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繁育方法,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方法。提供一種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繁育方法。培育池準備;親魚采集和培育;自然產卵和人工處理;肥水育苗。土池內定向培養硅藻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親魚在水泥池不攝食任何飼料的問題;用敵百蟲殺死浮游動物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創造良好的開口攝食環境,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開口餌料被浮游動物搶食的問題;土池內吊養近江牡蠣,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土池內開口餌料來源的問題。解決了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開口攝食困難的問題,為提高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繁育數量提供了積極有效的途徑。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產養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英文名RiIIengrundel,拉丁名Parapocryptesserperaster (Richardson, 1846),隸屬于鍛虎魚亞目(Gobioidei)、鍛虎魚科(Gobiidae)、副平牙鰕虎魚屬(Paraopcryptes),俗稱白鴻魚、白甲魚或白花魚。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同種異名包括Apocryptes henlei Bleeker, 1849 ;Apocryptes macroIepis Bleeker, 1851 ;Apocryptes serperaster Richardson, 1846 ;Boleophthalmus smithi Fowler,1934 ;Parapocryptes cantonensis Herre, 1932 和 Parapocryptes macroIepis Bleeker, 1851 ; 中文同種異名包括大鱗副平牙鰕虎魚。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棲息于河口咸淡水及近岸灘涂處,也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水域中。在我國,蜥形副平牙鰕虎魚野生分布區域最北到福建福州,南到海南島,珠江流域各河口區為野生白鴿魚資源量最為豐富的地區。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色澤光潤,肉質鮮嫩細膩,在地方名菜中被冠以“江山美人魚”之稱。廣東省珠江流域歷來盛產蜥形副平牙鰕虎魚,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珠海地區年產量曾經達300(Γ4000噸。但由于酷捕濫采、自然條件惡化、施用化肥、工業污染等的影響,原有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棲息地己不再適于其繁殖和生長。目前,蜥形副平牙鰕虎魚年產量僅50噸左右,保護野生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資源刻不容緩。因此,迫切需要一種能增加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資源數量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本專利技術包括以下步驟I)培育池準備培育池池底為泥沙質,2月中旬進水,水深控制在O. 5 O. 8m,鹽度控制在10%。 15%。,進水用含氯消毒劑按有效氯15 20mg/L濃度消毒,用底增氧曝氣,增氧功率I. 5^2. 5w/m2,曝氣后,潑灑生物復合有機肥,首次施肥后,每個晴天上午按I. 5 7. 5g/m2用量追肥,直到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T40cm,硅藻濃度達到103ind/mL ;2)親魚采集和培育3月初,采集體重在5(Tl00g之間的野生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用淡水配制l(Tl5mg/L高錳酸鉀(KMnO4)浸泡后放入培育池,要求雌魚性腺發育在II III期,雌雄比例早^ =1 1,放入親魚后,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定期檢查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性腺,培育28 33天達到性腺發育IV期,即可準備自然產卵繁育;3)自然產卵和人工處理在農歷3月28 30日、4月12 14日、4月28 30日、5月12 14日會出現4次產卵高峰,每次產卵高峰來臨之前5天,施用90%晶體敵百蟲達到O. 