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處理,尤其涉及一種高效過濾系統。
技術介紹
1、城市中硬質路面鋪砌面積和建筑密度的不斷增加,使下滲量減小,引起地面雨水徑流流量增加,大量的雨水徑流未加以利用就直接排放,不僅造成雨水資源的巨大浪費,還加大了城市排水設施的負擔,所以需要對雨水加以適當處理。其中雨水徑流污染是需要處理的問題之一。雨水徑流污染主要是由于雨水對地表的沖刷,使地表沉積物比如固態廢棄物碎屑較粗的漂浮物與懸浮物(城市垃圾、動物糞便、城市建筑施工場地堆積物樹葉、果皮、纖維等,樹葉、紙張、塑料廢棄物及其他大顆粒雜物)、化學藥品(草坪施用的化肥農藥)、車輛排放物等污染雨水。
2、現有的硅砂蜂巢調蓄凈化系統可以處理地面雨水徑流,使處理后的水達地表水ⅳ類。其中,硅砂蜂巢高效過濾系統由多個硅砂蜂巢高效過濾單元依次組成。水流依次穿過蜂巢的硅砂壁,每次過濾后的水繼續進入下一硅砂蜂巢高效過濾單元,過濾掉的雜質留在當下蜂巢高效過濾單元中,通過水流多次穿過蜂巢的硅砂壁,從而過濾掉大部分雨水徑流污染。
3、然而,由于雨水徑流有明顯的初期沖刷作用,所以初期雨水徑流含有大量雜質,由于硅砂蜂巢高效過濾系統是橫向過濾,淤泥密度較大,濾壁從上到下的過濾壓力逐漸增大,所以過濾池底部淤泥聚集多,影響過濾效率,而且清理困難,需要排空濾水池,才能進行清理,無法隨時對其進行清理,淤泥等雜質就會隨著過濾時間越積越多,甚至堵塞硅砂蜂巢高效過濾單元的入水口,厚厚的淤泥使清理更加困難,惡性循環,從而導致后續處理雨水效果差,還會因此延長處理時間,導致處理效率較低。并且,長期堵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高效過濾系統,從而解決了雨水徑流污染程度大,將硅砂蜂巢高效過濾系統堵塞從而導致處理雨水效果差、處理效率較低且影響自身壽命的技術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5、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效過濾系統,包括第一過濾池,還包括第二過濾池,第二過濾池為上向流過濾池,第二過濾池的池頂與第一過濾池的池底連通,第一過濾池與第二過濾池連通處設置有濾水板;第二過濾池的進水端連通有第二配水渠,第二過濾池的進水端位于第二配水渠下部,高效過濾系統的進水管設置在第二配水渠的上部,且與第二配水渠連通,進水管的高度高于第二過濾池的池頂,當第二過濾池注滿后,第二過濾池中的水經過濾水板向第一過濾池流動。
6、進一步,第二過濾池的池頂為砼板,砼板上均勻開設有若干通孔,第一過濾池的池底與第二過濾池的池頂通過通孔連通,第二過濾池的池底和砼板之間支撐有若干砼柱,砼柱與通孔在砼板上交錯布置;濾水板放置于砼板上。
7、進一步,濾水板以沙漠風積沙為原料制成。
8、進一步,第二過濾池內池底的最低高度大于180mm。
9、進一步,第一過濾池的進水端連通有第一配水渠,第一過濾池的進水端位于第一配水渠下部,第一配水渠上部開設有溢流孔,第一配水渠與第二配水渠通過溢流孔連通,溢流孔的水位與進水管的水位平齊。
10、進一步,第一配水渠內設置有排泥泵,排泥泵通過排泥管與外界連通。
11、進一步,第二過濾池的池底坡度不小于1%向第二配水渠傾斜,第二配水渠的底部低于第二過濾池的池底,第二配水渠內也設置有排泥泵,排泥泵通過排泥管與外界連通;第二過濾池內設置有用于沖洗污泥的沖洗設備。
12、進一步,第一過濾池的出水端連通有集水渠,高效過濾系統的出水管設置在集水渠的下部,且與集水渠連通,出水管的位置低于第一過濾池的出水端。
13、進一步,第一過濾池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若干進水通道井、若干排水通道井和若干填料井,進水通道井和排水通道井交錯設置且填料井位于相鄰兩個進水通道井和排水通道井之間;若干進水通道井的進水口形成第一過濾池的進水端,若干排水通道井的出水口形成第一過濾池的出水端,第一配水渠中的水從第一過濾池的進水端進入若干進水通道井后向兩側的填料井側滲,再由填料井側滲到相鄰的排水通道井中,最后從第一過濾池的出水端排入集水渠。
14、進一步,進水通道井包括若干沿進水通道井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排水通道井包括若干沿排水通道井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填料井包括若干沿填料井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相鄰的兩個六邊形蜂巢柱之間緊密連接,六邊形蜂巢柱以硅砂制成;填料井中的每個六邊形蜂巢柱內填充有功能性填料,功能性填料在水中可析出3cao·sio2和2cao·sio2。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高效過濾系統,由于在第一過濾池下方加設了第二過濾池,第二過濾池為上向流過濾池,下雨時,初期雨水徑流可以在第二配水渠的作用下先流入上向流過濾池,當第二過濾池注滿后,第二過濾池中的水會穿過上向流過濾池池頂的濾水板向第一過濾池流動。在雨水進入上向流過濾池后,雨水中的淤泥等雜質會由于重力沉降,從而減少濾水板的過濾工作量。所以,第二過濾池可以對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截留,去除絕大部分污泥與雜質,而且濾水板的過濾壓力平均,使得過濾效率高,從而減輕了第一過濾池的過濾負擔。
