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包括熄焦爐、第一熄焦系統、第二熄焦系統、蒸汽發生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第一熄焦系統包括汽水混合出口、第二出汽口、軟水入口,第二熄焦系統包括蒸汽入口、第一出汽口,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均處于熄焦爐內,蒸汽發生系統入口與汽水混合出口連接,蒸汽發生系統出口與蒸汽入口連接,第二出汽口和第一出汽口與余熱利用系統入口連接,余熱利用系統水出口與軟水入口連接。紅焦經過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分別進行間壁式熄焦和蒸汽熄焦,蒸汽經過換熱、發電后,凝結成水再次進入第一熄焦系統。整個裝置水資源消耗少,焦炭質量高且熱能實現了回收利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低水分熄焦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低水分熄焦的綜合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焦爐的熄焦方法有干法熄焦及濕法熄焦兩種。干法熄焦是用低溫惰性氣體冷卻紅焦的一種熄焦方法。干熄焦過程中,紅焦從干熄爐頂部裝入,低溫惰性氣體由循環風機鼓入干熄爐內,吸收紅焦的熱量,冷卻后的焦炭溫度降至200度以下,從干熄爐底部排出,升溫后的高溫惰性氣體經鍋爐入行熱交換,產生蒸汽。冷卻后的惰性氣體由鼓風機重新鼓入干熄焦爐內循環使用。干熄焦在節能、改善焦炭質量方面優于濕熄焦,但其占地面積大、設備結構復雜、制造難度大、維修費用高、投資大,且焦炭燒損嚴重。對于獨立型焦化企業而言,所吸收的熱量自身不易平衡。因此,干熄焦在獨立型焦化企業難以推廣。濕法熄焦是用水噴淋紅焦〈包括低水分熄焦、穩定熄焦等,將紅焦降至100度以下,產生的蒸汽直 接排放到大氣。其特點為工藝簡單,投資省,操作、維護簡便,缺點是①約占整個煉焦耗熱量30 35 %的紅焦顯熱沒有有效利用水資源消耗多;③紅焦急劇冷卻,降低焦炭質量;④熄焦產生的蒸汽夾帶有污染、腐蝕性介質以及粉塵,排入大氣不僅環境污染,而是一種熱能的浪費。焦化行業熄焦余熱利用技術中,有技術比較成熟的干熄焦余熱發電技術,基本原理是從干熄焦爐出來的高溫煙氣經過一次除塵器后,再入入余熱鍋爐換熱,溫度降至約180度,由余熱鍋爐出來的惰性循環氣體經二次除塵器除塵后,由循環風機加壓,再經熱管換熱器冷卻至120度左右入入干熄焦爐內使用。高壓電動給水泵將來自熱力除氧器的給水泵入余熱鍋爐,給水吸收循環氣體的熱量轉變成中溫中壓或高溫次高壓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組用于發電機組發電。汽輪機組做功后的乏汽通過凝汽器冷凝成水,凝結水泵將凝結水泵回熱力除氧器,汽水熱力循環系統損失的水量通過補給水裝置補入。以上干法熄焦余熱發電技術存在自身明顯的缺陷①循環氣體需要大功率風機推動快速循環流動和克服紅焦的料層阻力,消耗大量的電能,系統自用電率達到18% ;②干熄焦余熱鍋爐熱效率在88%左右,部分熱量在鍋爐熱交換過程損失,降低了系統的經濟性。
技術實現思路
解決問題 干法熄焦占地面積大、設備結構復雜、制造難度大、維修費用高、投資大,且焦炭燒損嚴重;濕法熄焦紅焦顯熱利用率低,水資源消耗多,大氣污染嚴重及其干熄焦余熱發電中的自用電量大,系統經濟性低。技術方案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包括熄焦爐、第一熄焦系統、第二熄焦系統、蒸汽發生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第一熄焦系統包括汽水混合出口、第二出汽口、軟水入口,第二熄焦系統包括蒸汽入口、第一出汽口,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均位于熄焦爐內,蒸汽發生系統入口與汽水混合出口連接,蒸汽發生系統出口與蒸汽入口連接,第二出汽口和第一出汽口與余熱利用系統入口連接,余熱利用系統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連接。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包括第一熄焦室、換熱壁管、換熱式連通管、中心導管、環形換熱管,在第一熄焦室的上部,中心導管通過換熱式連通管與換熱壁管連接,換熱式連通管沿中心導管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的下部,中心導管和換熱壁管的連接之間有環形換熱管,中心導管、環形換熱管和換熱壁管之間均由換熱式連通管連接。所述的第二熄焦包括系統第二熄焦室、噴汽裝置、第一導焦板、第二導焦板,第一導焦板和第二導焦板的尾部均深入到噴汽裝置的環形槽內。所述的噴汽裝置包括兩圈蒸汽環形管,在蒸汽環形管上均勻分布有噴蒸汽口,兩蒸汽環形管由連通管連接。所述的第一出汽口在第二熄焦室的上部,第二出汽口在第一熄焦室的上部。·所述的汽水分離器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連接。本專利技術由于采取了換熱式熄焦和蒸汽熄焦,從而有以下有益效果 I、整個裝置占地面積小、設備結構簡單、制造難度低、維修費用低、投資低。2、整個裝置水資源消耗少,焦炭質量高且大氣污染低,熱能浪費少。3、整個裝置沒有大功率風機推動循環氣體快速循環流動和克服紅焦的料層阻力,系統自用電率低; 4、整個裝置的熱交換過程熱量損失少,熱效率高,提高了系統的經濟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整個裝置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低水分熄焦爐內部圖 圖3為圖2的B向視圖 圖4為圖2的A向視圖 圖5為圖2的C向視圖 圖中,I、下料系統2、第一熄焦室3、除塵器4、減溫減壓器5、凝氣式汽輪機6、發電機7、凝汽器8、蒸汽蓄熱器9、煤氣罐10、氣液分離器11、給水泵12、第一熄焦室13、減溫器14、儲汽裝置15、汽水分離器16、蒸汽入口 17、噴汽裝置18、第二導焦板19、第一導焦板20、第一出汽口 21、汽水混合出口 22、第二出汽口 23、軟水入口 24、換熱壁管25、換熱式連通管26、中心導管27、環形換熱管28、連通管29、噴蒸汽口 