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天線兼用相機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備:鏡頭;永磁鐵,結合于鏡頭的一側;線圈,與永磁鐵相鄰安裝,以便鏈接磁通;第1連接器,向線圈供應驅動信號,以使鏡頭移動;以及第2連接器,通過線圈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Radio?Frequency)信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制造商不發生用于避免相機模塊與天線之間電磁干擾的追加費用,能夠比天線和相機模塊分離的狀態減小體積和面積,具有能夠高效利用便攜設備內部空間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內置于小型電氣設備內,例如,內置于手機內的相機模塊,更詳細地說,涉及天線兼用相機模塊{camera module for antenna}。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便攜設備中內置的天線用于接收空中的電波。為了保持便攜設備外觀的美麗,這種天線趨于向內置于移動通信終端內部的內置天線(Internal Antenna)變化。近來,便攜設備正在迎合小型化及超薄化趨勢發生變化。但是,由于相機模塊與和天線體積較大,成為便攜設備實現小型化及超薄化的絆腳石。因此,在設計便攜設備時,不僅存在空間上的困難,而且由于相鄰部件過于接近,受到電磁影響較大,從而在設計上還存在電磁干擾(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問題等困難。特別是相機模塊是高頻數字數據進行通信,發生多種EMI問題。因此,在把多個電子部件貼裝于印刷電路板的情況下,可能 發生共振頻率發生改變的問題。因此,制造商努力使相機模塊及天線盡可能分離,但是,這可能造成妨礙便攜設備實現小型化及超薄化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用于解決如上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相機模塊與天線整合的結構得到改進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包括鏡頭;永磁鐵,結合于鏡頭的一側;線圈,與永磁鐵相鄰安裝,以便鏈接磁通;第I連接器,向上述線圈供應驅動信號,以使上述鏡頭移動;以及第2連接器,通過上述線圈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Radio Frequency :射頻)信號。其中,上述第2連接器配備于上述相機模塊的外殼上,通過與外部RF端子的非接觸式電容耦合來接收、發射RF信號。其中,還包括切換部,把供上述相機模塊連接于上述線圈的多個接點中的一個連接于上述第2連接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制造商不發生用于避免相機模塊與天線之間電磁干擾的追加費用,能夠比天線與相機模塊分離狀態減小體積和面積,具有能夠高效利用便攜設備內部空間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顯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的立體圖。圖2是用于說明圖I所示天線兼用相機模塊的動作過程的框圖。<附圖主要符號簡要說明>110. ·鏡頭 111. ·鏡筒120..永磁鐵 130..線圈131..圖像傳感器132. ·筒管140..第I連接器150..第2連接器160..印刷電路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圖I是簡要顯示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結構的立體圖。如圖所示,一個實施例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具備鏡頭;永磁鐵,結合于上述鏡頭的一側;線圈,與上述永磁鐵相鄰安裝,以便鏈接磁通;第I連接器,向上述線圈供應驅動信號,以使上述鏡頭移動;第2連接器,通過上述線圈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信號。如圖I所示,天線兼用相機模塊100包括鏡頭110、永磁鐵120、線圈130、第I連接器140及第2連接器150。鏡頭110使被攝體圖像發生折射并在圖像傳感器131中成像。鏡頭110固定于鏡筒111,鏡筒111受到支撐,以便能在外殼內自由升降。為了說明的便利,鏡頭110只顯示了I部,但通常而言,鏡頭110可以從I部到數部,最多可達10余部。一般情況下,它們構成組,以一個或復數個組,分別固定于幾個鏡筒111內,它們在結構上加以結合,構成鏡筒111。在鏡筒111的一側,例如,在下端配備永磁鐵120。永磁鐵120在鏡頭110的一側,與鏡筒111 一體形成、配備。這種永磁鐵120在后述的線圈130發生的磁力作用下,使鏡頭110上下移動,從而對準圖像的焦點,或控制光學變焦(Optiacal zooming)。另外,在外殼上,固定著供線圈130卷繞的筒管132。第I連接器140與永磁鐵120相鄰,以便鏈接磁通,向在永磁鐵120與圖像傳感器131之間安裝的線圈130供應驅動電流。于是,線圈130發生的磁通在與永磁鐵120的磁鐵鏈接的同時,永磁鐵120移動,從而調節通過鏡筒111固定成一體的鏡頭110的焦距。第2連接器150通過線圈130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 (Radio Frequency)信號,進入線圈130能夠發射或接收電波的激活狀態。這種第2連接器150配備于通信設備的天線兼用相機模塊100的外殼上,用于通過與外部的RF端子非接觸式電容耦合來接收、發射RF信號。對這種非接觸式電容耦合的說明將在后面敘述。圖2是以本技術天線兼用相機模塊100安裝于移動設備,例如安裝于移動通信終端的情形為例,用于說明其動作的框圖。在筒管132的線圈130上,形成多個電氣接點。在本實施例中,線圈130以在印刷電路板上印刷的圖案線圈130形態提供。因此,筒管132成為形成圖案線圈130基板的電介質板。使用雙層基板,將接點配置于基板后面,從而形成3個左右的RF接點Kl,就印刷電路板160而言,這是簡單的工序。各個RF接點Kl通過RF開關K2的端子輸入。RF開關K2輸出端連接于在外殼內面附設的非接觸式接點K3。通過適當控制RF開關K2的切換,可以實質性地控制直接影響天線調諧頻率的導體長度。這種RF開關K2的控制可由所屬
的技術人員體現,因此不再詳細說明。如上所述,RF開關K2控制導體的長度,從而可以利用一個天線體現復數個調諧特性,支持復數個頻帶。此時,從各個RF接點Kl到非接觸式接點K3的路徑長度,具體而言,在圖中未示出的電介質板上以圖案形成的引出導線(feeder)的長度應精巧地設計。當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柔性印刷電路板引出RF信號時,即使擱置電磁波干擾問題不談,由于通常每個便攜設備的柔性印刷電路板以多種多樣的長度和形態制造,因而無法精確地設計RF路徑,存在每個模塊需要逐一重新設計無線特性的問題。對此,由于相機模塊100的外殼具有大體標準化的尺寸,因此,在其內壁上通過貼片進行電容耦合,從而可以使RF特性保持恒定。不僅如此,還能夠切斷流入驅動線圈130的直流成份,同時實現只提取RF信號的電氣濾波。本技術并不限定于前述實施例,可以在本技術的技術思想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多種應用或變形使用。本技術雖然是就特定實施例進行圖示及說明的,但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理解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書表述的技術思想及領域的限定內,可以進行多種改造及變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天線兼用相機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鏡頭;永磁鐵,結合于上述鏡頭的一側;線圈,與上述永磁鐵相鄰安裝,以便鏈接磁通;第1連接器,向上述線圈供應驅動信號,以使上述鏡頭移動;以及第2連接器,通過上述線圈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信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天線兼用相機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 鏡頭; 永磁鐵,結合于上述鏡頭的一側; 線圈,與上述永磁鐵相鄰安裝,以便鏈接磁通; 第I連接器,向上述線圈供應驅動信號,以使上述鏡頭移動;以及 第2連接器,通過上述線圈的至少一部分區間,接入RF信號。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普鴻,沈賢順,
申請(專利權)人:美細耐斯上海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