5mg/L,殺死水體之中的浮游動物,5天后再次施用O. 5mg/L的敵百蟲,殺死休眠卵孵化的浮游動物,產卵高峰后3天,即農歷4月廣3日、4月16 19日、5月廣3日、5月16 19日,出現仔魚孵出高峰,此時,每天在培育池中用網袋吊養近江牡蠣(規格15(T250g/只)O. 5^1.5只/m2,并采用潛水泵射流刺激近江牡蠣產卵,連續7天,以提供充足擔輪幼蟲作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的開口餌料;4)肥水育苗魚卵在育苗池孵化時,另外準備一口餌料培育池,使用生物復合有機肥維持餌料培育池水體中枝角類含量不低于10個/mL,仔魚第7天,開始向育苗池潑灑豆漿和飼料酵母,潑灑量為每次3 4. 5g豆漿/m2和3 4. 5g飼料酵母/m2,每天潑灑2次,從仔魚第10天開始,將餌料培育池水過濾,按IOcm/天的添加量引入育苗池,以補充新鮮水質和適口生物餌料,仔魚第15天,在豆漿和飼料酵母中添加魚粉,仔魚培育28 32天后,即可長成為I. 5^2cm的魚苗,育苗期間育苗池水體需使用生物有機復合肥維持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T40cm,體長為I. 5 2cm的魚苗即可轉入養殖池塘進行養成養殖。在步驟I)中,所述培育池的面積可為60(T2000m2,塘齡2 3年以上;所述進水可經12(Γ150目篩絹網過濾;所述消毒的時間可為48 36h ;所述用底增氧曝氣的時間可為24^48h ;所述生物復合有機肥可采用事先浸泡2 4h的富含硅酸鹽的生物復合有機肥,使用量為15 25g/m2。 在驟2)中,所述浸泡的時間可為l(Tl5min ;所述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最好是在放入親魚后,每個晴天上午根據水體透明度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I. 5^7. 5g/m2控制水體透明度在2(T40cm,娃藻濃度達到103ind/ml。每5天投喂藻粉O. I O. 2Kg/m2到池塘中。在步驟4)中,所述餌料培育池水體容積與育苗池水體容積比可為O. 5^1 ;所述過濾可采用60目篩絹網過濾。本專利技術的優點表現在土池內定向培養硅藻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親魚在水泥池不攝食任何飼料的問題;用敵百蟲殺死浮游動物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創造良好的開口攝食環境,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開口餌料被浮游動物搶食的問題;土池內吊養近江牡蠣,解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土池內開口餌料來源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方法,解決了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開口攝食困難的問題,為提高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繁育數量提供了積極有效的途徑。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將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I、培育池準備選擇一口池底為泥沙質土池作為培育池,面積1300m2,塘齡2年。2月15日進水,水深O. 7、. Sm,鹽度13%。 14%。,進水經120目篩絹網過濾,用漂白粉按有效氯20mg/L濃度嚴格消毒。消毒48h后用底增氧曝氣24h,增氧功率2kW。曝氣后第二天晴天上午潑灑事先浸泡3 4h的富含硅酸鹽的生物復合有機肥25kg。首次施肥后,每個晴天上午按IOkg生物復合有機肥用量追肥,直到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T30cm,硅藻濃度達到(3 5) X103ind/mL。2、親魚采集和培育3月初,收購采集篩選出體重在6(T95g之間野生蜥形副平牙鰕虎魚1000尾,雌雄各500尾,用淡水配制10mg/L高錳酸鉀(KMnO4)浸泡IOmin后,放入培育池。放入的雌魚性腺發育在II III期,雌雄比例早 =1 : I。放入親魚后,每個晴天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3. 5^5. 5g/m2控制水體透明度控制水體透明度在2(T30cm,硅藻濃度達到(3 5) X103ind/mL。每5天投喂藻粉O. 15kg/m2到池塘中,定期檢查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性腺,培育29 30天后雌魚全部達到性腺發育IV期,準備自然產卵繁育。3、自然產卵和人工處理通過上述培養,4月30日至5月I日(農歷3月28 29日)出現產卵高峰,產卵高峰來臨前5天即4月25日,施用90%晶體敵百蟲達到O. 