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機械式張緊器,包括張緊器本體,所述張緊器本體開有第一放置孔,所述頂柱設置在第一放置孔內,所述頂柱的外側壁上開有齒槽,所述第一放置孔的前段設有與齒槽作用配合形成止退機構的卡環,所述頂柱的頂端開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內設有通過油壓控制的微量補償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優點是:在鏈條有輕微松動時,微量補償裝置會彌補鏈條松動的間隙,頂柱可以不用移動到下一齒槽,只依靠油壓來微量補償頂緊鏈條,可以讓張緊器的使用壽命延長,而且可以避免因為過度頂緊導致加速鏈條的磨損,從而使客戶更換鏈條的周期延長,提高客戶滿意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式張緊器。
技術介紹
目前的汽車發動機行業中,機械式鏈條張緊器的常用結構是張緊器體、頂柱、單向閥、復位彈簧和止退機構組成的。目前市場上機械式張緊器常用的止退結構有兩種,I種采用齒槽結構,另I種采用多頭螺紋結構。其工作原理是張緊器在正時鏈條松動時,頂柱會自動前進一個齒槽或前旋,頂緊鏈條導板,同時受到鏈條壓力時回退,此時止退結構會阻止頂柱后退,張緊器就起到了頂緊鏈條的作用。止退結構為齒槽的張緊器,加工比較經濟,性價比高。但是如果鏈條只出現輕微松動時,頂柱自動前進一個齒槽頂緊鏈條導板,然后受鏈條壓力后回退時,卡簧或者棘爪進入齒槽阻止頂柱回退,張緊器就頂緊了鏈條.它的缺點是1、可能會把鏈條過渡頂緊,2、導致·鏈條更換周期縮短,因為齒槽數量實際上就是張緊器的工作行程,當卡簧或者棘爪進入最后一個齒槽,此張緊器已經無法再頂緊鏈條。止退結構為多頭螺紋的張緊器,加工難度高,但是穩定性比齒槽式止退結構的好,而且可以做到微量補償。它在鏈條出現輕微松動時,頂柱依靠螺紋慢慢旋出并頂緊鏈條導板,同時受鏈條壓力后回退,但因為力是直接下壓的,所以頂柱無法后退,張緊器就頂緊了鏈條.它的缺點是多頭螺紋加工難度高,工藝較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機械式張緊器,能夠有效解決現有齒槽式止退張緊器會把鏈條過渡頂緊導致鏈條更換周期縮短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機械式張緊器,包括張緊器本體,所述張緊器本體開有第一放置孔,所述頂柱設置在第一放置孔內,所述頂柱的外側壁上開有齒槽,所述第一放置孔的前段設有與齒槽作用配合形成止退機構的卡環,所述頂柱的頂端開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內設有通過油壓控制的微量補償裝置。優選的,所述微量補償裝置包括帶盲孔的油缸和套設在油缸盲孔內的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頂部與盲孔頂部之間設有復位彈簧;制造安裝方便的微量補償裝置。優選的,所述第二放置孔內壁開有凹槽,所述油缸的外壁開有第一卡槽,還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卡在第一卡槽和凹槽內;保證油缸不會脫出第二放置孔。優選的,所述第二放置孔的底部開有與單向閥相通的油孔;方便油路布置。優選的,所述單向閥包括柱塞,所述柱塞的上部開有放置彈簧座的第三放置孔,所述第三放置孔的底部開有閥孔,所述閥孔上設有控制閥孔開閉的鋼球,所述鋼球設置在彈簧座的內腔中,所述鋼球與彈簧座內腔的頂部之間設有彈性回位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保證較好性能的單向閥。優選的,所述第三放置孔內設有防止彈簧座移位的第二卡槽,所述彈簧座的底部向上翹起;利用卡槽,使彈簧座固定穩定,就可以避免因彈簧座松動引起單向閥泄漏,而且在遇到閥品品質不良時,也可以很輕松的將彈簧座拆下來,把不良的部件替換下來。優選的,所述第二卡槽為環形,開設在第三放置孔上端的內壁;便于加工。優選的,所述第二卡槽縱截面為矩形,所述第三放置孔的頂端設有向內傾斜方便彈簧座卡入第二卡槽的導向斜面;方便彈簧座卡入。優選的,所述彈性回位裝置為彈簧;安裝方便,性能可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在鏈條有輕微松動時,微量補償裝置會彌補鏈條松動的間隙,頂柱可以不用移動到下一齒槽,只依靠油壓來微量補償頂緊鏈條,可以讓張緊器的使用壽命延長,而且可以避免因為過度頂緊導致加速鏈條的磨損,從而使客戶更換鏈條的周期延長,提高客戶滿意度。 