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平穩型傳輸機,包括傳送機構、前腳輪車架和后腳輪車架,所述前腳輪車架上設置有液壓千斤頂,所述液壓千斤頂上端部與橫梁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兩端部與傳送機構的機架相鉸接,所述前腳輪車架與傳送機構的兩旁側之間鉸接有連桿,所述后腳輪套管軸的兩端部和兩前腳輪套管軸上均套置有一橫向軸套,所述橫向軸套外壁與一縱向腳輪架固定連接,所述縱向腳輪架的前后兩端下側均設置有萬向輪;所述前腳輪車架上還設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壓千斤頂升降的液壓供油系統。由于平穩型傳輸機設置了可萬向平衡的8輪平衡系統和液壓升降系統,不僅具有較強的自平衡能力,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輸機,具體涉及一種平穩型傳輸機。
技術介紹
如專利號為200920138405. 6的吞管調節式輸送機,由于采用三角形的支撐架配合液壓缸來升降輸送機之斜度,該升降機構受力不集中,起步上升較重,機架受力加大,下降速度較快之慣性沖擊,造成機架出現斷裂現象,而在該輸送機的送料端滾筒下端的輔助輸送機構移動較難,多占機構空間,操作不便;且傳動機構的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系采用光滑的桿件(管材)焊接車制而成,其皮帶輪滾筒的中部較難上拱的很明顯,降低皮帶穩定性,而且其對皮帶繞行角度不夠帶動力摩擦力較小,需靠皮帶張的很緊會加大電機載荷, 還有斜向托輥端蓋上的斜槽道空間過大,容易出現纏線的現象等等缺點。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領域技術人員又開發了一種吞管調節式輸送機的改良結構,專利號為201020688502. 5,雖然該吞管調節式輸送機的改良結構能通過液壓千斤頂來作為輸送機斜度升降機構,其垂直機構受力更為集中,前輪車架承受力更直接,大大減少了升降機構的斷裂故障率,而且由于液壓千斤頂是套接的模式,即上端的頂桿管徑小,下端頂桿管徑大,上升時,上升速度先慢后快;下降時,速度先快后慢;減少慣性沖擊,保證了機構的平穩升降,提高機構的壽命。但是在上升時,就會出現先慢后快,導致停止上升時,對液壓管路和機構的沖擊較大,無法進一步提高該輸送機的使用壽命,而且該吞管調節式輸送機的改良結構沒有設置防落保險架,一旦管道漏油或控制閥故障而泄油時,輸送機突然間下落,容易造成造成輸送機的損壞和人身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僅具有較強的自平衡能力,還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平穩型傳輸機。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平穩型傳輸機,包括包覆有傳送皮帶的傳送機構、設置有萬向輪的前腳輪車架以及后腳輪車架,所述前腳輪車架上設置有頂住傳送機構底側橫梁的液壓千斤頂,所述液壓千斤頂上端部與橫梁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兩端部經連接片與傳送機構的機架相鉸接,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與傳送機構的兩旁側分別鉸接有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設置有前腳輪套管軸,所述傳送機構后部底側設置有后腳輪套管軸,所述后腳輪套管軸的兩端部和兩前腳輪套管軸上均套置有一橫向軸套,所述橫向軸套外壁與一縱向腳輪架固定連接,所述縱向腳輪架的前后兩端下側均設置有萬向輪;所述兩前腳輪套管軸的外端部與前腳輪車架的相應側部之間設置有加強角鋼,所述后腳輪橫軸與傳送機構的相應側部之間設置有加強扁鋼;所述前腳輪車架上還設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壓千斤頂升降的液壓供油系統。進一步,上述的液壓供油系統包括液壓油箱、液壓泵和控制閥,所述液壓油箱的出油口經第一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泵的進油口,所述液壓泵的高壓出油口經第二輸油管路連接至控制閥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出油端經第三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千斤頂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泄油端經第四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油箱。進一步,為了控制方便,所述控制閥為手動控制閥,通過操作手動控制閥的手柄,就能夠將液壓千斤頂的液壓油泄到液壓油箱中,實現液壓千斤頂的縮回動作。進一步,為了提高平穩型傳輸機的自動化程度,上述液壓供油系統還包括一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閥為電磁換向閥,所述控制電路的一輸出端經第一線路與控制閥相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另一輸出端經第二線路和第一變頻器與液壓油泵相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有輸入鍵盤。可以通過輸入鍵盤來輸入上升的高度,并通過第一變頻器來調節液壓油泵的電機轉速,從而控制平穩型傳輸機的升降速度的快慢變化。例如實現從零開始加速,再勻速,再減速到停止的過程,有利于該平穩型傳輸機各個鉸接關節在受力平衡的情況下轉動,提高了機構的平穩性,提高了傳輸機升降系統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為了避免因液壓管路的突然破裂等而使傳輸機下落,造成傳輸機的損壞和人身安全事故。所述傳送機構與前腳輪車架之間還設置有防落保險架,所述防落保險架包括一端部鉸接在一起的第一支桿、第二支桿和第三支桿,所述第一支桿的另一端部鉸接在橫梁的旁側,所述第二支桿的另一端部鉸接在前腳輪車架的旁側,所述第三支桿位于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之間,且所述第三支桿的另一端部穿設于導槽內,所述第三支桿的另一端部還設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導槽上設置有用于與定位卡槽配合的棘爪,所述導槽經一套管套接在前腳輪車架旁側的套管軸上,所述套管軸的外端部與前腳輪車架旁側之間還設置有加強筋板。進一步,為了實現左右兩側的棘爪的統一控制,所述前腳輪車架兩旁側的棘爪由一橫桿控制,所述橫桿穿設于前腳輪車架兩旁側的導槽,且其一端部設置有控制手柄。進一步,為了實現傳送機構傳輸速度的智能控制,所述傳送機構的上部設置有主動輥,其下部設置有從動輥;所述主動輥由減速電機直接帶動,所述減速電機由第二變頻器控制其轉速,所述第二變頻器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有一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具有信號輸入模塊。進一步,為了實現平穩型傳輸機的智能化控制,所述控制電路和控制模塊設置在一個具有控制面板的控制箱內,所述輸入鍵盤和信號輸入模塊均設置在控制面板上,所述控制箱設置在前腳輪車架上,控制方便。進一步,所述傳送機構的機架上設置有用于張緊皮帶的張緊機構。與