5ppm,殺死水體之中的浮游動物,4月30日再次施用O. 5ppm的敵百蟲,殺死休眠卵孵化的浮游動物。用水杯抽樣檢測水體帶卵數量,估算產卵量約為60萬 80萬。產卵高峰后3天,即5月4日至5月5日出現仔魚孵出高峰,用浮游生物撈網抽樣檢測池水,估算出苗量約為36萬 48萬,孵化率約為6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培育池準備:培育池池底為泥沙質,2月中旬進水,水深控制在0.5~0.8m,鹽度控制在10‰~15‰,進水用含氯消毒劑按有效氯15~20mg/L濃度消毒,用底增氧曝氣,增氧功率1.5~2.5w/m2,曝氣后,潑灑生物復合有機肥,首次施肥后,每個晴天上午按1.5~7.5g/m2用量追肥,直到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0~40cm,硅藻濃度達到103ind/mL;2)親魚采集和培育:3月初,采集體重在50~100g之間的野生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用淡水配制10~15mg/L高錳酸鉀(KMnO4)浸泡后放入培育池,要求雌魚性腺發育在Ⅱ~Ⅲ期,雌雄比例♀∶♂=1∶1,放入親魚后,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定期檢查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性腺,培育28~33天達到性腺發育Ⅳ期,即可準備自然產卵繁育;3)自然產卵和人工處理:在農歷3月28~30日、4月12~14日、4月28~30日、5月12~14日會出現4次產卵高峰,每次產卵高峰來臨之前5天,施用90%晶體敵百蟲達到0.5mg/L,殺死水體之中的浮游動物,5天后再次施用0.5mg/L的敵百蟲,殺死休眠卵孵化的浮游動物,產卵高峰后3天,即農歷4月1~3日、4月16~19日、5月1~3日、5月16~19日,出現仔魚孵出高峰,此時,每天在培育池中用網袋吊養近江牡蠣(規格150~250g/只)0.5~1.5只/m2,并采用潛水泵射流刺激近江牡蠣產卵,連續7天,以提供充足擔輪幼蟲作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的開口餌料;4)肥水育苗:魚卵在育苗池孵化時,另外準備一口餌料培育池,使用生物復合有機肥維持餌料培育池水體中枝角類含量不低于10個/mL,仔魚第7天,開始向育苗池潑灑豆漿和飼料酵母,潑灑量為每次3~4.5g豆漿/m2和3~4.5g飼料酵母/m2,每天潑灑2次,從仔魚第10天開始,將餌料培育池水過濾,按10cm/天的添加量引入育苗池,以補充新鮮水質和適口生物餌料,仔魚第15天,在豆漿和飼料酵母中添加魚粉,仔魚培育28~32天后,即可長成為1.5~2cm的魚苗,育苗期間育苗池水體需使用生物有機復合肥維持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0~40cm,體長為1.5~2cm的魚苗即可轉入養殖池塘進行養成養殖。...
【技術特征摘要】
1.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培育池準備培育池池底為泥沙質,2月中旬進水,水深控制在O.5 O. 8m,鹽度控制在10%。 15%。,進水用含氯消毒劑按有效氯15 20mg/L濃度消毒,用底增氧曝氣,增氧功率I. 5^2. 5w/m2,曝氣后,潑灑生物復合有機肥,首次施肥后,每個晴天上午按I. 5 7. 5g/m2用量追肥,直到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T40cm,硅藻濃度達到103ind/mL ; 2)親魚采集和培育3月初,采集體重在5(Tl00g之間的野生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用淡水配制l(Tl5mg/L高錳酸鉀(KMnO4)浸泡后放入培育池,要求雌魚性腺發育在II III期,雌雄比例早^ =1 1,放入親魚后,添加生物復合有機肥,定期檢查蜥形副平牙鰕虎魚的性腺,培育28 33天達到性腺發育IV期,即可準備自然產卵繁育; 3)自然產卵和人工處理在農歷3月28 30日、4月12 14日、4月28 30日、5月12 14日會出現4次產卵高峰,每次產卵高峰來臨之前5天,施用90%晶體敵百蟲達到O. 5mg/L,殺死水體之中的浮游動物,5天后再次施用O. 5mg/L的敵百蟲,殺死休眠卵孵化的浮游動物,產卵高峰后3天,即農歷4月f 3日、4月16 19日、5月f 3日、5月16 19日,出現仔魚孵 出高峰,此時,每天在培育池中用網袋吊養近江牡蠣(規格15(T250g/只)0. 5^1. 5只/m2,并采用潛水泵射流刺激近江牡蠣產卵,連續7天,以提供充足擔輪幼蟲作為蜥形副平牙鰕虎魚仔魚的開口餌料; 4)肥水育苗魚卵在育苗池孵化時,另外準備一口餌料培育池,使用生物復合有機肥維持餌料培育池水體中枝角類含量不低于10個/mL,仔魚第7天,開始向育苗池潑灑豆漿和飼料酵母,潑灑量為每次3 4. 5g豆漿/m2和3 4. 5g飼料酵母/m2,每天潑灑2次,從仔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躍朋,洪萬樹,陳仕璽,崔闊鵬,劉小亮,黃啓,雷霽霖,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