30、蒸汽環形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入一步詳述 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包括熄焦爐、第一熄焦系統、第二熄焦系統、蒸汽發生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第一熄焦系統包括汽水混合出口 21、第二出汽口 22、軟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統包括蒸汽入口 16、第一出汽口 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均位于熄焦爐內,蒸汽發生系統入口與汽水混合出口 21連接,蒸汽發生系統出口與蒸汽入口 16連接,第二出汽口 22和第一出汽口 20與余熱利用系統入口連接,余熱利用系統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 23連接。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包括第一熄焦室2、換熱壁管24、換熱式連通管25、中心導管26、環形換熱管27,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中心導管6通過換熱式連通管25與換熱壁管24連接,換熱式連通管25沿中心導管26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導管26和換熱壁管24的連接之間有環形換熱管27,中心導管26、環形換熱管27和換熱壁管24之間均由換熱式連通管25連接。所述的第二熄焦包括系統第二熄焦室12、噴汽裝置17、第一導焦板19、第二導焦板18,第一導焦板19和第二導焦板18的尾部均深入到噴汽裝置17的環形槽內。所述的噴汽裝置17包括兩圈蒸汽環形管30,在蒸汽環形管上均勻分布有噴蒸汽口 29,兩蒸汽環形管30由連通管28連接。 所述的第一出汽口 20在第二熄焦室12的上部,第二出汽口 22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所述的汽水分離器15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 23連接。工作原理 第一熄焦室2的內壁圍繞了一圈換熱壁管24,換熱壁管24通過換熱式連通管25與中心導管26相連接,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換熱式連通管25以中心導管26為中心,周向均勻分布3根,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導管26和換熱壁管24之間有一環形換熱管27,換熱壁管24與環形換熱管27之間通過換熱式連通管25連接,環形換熱管27與中心導管26之間也通過換熱式連通管25連接,換熱式連通管25均環繞中心導管26周向均勻分布3根,且兩圈換熱式連通管25交錯間隔分布,以保證環形換熱管27的強度。下料系統I逐漸落下紅焦,進入第一熄焦系統,紅焦與管內的軟水換熱,紅焦溫度降低,軟水被加熱。由于第一熄焦室2下部的出口變小,增加了紅焦在第一熄焦系統內的換熱時間,同時也減緩了紅焦進入第二熄焦系統的速度。焦炭進入第二熄焦系統后,由于第二熄焦室12內的第一導焦板19和第二導焦板18的作用,焦炭向中心聚集下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包括熄焦爐、第一熄焦系統、第二熄焦系統、蒸汽發生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第一熄焦系統包括汽水混合出口(21)、第二出汽口(22)、軟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統包括蒸汽入口(16)、第一出汽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均位于熄焦爐內,蒸汽發生系統入口與汽水混合出口(21)連接,蒸汽發生系統出口與蒸汽入口(16)連接,第二出汽口(22)和第一出汽口(20)均與余熱利用系統入口連接,余熱利用系統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2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包括熄焦爐、第一熄焦系統、第二熄焦系統、蒸汽發生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第一熄焦系統包括汽水混合出口(21)、第二出汽口(22)、軟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統包括蒸汽入口(16)、第一出汽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和第二熄焦系統均位于熄焦爐內,蒸汽發生系統入口與汽水混合出口(21)連接,蒸汽發生系統出口與蒸汽入口(16)連接,第二出汽口(22)和第一出汽口(20)均與余熱利用系統入口連接,余熱利用系統的水出口與軟水入口( 23)連接。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熱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統包括第一熄焦室(2)、換熱壁管(24)、換熱式連通管(25)、中心導管(26)、環形換熱管(27),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中心導管(26)通過換熱式連通管(25)與換熱壁管(24)連接,換熱式連通管(25)沿中心導管(26)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導管(2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志鵬,孫曉林,吳吉賓,張洪星,許龍只,黃照倩,班猛飛,李集強,秦剛,曲永生,
申請(專利權)人: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責任公司,李志鵬,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