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傳染病防治領域,具體涉及用于阻斷惡性瘧疾傳播的疫苗的候選靶抗原。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基因重組手段,構建成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二聚體衍生物,該二聚體衍生物包括被連接臂連接的兩個pfs25蛋白質單元。獲得的二聚體衍生物增強了pfs25蛋白的免疫原性,在動物體內能夠激發更高的抗體應答。該二聚體可被重組酵母細胞高表達產生,并分泌到培養基中。經純化,得到成分均一的表達產物,適合大規模生產。該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二聚體衍生物有望成為惡性瘧傳播阻斷型疫苗的候選抗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傳染病防治領域,具體涉及惡性瘧疾的防治,尤其涉及用于阻斷瘧疾傳播的疫苗的候選靶抗原。
技術介紹
瘧疾是通過按蚊叮咬傳播的寄生蟲病,其病原體為瘧原蟲。世界衛生組織2009年年度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2. 43億瘧疾臨床病例,死亡86. 3萬人(WHO. World MalariaReport 2009[EB/0L],)。鑒于此,針對死亡率甚高的惡性瘧疾開發預防用疫苗,已經成為與愛滋病、結核疫苗并列的世界“三大”疫苗項目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已將瘧疾疫苗列入優先發展項目。比爾·蓋茨基金會也設置了 “瘧疾疫苗專題”。 Pfs25蛋白是惡性瘧原蟲的配子體表面蛋白,并持續存在于合子和動合子期,Pfs25是介導動合子穿越圍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 PM)和對蚊中腸壁基底膜侵入的關鍵性蛋白,其抗體能夠抑制合子在蚊蟲腸道內的發育,因此起到傳播阻斷的效果,所以pfs25蛋白被認為是惡性瘧疾疫苗的重要候選抗原。這種疫苗與其他瘧疾疫苗或抗瘧藥聯合應用時,可阻斷那些逃避疫苗保護或對藥物產生抗性而幸存下來原蟲的傳播。1988年Kaslow DC等首次報道了 Pfs25蛋白質,結果表明該蛋白質由217個氨基酸組成,富含半胱氨酸,其分子特征是存在四個“EGF樣的結構域”(Nature. 1988 May5;333(6168) :74-6. );1991年Barr PJ等報道了重組Pfs25蛋白作為傳播阻斷疫苗在試驗動物上的效果(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91 Nov I ;174(5) : 1203-8.);以上研究為進一步研制傳播阻斷型惡性瘧疾疫苗奠定了基礎。此后,很多研究人員在多種系統中對pfs25進行了表達和評價,Takafumi Tsuboi等人在麥芽無細胞系統(Wheat GermCell-Free System)中表達了 Pfs25蛋白,該重組蛋白可抑制痕原蟲的發育(Infection andImmunity, 2008, 76 (4) : 1702-1708. ) ;Godfree Mlambo等在昆蟲桿狀病毒表達體系中表達了 Pfs25 蛋白(Vaccine 2010, 28:7025 - 7029) ;Christine E.等報道了 pfs25 在植物表達系統中表達,并且驗證了對惡性痕疾傳播的阻斷活性(Human Vaccines, 2011, Volume 7Supplement, DOI: 10. 4161/hv. 7. 0. 14588.)。在各種表達體系中,酵母表達體系被廣泛應用,獲得的表達產物也被應用于人體臨床研究。1993年,Kaslow DC等公開了采用酵母系統表達Pfs25蛋白突變體的方法,該突變體將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成丙氨酸(美國專利US5217898) ;Zou L等報道在畢赤酵母中表達的另一種pfs25蛋白突變體,該突變體將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成谷氨酰胺(Vaccine. 2003Apr2; 21 (15) :1650-7.)。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Yimin Wu等人分別將酵母重組的Pfs25蛋白突變體(Zou L 等,Vaccine. 2003Apr 2; 21 (15) : 1650-7.)和與 Montanide ISA 51 佐劑混合制作疫苗進行了 I期臨床試驗,該項目試驗的結果表明,pfs25蛋白質在人體內能夠激發免疫應答,但是,血清抗體效價較低,維持時間短暫,參見PloS one. 2008; 3 (7) :e2636.的公開。作為候選疫苗而言,pfs25蛋白質的免疫原性較弱,有待于進一步增強。Feng Qian等通過把pfs25蛋白與綠膿桿菌外毒素A (ExoProtein A)偶聯,明顯提高了 pfs25蛋白的免疫原性,參見 Vaccine. 2007; 25 (20) :3923 - 3933 的公開。Joanna Kubler-Kielb 等以卵清蛋白(0VA)、環子孢子蛋白(CSP)及pfs25蛋白自身作為載體蛋白,得到系列pfs25蛋白和載體蛋白偶聯物,可以提升Pfs25蛋白的免疫原性并維持較長時間的免疫應答,具體參見 PNAS. 2007; 104(1) :293-298 的公開。上述研究工作,都采用化學試劑在蛋白質水平進行偶聯,雖然pfs25的免疫原性得到了增強,但是其缺陷在于pfs25蛋白-載體偶聯物結構不確定、偶聯效率低、生產工藝復雜,從而增加了生產過程中質控的難度。因此,本領域迫切需要研制新類型的Pfs25衍生抗原,用于防治瘧疾。