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屬于生態養殖技術領域。其包括具有三層或三層以上樓層結構的生態樓,所述生態樓內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植物種植室、特種水產養殖室和輔助魚類養殖室,上述的植物種植室、特種水產養殖室和輔助魚類養殖室通過設置的循環水管與地下沉淀集水池構成水路循環體。該生態溫室是集水產養殖、作物種植和太陽能利用為一體的高效節能生態溫室。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生態養殖
,具體涉及一種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
技術介紹
溫室通常是指在露地作物不宜生長的季節或地區,利用特定的設施(調溫、防雨、防蟲等),人為創造出作物適宜生長的環境,以生產優質、高產、穩產的蔬菜、花卉、水果等產品的環控農業。現在,溫室技術與農業生態技術相結合,形成了多種新型的模式,以解決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比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02222917. 5的生態溫室模式,主要考慮和解決的是高海拔地區缺水少電、不同植物的光照要求問題,在控溫和控制日照、收集雨水方面有較突出的特點。 有一種四位一體生態溫室模式,是以沼氣能源為核心,以日光溫室為基本框架,把沼氣池、豬(禽)舍、蔬菜栽培室都統統裝入溫室之中,使之多業結合,優勢互補,在全封閉的狀態下形成農業生產的循環系統,從而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生產目的。比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98124574. 9的多功能立體菜畜養殖設施,在解決和處理溫室中作物的種植、畜禽養殖及其相互利用的問題上有許多獨特創新。但此種生態溫室僅考慮到畜禽養殖與蔬菜栽培的生態關系,未把水產養殖納入到系統當中。專利公開號為CN1171190的生態溫室,它由具有作物栽培、畜禽飼養、水產養殖、養蚓育蛆、自動調控、人員居住、能源利用,苗種繁育及貯藏加工等功能的眾多間室組成。考慮和部分解決了耕地的利用、水產畜禽作物等農產品的生產季節性、光能熱能利用、普通土地種植的翻耕和除草、養殖廢棄物的利用和處理等問題。但其主要缺點一是結構比較復雜,功能過于多樣,不利于建造或改造,不利于有效管理使用及維護,因而不利于推廣;其二是居住和生產混雜在一起,乍一看起似乎提高了效率和節約了能源,而實際上此溫室環境并不適合人的居住,相反降低了人的生活質量。中國專利申請號為99127263. 3的多功能立體生態工程設施雖然思路獨特,設施完備,功能全面,但其結構的復雜程度和建造的難度更高,成本巨大,普通百姓根本無法修建和使用。總之,現有的溫室模式或溫室技術與農業生態技術相結合形成的一些新型模式,均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或不足,未能較全面、較長遠、較徹底地綜合解決目前生產及生活中出現的突出緊要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的技術方案,該生態溫室是集水產養殖、作物種植和太陽能利用為一體的高效節能生態溫室。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包括具有三層或三層以上樓層結構的生態樓,所述生態樓內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植物種植室、特種水產養殖室和輔助魚類養殖室,上述的植物種植室、特種水產養殖室和輔助魚類養殖室通過設置的循環水管與地下沉淀集水池構成水路循環體。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樓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樓層板為現澆或預制件結構,所述生態樓上部外側墻為透明塑料或玻璃墻,所述生態樓中部和下部外側墻為塑料泡沫芯保溫墻,所述生態樓頂部設有透明保溫材料構成的天棚。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植室包括通過水管連接的用于種植喜溫、喜濕的水生或水培蔬菜、花卉、藥材的植物種植床和調節水箱。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種水產養殖室包括通過水管連接的過濾池、消毒活化池和并聯排列的用于養殖耐高密度、需水量少、商品價值高的特種水產品的特種水產品養殖池。 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魚類養殖室內并聯或串聯設置一組用于能利用特種水產養殖室排出的殘餌、動物糞便及其他有機物質的魚類的輔助魚類養殖池。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沉淀集水池設置于生態樓地下,所述地下沉淀集水池通過設置在生態樓上設置的集雨水管收集水。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水箱通過設置的第一循環水管連接地下沉淀集水池,所述第一循環水管上設有水泵,所述植物種植床通過設置的第二循環水管連接特種水產養殖室中的過濾池。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種水產品養殖池通過設置的第三循環水管連接輔助魚類養殖室中的輔助魚類養殖池。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池上層為粒徑I 2mm的細砂,中層為粒徑3 4 mm的中砂,底層為粒徑大于4mm的粗砂。