技術介紹
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 (O由于本申請的傳輸機設置了可萬向平衡的8輪平衡系統,即前后腳輪車架上具有4個萬向輪,且位于同一旁側的縱向腳輪架可以繞其套管軸轉動,使傳輸機具有較強的自平衡能力,能夠適應各種地形的工作現場;而對比文件2 (專利號為201020688502. 5)所公開的吞管調節式輸送機的改良結構,其前車架僅采用左右2個腳輪,容易使其前后傾斜,穩定性差,且機構內平衡力增大,容易使機構損壞、老化。(2)該傳輸機僅采用一個液壓千斤頂來實現升降功能,設計合理,且整體結構簡單,造價低廉;在對比文件2 (專利號為201020688502. 5的輸送機)中,液壓缸緊靠其底部的與前腳輪車架固定,液壓缸無法固定牢靠,應力集中,容易斷裂。而本申請的液壓千斤頂缸體上側部還被一框體結構固定,且在該框體結構與車架體的立柱之間經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四個方向的角鋼固定,不會出現應力集中,液壓千斤頂與前腳輪車架之間的固定更加牢靠。(3)該傳輸機的液壓千斤頂升降動作由第一變頻器控制,可以通過輸入鍵盤來輸入上升的高度,并通過第一變頻器來調節液壓油泵的電機轉速,從而控制傳輸機的升降速度的快慢變化。例如實現從零開始加速,再勻速,再減速到停止的過程,有利于傳輸機的各個鉸接關節在受力平衡的情況下轉動,提高了傳輸機升降系統的使用壽命; (4)該傳輸機設置有防落保險架,能夠在管道漏油或控制閥故障而泄油時,防止傳輸機的突然下落,使傳輸機的免于損壞,同時也保證了人身安全; (5 )采用設置在前腳輪車架上控制箱統一控制,控制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中平穩型傳輸機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平穩型傳輸機的控制電路框圖。圖3為帶有手動控制閥的前腳輪車架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橫向軸套與縱向腳輪架連接結構剖視示意圖。圖5為帶有電磁換向閥的前腳輪車架主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棘爪與定位卡槽的配合狀態剖視圖。圖7為主動滾筒的剖視示意圖。標號說明1 一傳送機構 2 —前腳輪車架 3 —后腳輪車架 4 一橫梁5—液壓千斤頂 6—連桿 7—前腳輪套管軸 8—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穩型傳輸機,包括包覆有傳送皮帶的傳送機構、設置有萬向輪的前腳輪車架以及后腳輪車架,所述前腳輪車架上設置有頂住傳送機構底側橫梁的液壓千斤頂,所述液壓千斤頂上端部與橫梁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兩端部與傳送機構的機架相鉸接,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與傳送機構的兩旁側分別鉸接有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設置有前腳輪套管軸,所述傳送機構后部底側設置有后腳輪套管軸,所述后腳輪套管軸的兩端部和兩前腳輪套管軸上均套置有一橫向軸套,所述橫向軸套外壁與一縱向腳輪架固定連接,所述縱向腳輪架的前后兩端下側均設置有萬向輪;所述前腳輪車架上還設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壓千斤頂升降的液壓供油系統,所述液壓供油系統包括液壓油箱、液壓泵和控制閥,所述液壓油箱的出油口經第一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泵的進油口,所述液壓泵的高壓出油口經第二輸油管路連接至控制閥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出油端經第三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千斤頂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泄油端經第四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油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平穩型傳輸機,包括包覆有傳送皮帶的傳送機構、設置有萬向輪的前腳輪車架以及后腳輪車架,所述前腳輪車架上設置有頂住傳送機構底側橫梁的液壓千斤頂,所述液壓千斤頂上端部與橫梁中部固定連接,所述橫梁的兩端部與傳送機構的機架相鉸接,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與傳送機構的兩旁側分別鉸接有連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腳輪車架的兩旁側設置有前腳輪套管軸,所述傳送機構后部底側設置有后腳輪套管軸,所述后腳輪套管軸的兩端部和兩前腳輪套管軸上均套置有一橫向軸套,所述橫向軸套外壁與一縱向腳輪架固定連接,所述縱向腳輪架的前后兩端下側均設置有萬向輪;所述前腳輪車架上還設置有一用于控制液壓千斤頂升降的液壓供油系統,所述液壓供油系統包括液壓油箱、液壓泵和控制閥,所述液壓油箱的出油ロ經第一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泵的進油ロ,所述液壓泵的高壓出油ロ經第二輸油管路連接至控制閥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出油端經第三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千斤頂的進油端,所述控制閥的泄油端經第四輸油管路連接至液壓油箱。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穩型傳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閥為手動控制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穩型傳輸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供油系統還包括ー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閥為電磁換向閥,所述控制電路的ー輸出端經第一線路與控制閥相連接,所述控制電路的另ー輸出端經第二線路和第一變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代軍,
申請(專利權)人:代軍,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