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儲水裝置,該儲水裝置包括:儲水容器(10),該儲水容器包括具有防滲層(80)的底壁和側壁,并且該儲水容器的頂部蓋有蓋板(12);集水部,該集水部允許儲水容器外部的水進入儲水容器內;至少一個出水井(30),該出水井位于儲水容器內部并與儲水容器的外部連通,出水井的側壁為可透水的,且延伸至儲水容器的底壁;其中,儲水裝置還包括框架結構(11),該框架結構位于儲水容器內部并支撐在所述儲水容器的所述底壁和所述蓋板之間,框架結構將儲水容器的內部分隔成彼此連通的儲水空間(11b)。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的儲水裝置既具有過濾凈化功能,又具有較高的儲水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資源的儲存與處理,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儲水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全球的水資源匱乏,世界各地缺水的地方很多。在很多缺水的地區,人們的飲用水、生活生產用水都存在短缺問題。尤其是近些 年來,由于氣候原因,很多地區的降水不規范,造成這些地區長時間干旱。為了解決這些地區的缺水問題,很多地區打水井,但由于些水沒有經過過濾,不適合飲用;盡管水在長時間沉淀后可變得清澈些,但時間長后,水容易變臭,變質;而且井里的水很快就滲入地下,或蒸發掉。與地下水相比,雨水不含石灰質,屬于軟水,作為工業或商業使用都不需要額外增加高昂的軟化處理費。因此,雨水收集對于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成本具有重大的意義。CN 101839009 A公開了一種多井儲水系統,圖I為該多井儲水系統的剖面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多井儲水系統包括上面開口的儲水容器10,該儲水容器10的容器壁為防水結構;位于儲水容器10內部的多口集水井40,該集水井40的井壁為透水結構,集水井40與儲水容器10之間填充有填料,該填料包括混合的細砂70及透水儲水載體50,該透水儲水載體50具有儲水腔60。該多井儲水系統所收集的雨水或污水,經過細砂70的沉淀過濾能夠得到較純凈的水,而且水保存在填料中或集水井內不易變質、發臭。同時,填料中的透水儲水載體50有效地增加了儲水容量。但是,為了達到過濾作用須在儲水容器10的內部填充部分細砂70,大大限制了該多井儲水系統的儲水率,不能滿足大量收集、存儲雨水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確保過濾功能的前提下能夠提高儲水裝置的儲水率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確保過濾功能的前提下能夠提高儲水裝置的儲水率的儲水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儲水裝置,該儲水裝置包括儲水容器,該儲水容器包括具有防滲層的底壁和側壁,并且該儲水容器的頂部蓋有蓋板;集水部,該集水部允許所述儲水容器外部的水進入所述儲水容器內;和至少一個出水井,該出水井位于所述儲水容器內部并與該儲水容器的外部連通,所述出水井的側壁為可透水的且延伸至所述儲水容器的底壁;其中,所述儲水裝置還包括框架結構,該框架結構位于所述儲水容器的內部并支撐在所述儲水容器的所述底壁和所述蓋板之間,所述框架結構將所述儲水容器的內部分隔成彼此連通的儲水空間。優選地,所述框架結構由多塊砌塊堆砌而成。優選地,所述砌塊為長方體形,所述多塊砌塊從所述儲水容器的一個側壁到與該側壁相對的另一側壁沿所述儲水容器的深度方向堆砌為多層,每層中的多個砌塊排列為彼此平行間隔的多排鋸齒波形,在深度方向上相鄰的層中的鋸齒波形彼此錯開,從而使各層中任意相鄰的鋸齒波形之間的空間連通形成所述儲水空間。優選地,所述多層砌塊中,從所述儲水容器的底壁開始,所述多層中的奇數層的鋸齒波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相重合,所述多層中的偶數層的鋸齒波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相重合。優選地,所述第一砌塊和/或所述蓋板為可透水的。優選地,所述砌塊是通過含有硅砂和親水性粘結劑的砂基組合物成型得到的砂基 磚。優選地,所述砌塊為包括緊密結合為一體的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的復合透水磚,該透水表層和透水基層中分別包含有骨料和包覆骨料的粘結劑,且所述透水表層中的粘結劑至少包括親水性粘結劑。優選地,所述框架結構包括由鋼材制成的桁架。優選地,所述防滲層的至少一部分為可透氣的。優選地,所述防滲層由砂基疏水顆粒鋪設而成。優選地,所述儲水裝置還包括原砂層,該原砂層鋪設在所述儲水容器的底壁的所述防滲層上方。優選地,所述儲水容器的側壁包括防滲混凝土。優選地,所述儲水容器為設置在地下的儲水坑。優選地,所述集水部包括至少一個進水井,該至少一個進水井位于所述儲水容器內部并與所述儲水容器的外部連通,所述進水井的側壁為可透水的且延伸至所述儲水容器的底壁。優選地,所述集水部還包括將所述進水井和所述儲水容器的外部連通的集水管。優選地,所述進水井的側壁上設置有溢流口以及與該溢流口連接的溢流管,該溢流口位于與所述進水井的井口相鄰近的位置,所述溢流管與所述儲水容器的外部相通。通在儲水裝置中設置有具有儲水空間的框架結構,既保證了儲水裝置的過濾功能,又有效地增加了儲水裝置的儲水率。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的儲水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儲水裝置的示意圖;圖3是圖2中所示的儲水裝置中的框架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中所示的框架結構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圖;和圖5是圖2中所述的儲水裝置的儲水容器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儲水容器11框架結構12蓋板20進水井30出水井40集水井50透水儲水載體60儲水腔70細砂80防滲層90原砂層Ila砌塊 Ilb儲水空間20a集水管20b溢流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如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儲水裝置,該儲水裝置包括儲水容器10,該儲水容器10包括具有防滲層80的底壁和側壁,且該儲水容器10的頂部蓋有蓋板12 ;集水部,該集水部允許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進入框架結構11的所述儲水空間Ilb ;和至少一個出水井30,該至少一個出水井30位于儲水容器10內部并與儲水容器10的外部連通,出水井30的側壁為可透水且延伸至儲水容器10的底壁;其中,本專利技術所述儲水裝置還包括框架結構11,該框架結構11位于儲水容器10內部并支撐在儲水容器10的底壁和蓋板12之間,框架結構11將儲水容器10的內部分隔成彼此連通的儲水空間lib。