ,所述進液ロ與所述出液ロ之間設有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進液ロ、所述出液ロ連通;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與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壓カ腔體,該壓力腔體與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均連通。優選的,所述第一敏感元件、所述第二敏感元件分別為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均具有中空桿腔;所述進液ロ處、所述出液ロ處分別設有第一閥ロ面、第二閥ロ面;第一活塞的活塞桿靠近所述第一閥ロ面的內側且與所述進液ロ連通,第一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一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與所述第一凸臺之間設有第一弾性件;第二活塞的活塞桿的端部靠近所述第二閥ロ面內側且與所述出液ロ連通,第二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二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頭與所述第二凸臺之間設有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的外側與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頭的外側之間形成壓カ腔 體。優選的,所述第一活塞的尺寸與所述第二活塞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弾性件的剛度與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剛度相同優選的,所述第一閥ロ面上設有節流孔,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桿的桿腔通過所述節流孔與所述進液ロ連通。優選的,所述第二閥ロ面上設有節流孔,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桿的桿腔通過所述節流孔與所述出液ロ連通。優選的,所述第一弾性件為彈簧。優選的,所述第二弾性件為彈簧。優選的,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均通過密封件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所述第一凸臺密封套裝。優選的,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均通過密封件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所述第二凸臺密封套裝。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減壓穩壓閥包括閥殼體、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閥殼體的兩端分別形成進液ロ、出液ロ,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設置在所述進液ロ與出液ロ之間,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分別與進液ロ、出液ロ連通;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與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分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壓カ腔體,該壓カ腔體與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的通道均連通。流體從進液ロ進入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內,從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流入所述壓カ腔體內,再進入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內,最后從出液ロ流出。進液ロ的壓カ增加時,會導致壓力腔體內的壓カ增加,壓カ腔體內的壓カ大于第一敏感元件的設定壓カ值時,壓カ腔體內的壓カ同時作用在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第一敏感元件將帶動進液ロ處的閥ロ開度減小,使得進入第一敏感元件流體通道的液體的流量減小,進而使得經所述壓カ腔體、所述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出液ロ流出的液體的壓カ減小,實現減壓穩壓的效果。這種結構的減壓穩壓閥,進液ロ的壓カ出現波動時,壓カ腔體內的壓カ也將出現變化,但壓カ腔體內的壓カ同時作用于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可同時對壓力腔體內的壓カ波動進行緩沖,從而使得壓カ腔體內的壓カ變化對第一敏感元件的影響較小,從而使得進液ロ處的閥ロ開度變化較小,進入第一敏感元件流體通道內的液體的流量變化較小,從出液ロ流出的液體的壓カ變化也較小,最終使得減壓穩壓效果更加明顯,穩壓特性更加穩定,這種結構的減壓穩壓閥具有較高的穩壓精度,可用于穩壓要求較高場合。優選方案中,所述第一敏感元件、所述第二敏感元件分別為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均具有中空桿腔;所述進液ロ處、所述出液ロ處分別設有第一閥ロ面、第二閥ロ面;第一活塞的活塞桿靠近所述第一閥ロ面的內側且與所述進液ロ連通,第一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一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與所述第一凸臺之間設有第一弾性件;第二活塞的活塞桿的端 部靠近所述第二閥ロ面內側且與所述出液ロ連通,第二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二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頭與所述第二凸臺之間設有第二弾性件;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的外側與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頭的外側之間形成壓カ腔體。第一活塞的活塞桿端部與第一閥ロ面之間的空間形成進液閥ロ,流體從進液ロ進入第一活塞的桿腔內,從第一活塞的桿腔內流入壓カ腔體內,再進入第二活塞的桿腔內,最后從出液ロ流出,進液ロ的壓カ增加時,會導致壓力腔體內的壓カ增加,壓カ腔體內的壓カ小于第一弾性件的預設彈カ時,第一活塞仍保持靜止狀態,此時閥ロ開度仍為最大狀態;當流體壓カ超出第一弾性件的預設彈カ時,壓カ腔體內的壓カ同時作用在第一活塞的活塞頭、第二活塞的活塞頭上,在該壓カ的作用下,第一活塞壓縮第一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壓穩壓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殼體,所述閥殼體的兩端分別形成進液口、出液口,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出液口之間設有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進液口、所述出液口連通;第一敏感元件的受力部位與第二敏感元件的受力部位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壓力腔體,該壓力腔體與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均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減壓穩壓閥,其特征在干,包括閥殼體,所述閥殼體的兩端分別形成進液ロ、出液ロ,所述進液ロ與所述出液ロ之間設有第一敏感元件、第二敏感元件,第一敏感元件、第ニ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分別與所述進液ロ、所述出液ロ連通;第一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與第二敏感元件的受カ部位相對設置,且二者之間形成壓カ腔體,該壓カ腔體與第一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第二敏感元件的流體通道均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壓穩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敏感元件、所述第二敏感元件分別為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均具有中空桿腔; 所述進液ロ處、所述出液ロ處分別設有第一閥ロ面、第二閥ロ面; 第一活塞的活塞桿靠近所述第一閥ロ面的內側且與所述進液ロ連通,第一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一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一活塞的活塞頭與所述第一凸臺之間設有第一弾性件; 第二活塞的活塞桿的端部靠近所述第二閥ロ面內側且與所述出液ロ連通,第二活塞的活塞頭、活塞桿分別與所述閥殼體的側壁、延伸出所述閥殼體側壁的第二凸臺密封套裝,所述第二活塞的活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