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衍生物,作為傳播阻斷疫苗的候選抗原,以解決Pfs25蛋白免疫原性弱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衍生物,具體而言,該衍生物是基因重組的Pfs25蛋白二聚體,具有如下結構pfs25-L-pfs25其中pfs25代表pfs25蛋白突變體,L代表連接臂(linker)。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括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片段及其非糖基化突變體,即去除了 Pfs25天然序列N端22個氨基酸的信號肽序列和C端的24個氨基酸的膜結合區域,和/或對相當于天然序列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進行點突變。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含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序列,但其中相當于天然序列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為丙氨酸。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含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序列,但其中相當于天然序列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為谷氨酰胺。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含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序列,但其中相當于天然序列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為谷氨酸。所述的連接臂由甘氨酸、絲氨酸組成,具有如下結構Sa_(GbS)。,其中S代表絲氨酸,G代表甘氨酸,a=0或1,b=3或4,c=l-4的整數。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連接臂具有SGGGGS的結構。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連接臂具有(GGGGS)3的結構。在一個優選的方案中,連接臂具有(GGGS)4的結構在更優選的方案中,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衍生物具有序列表Seq. No. 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在更優選的方案中,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衍生物具有序列表Seq. No. 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二聚體衍生物的用途,用于制備預防惡性瘧的傳播阻斷疫苗。本專利技術的(pfs25)2蛋白衍生物,分子結構上是由多肽連接臂連接的兩個pfs25蛋白亞基形成二聚體,多肽連接臂對兩個Pfs25蛋白亞基的生物活性沒有影響,保持了 pfs25蛋白自身的性質。本研究的數據顯示,(pfs25) 2蛋白可以和抗pfs25的標準單抗4B7特異反應,這反映了(pf s25) 2分子保留了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的二聚體衍生物,具有如下結構:pfs25?L?pfs25其中pfs25代表pfs25蛋白突變體,L代表連接臂(linker);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括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片段及其非糖基化突變體;所述的連接臂具有如下結構:Sa?(GbS)c,其中S代表絲氨酸,G代表甘氨酸,a=0或1,b=3或4,c=1?4的整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惡性瘧原蟲Pfs25蛋白的二聚體衍生物,具有如下結構pfs25_L_pfs25 其中pfs25代表pfs25蛋白突變體,L代表連接臂(linker); 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包括相當于pfs25蛋白天然序列的23-193位氨基酸片段及其非糖基化突變體; 所述的連接臂具有如下結構Sa_(GbS)。,其中S代表絲氨酸,G代表甘氨酸,a=0或1,b=3或4, c=l-4的整數。2.根據權利要求I的Pfs25蛋白的二聚體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相當于天然Pfs25序列的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為丙氨酸。3.根據權利要求I的Pfs25蛋白的二聚體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fs25蛋白突變體相當于天然Pfs25序列的第112、165、187位的天冬酰胺替換為谷氨酰胺。4.根據權利要求I的Pfs25蛋白的二聚體衍生物,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勇,蔣琳,高雪峰,雷清,楊軍,李剛,
申請(專利權)人: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