所述的框架結構11既可以是建筑領域中的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接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也可以是指任意具有支撐作用且內部具有空間的結構。使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框架結構11不僅起到支撐蓋板12的作用,而且還充分利用了儲水容器10的內部空間,框架結構11將儲水空間10的內部空間分隔成了互相連通的儲水空間11b,外部的水通過集水部的引導進入到儲水空間Ilb中,從而充分利用的儲水容器10的內部空間,提高了儲水裝置的儲水率。所述集水部可以具有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想到的能夠將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引導進入儲水容器10內部的結構。例如,集水部可以是設置在蓋板12上位于框架結構11上方的通孔,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通過蓋板上的通孔進入到儲水容器10的內部,并存儲在框架結構11的儲水空間Ilb 中。再如,集水部還可以包括設置在儲水容器10的側壁上的孔和與該孔連通的管路。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通過儲水容器側壁上的孔及于該孔連通的管路引入儲水容器10的內部,并存儲在框架結構11的儲水空間Ilb中。當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儲水裝置用作雨水井,收集雨水時,蓋板12也可以用作集水部,用作集水部的蓋板12優選地由可透水材料制成。這樣,落在蓋板12上的雨水可滲透通過蓋板12進入到儲水空間Ilb中。儲水空間Ilb是彼此連通的,從而使儲水空間Ilb中儲存的水可以與出水井30的側壁相接觸,并且通過出水井30的側壁滲透進入出水井30內部。如上所述,進入儲水裝置中的水不僅能夠存儲在出水井30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儲水裝置,該儲水裝置包括:儲水容器(10),該儲水容器(10)包括具有防滲層(80)的底壁和側壁,并且該儲水容器(10)的頂部蓋有蓋板(12);集水部,該集水部允許所述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進入所述儲水容器(10)內;至少一個出水井(30),該出水井(30)位于所述儲水容器(10)內部并與該儲水容器(10)的外部連通,所述出水井(30)的側壁為可透水的且延伸至所述儲水容器(10)的底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裝置還包括框架結構(11),該框架結構(11)位于所述儲水容器(10)內部并支撐在所述儲水容器(10)的所述底壁和所述蓋板(12)之間,所述框架結構(11)將所述儲水容器(10)的內部分隔成彼此連通的儲水空間(11b)。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儲水裝置,該儲水裝置包括 儲水容器(10),該儲水容器(10)包括具有防滲層(80)的底壁和側壁,并且該儲水容器(10)的頂部蓋有蓋板(12); 集水部,該集水部允許所述儲水容器(10)外部的水進入所述儲水容器(10)內; 至少一個出水井(30),該出水井(30)位于所述儲水容器(10)內部并與該儲水容器(10)的外部連通,所述出水井(30)的側壁為可透水的且延伸至所述儲水容器(10)的底壁; 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裝置還包括框架結構(11),該框架結構(11)位于所述儲水容器(10)內部并支撐在所述儲水容器(10)的所述底壁和所述蓋板(12)之間,所述框架結構(11)將所述儲水容器(10)的內部分隔成彼此連通的儲水空間(11b)。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儲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結構(11)由多塊砌塊(Ila)堆砌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儲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Ila)為長方體形,所述多塊砌塊(Ila)從所述儲水容器(10)的一個側壁到與該側壁相對的另一側壁沿所述儲水容器(10)的深度方向堆砌為多層,每層中的多個砌塊(Ila)排列為彼此平行間隔的多排鋸齒波形,在深度方向上相鄰的層中的鋸齒波形彼此錯開,從而使各層中任意相鄰的鋸齒波形之間的空間連通形成所述儲水空間(11b)。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儲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層砌塊(Ila)中,從所述儲水容器(10)的底壁開始,所述多層中的奇數層的鋸齒波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相重合,所述多層中的偶數層的鋸齒波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互相重合。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儲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Ila)和/或所述蓋板(12)為可透水的。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Ila)是通過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升益,秦升龍,秦申二,陳梅娟,賈屹海,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