18、另外,如果上向流過濾池被堵塞,還可以將上向流過濾池中的水部分排出,這樣,第一過濾池中的水落入上向流過濾池的過程中可以對濾水板進行反沖洗。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專利技術避免了初期雨水對第一過濾池的堵塞,提高了第一過濾池對后期大量雨水的處理效率,同時也能增加第一過濾池的壽命。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高效過濾系統,包括第一過濾池(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過濾池(2),所述第二過濾池(2)為上向流過濾池,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與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池底連通,所述第一過濾池(1)與所述第二過濾池(2)連通處設置有濾水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為砼板(21),所述砼板(21)上均勻開設有若干通孔(211),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池底與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通過所述通孔(211)連通,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底和所述砼板(21)之間支撐有若干砼柱(22),所述砼柱(22)與所述通孔(211)在所述砼板(21)上交錯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水板(3)以沙漠風積沙為原料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內池底的最低高度大于18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進水端連通有第一配水渠(6),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進水端位于所述第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渠(6)內設置有排泥泵(9),所述排泥泵(9)通過排泥管(91)與外界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底坡度不小于1%向所述第二配水渠(4)傾斜,所述第二配水渠(4)的底部低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底,所述第二配水渠(4)內也設置有所述排泥泵(9),所述排泥泵(9)通過所述排泥管(91)與外界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出水端連通有集水渠(7),所述高效過濾系統的出水管(8)設置在所述集水渠(7)的下部,且與所述集水渠(7)連通,所述出水管(8)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出水端。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池(1)包括相互平行設置的若干進水通道井(11)、若干排水通道井(12)和若干填料井(13),所述進水通道井(11)和所述排水通道井(12)交錯設置且所述填料井(13)位于相鄰兩個所述進水通道井(11)和所述排水通道井(12)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通道井(11)包括若干沿所述進水通道井(11)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14),所述排水通道井(12)包括若干沿所述排水通道井(12)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14),所述填料井(13)包括若干沿所述填料井(13)長度方向布置的六邊形蜂巢柱(14),相鄰的兩個所述六邊形蜂巢柱(14)之間緊密連接,所述六邊形蜂巢柱(14)以硅砂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過濾系統,包括第一過濾池(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過濾池(2),所述第二過濾池(2)為上向流過濾池,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與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池底連通,所述第一過濾池(1)與所述第二過濾池(2)連通處設置有濾水板(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為砼板(21),所述砼板(21)上均勻開設有若干通孔(211),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池底與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頂通過所述通孔(211)連通,所述第二過濾池(2)的池底和所述砼板(21)之間支撐有若干砼柱(22),所述砼柱(22)與所述通孔(211)在所述砼板(21)上交錯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水板(3)以沙漠風積沙為原料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過濾池(2)內池底的最低高度大于18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進水端連通有第一配水渠(6),所述第一過濾池(1)的進水端位于所述第一配水渠(6)下部,所述第一配水渠(6)上部開設有溢流孔(61),所述第一配水渠(6)與所述第二配水渠(4)通過所述溢流孔(61)連通,所述溢流孔(61)的水位與所述進水管(5)的水位平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過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水渠(6)內設置有排泥泵(9),所述排泥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升益,廖日紅,李張飛,曾薇,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