本專利技術相比原機械式張緊器,只是加了一個小油缸,增加成本較小,克服了原機械式張緊器的無法微量補償和過度補償的缺點,不僅實現了微量補償鏈條松動間隙,而且更加延長了鏈條總成的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機械式張緊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機械式張緊器中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機械式張緊器中柱塞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閱圖I、圖2、圖3為本專利技術機械式張緊器的實施例,機械式張緊器,包括張緊器本體I,所述張緊器本體I開有第一放置孔11,所述頂柱2設置在第一放置孔11內,所述頂柱2的外側壁上開有齒槽,所述第一放置孔11的前段設有與齒槽作用配合形成止退機構的卡環3,所述頂柱2的頂端開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內設有通過油壓控制的微量補償裝置4,所述微量補償裝置4包括帶盲孔的油缸41和套設在油缸41盲孔內的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頂部與盲孔頂部之間設有復位彈簧42,所述第二放置孔內壁開有凹槽21,所述油缸41的外壁開有第一卡槽411,還包括卡簧5,所述卡簧5卡在第一卡槽411和凹槽21內,所述第二放置孔的底部開有與單向閥相通的油孔22,所述單向閥包括柱塞421,所述柱塞421的上部開有放置彈簧座422的第三放置孔427,所述第三放置孔427的底部開有閥孔423,所述閥孔423上設有控制閥孔423開閉的鋼球424,所述鋼球424設置在彈簧座422的內腔中,所述鋼球424與彈簧座422內腔的頂部之間設有彈性回位裝置425,所述第三放置孔427內設有防止彈簧座422移位的第二卡槽426,所述彈簧座422的底部向上翹起,所述第二卡槽426為環形,開設在第三放置孔427上端的內壁,所述第二卡槽426縱截面為矩形,所述第三放置孔427的頂端設有向內傾斜方便彈簧座422卡入第二卡槽426的導向斜面428,所述彈性回位裝置425為彈簧。在原有的頂柱2上鉆第二放置孔,在第二放置孔的底部鉆一個油孔22,然后在第二放置孔的側壁上開凹槽21,把卡簧5卡在油缸41的第一^^槽411內,把油缸41伸入第二放置孔內,使卡簧5伸展開卡入凹槽21中將油缸41限位。在鏈條有輕微松動時,油從頂柱2上的油路進入單向閥,油缸41頂緊鏈條導板,同時受到鏈條方的壓力,油缸41后退,單向閥關閉,依靠油缸41內的高壓腔和復位彈簧42把鏈條導板保持住,這樣就起到了微量調節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相比原機械式張緊器,只是加了一個小油缸,增加成本較小,克服了原機械式張緊器的無法微量補償和過度補償的缺點,不僅實現了微量補償鏈條松動間隙,而且更加延長了鏈條總成的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之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機械式張緊器,包括張緊器本體(1),所述張緊器本體(1)開有第一放置孔(11),所述頂柱(2)設置在第一放置孔(11)內,所述頂柱(2)的外側壁上開有齒槽,所述第一放置孔(11)的前段設有與齒槽作用配合形成止退機構的卡環(3),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柱(2)的頂端開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內設有通過油壓控制的微量補償裝置(4)。
【技術特征摘要】
1.機械式張緊器,包括張緊器本體(1),所述張緊器本體(I)開有第一放置孔(11),所述頂柱(2 )設置在第一放置孔(11)內,所述頂柱(2 )的外側壁上開有齒槽,所述第一放置孔(11)的前段設有與齒槽作用配合形成止退機構的卡環(3),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柱(2)的頂端開有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二放置孔內設有通過油壓控制的微量補償裝置(4)。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械式張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補償裝置(4)包括帶盲孔的油缸(41)和套設在油缸(41)盲孔內的單向閥,所述單向閥的頂部與盲孔頂部之間設有復位彈簧(42)。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張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置孔內壁開有凹槽(21),所述油缸(41)的外壁開有第一卡槽(411),還包括卡簧(5),所述卡簧(5)卡在第一卡槽(411)和凹槽(21)內。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張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置孔的底部開有與單向閥相通的油孔(22)。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式張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包括柱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躍,吳育凱,
申請(專利權)人:平湖康弗萊爾汽車發動機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