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魚類養殖池通過設置的第四循環水管連接地下沉淀集水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不僅在采光、保溫控溫、防雨防蟲的溫室基本問題上有提高進步,而且重新定位、更加緊密地連接了作物栽培、畜禽飼養、水產養殖三者的生態互利共生關系;不僅在土地資源和空間的利用上更具特點,而且特別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處理;既考慮到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益,更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在注重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考慮到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因此,本專利技術理念更先進,考慮得更全面、長遠,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結構更加簡潔,制造或建造或改造都極為方便易行,可操作性更強,成本更低,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內外生態環境更佳,各種產品產量更大更穩,質量更好,經濟效益、生態和社會效益更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植物種植室;2_特種水產養殖室;3_輔助魚類養殖室;4_地下沉淀集水池;5_水泵;6_第一循環水管;7_調節水箱;8_植物種植床;9_過濾池;10_消毒活化池;11-特種水產品養殖池;12-輔助魚類養殖池;13-集雨水管;14_天棚;15-生態樓上部外側墻;16_生態樓中部和下部外側墻;17_第二循環水管;18_第三循環水管;19_第四循環水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如圖所示,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包括三層或三層以上生態樓,生態樓可用現成的民居樓房改建,也可以新建。生態樓最好坐北朝南,生態樓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樓層板為現澆或預制件結構,生態樓上部外側墻15為透明塑料或玻璃墻,生態樓中部和下部外側墻16為塑料泡沫芯保溫墻,生態樓頂部設有透明保溫材料構成的天棚14。生態樓每層均開有門、窗,設置照明、排風系統以確保整個溫室系統穩定的通風、光照和保溫。生態樓內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植物種植室I、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上述的植物種植室I、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通過設置的循環水管與地下沉淀集水池4構成水路循環體。循環水管包括第一循環水管6、第二循環水管17、第三循環水管18、第四循環水管19及設置于各個樓層中的水管。以三層結構的生態樓為例,其頂層為植物種植室1,中層為特種水產養殖室2,下層為輔助魚類養殖室3。植物種植室I的頂部設置天棚14,天棚14為多拱形結構,天棚14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經濟、輕便、采光且保溫。天棚14下可根據需要設置遮陽網以便夏天適當遮陽降溫。門窗安裝紗網以防止蟲害。植物種植室I包括植物種植床8和調節水箱7。植物種植床8可根據植物的特點或并聯或串聯,或立體或平面設置。每個植物種植床8內分別種植喜溫、喜陽、喜濕的水生或水培植物如蔬菜、花卉或藥材,讓它們充分利用太陽熱能、光能,利用水及其攜帶的營養物質,并同時對水體起凈化處理作用。調節水箱7設置在此層的北端一角,調節水箱7的水位高于所有植物種植床8的水位。該調節水箱7 —端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包括具有三層或三層以上樓層結構的生態樓,所述生態樓內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植物種植室(1)、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上述的植物種植室(1)、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通過設置的循環水管與地下沉淀集水池(4)構成水路循環體。
【技術特征摘要】
1.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包括具有三層或三層以上樓層結構的生態樓,所述生態樓內的上中下部分別設置植物種植室(I)、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上述的植物種植室(I)、特種水產養殖室(2)和輔助魚類養殖室(3)通過設置的循環水管與地下沉淀集水池(4)構成水路循環體。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樓主體為鋼筋水泥結構,樓層板為現澆或預制件結構,所述生態樓上部外側墻(15)為透明塑料或玻璃墻,所述生態樓中部和下部外側墻(16)為塑料泡沫芯保溫墻,所述生態樓頂部設有透明保溫材料構成的天棚(14)。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種植室(I)包括通過水管連接的用于種植喜溫、喜濕的水生或水培蔬菜、花卉、藥材的植物種植床(8)和調節水箱(7)。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特種水產養殖室(2)包括通過水管連接的過濾池(9)、消毒活化池(10)和并聯排列的用于養殖耐高密度、需水量少、商品價值高的特種水產品的特種水產品養殖池(11)。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樓層立體式循環水種養生態溫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魚類養殖室(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運和,李晨輝,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翔海生態漁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