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及試劑盒。所述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包括固相載體,所述的固相載體上設有Wnt抑制因子1的單克隆抗體孔、腫瘤壞死因子β的單克隆抗體孔、巨噬細胞炎性蛋白3α的單克隆抗體孔、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單克隆抗體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孔、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的單克隆抗體孔、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單克隆抗體孔和空白對照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酶聯免疫反應對這7種COPD相關的生物標志物進行并行檢測,利用其聯合變化對COPD進行預測,操作簡單,節省人力和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體外診斷的試劑盒,特別是涉及一種通過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中細胞因子含量的聯合變化用以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試劑盒。
技術介紹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以氣道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為特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隨著病程進展,可發展到輕體力活動或靜息時亦感到氣急。此外尚有乏力、納差和體重減輕等肺外全身癥狀。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第5位。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病同樣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目前依據國際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治療和預防指南(Global strategy for the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診斷指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和病情分級主要依據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雖然對確定氣流受限有重要意義,但是難以及時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狀態和病程,故發展一種能夠及時快速檢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方法已成為臨床實踐中的迫切需求。生物標志物作為疾病早期的預測與診斷因子,已開始應用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隨著醫療從傳統的被動治療逐漸向主動預防和診治的醫學觀念質變,特別是個體化醫學的出現和漸入主流,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開發也成為近年來臨床和制藥領域的熱點課題。尋找生物標志物主要通過高通量的組學研究,迄今已發現多種基因表達可以作為慢性氣道疾病預測指標。然而,目前臨床尚沒有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試劑盒來預測該病的進展及生存情況。血清中蛋白質測定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輔助診斷,已有近十年歷史。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系統性炎癥改變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生及進展中的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類似慢性阻塞性肺病這樣具有復雜炎癥背景的疾病而言,單個基因或蛋白難以反映疾病的整體變化。以往研究發現,多個血清蛋白構成的生物標志物組群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預后密切相關,這提示同步聯合測定多個因子則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疾病的進展。近年來研究發現的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發展相關的蛋白標志物包括Wnt抑制因子 I (Wnt inhibitory factor-1, WIF-1)、腫瘤壞死因子 β (tumor necrosisfactor-β , TNF-β )、巨卩遼細胞炎性蛋白 3a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3α,MIP-3 α )、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 10 (tumor necrosis factor super family 10,TNFSF10)、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 VEGF D)、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趨化因子配體26(Eotaxin 3/CCL26)、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方矣相關蛋白 18 (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family-related protein 18, GITR-18)。利用蛋白芯片檢測發現,并以正常人血清中這7種因子的水平作為衡量標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中這7種細胞因子含量會急劇變化,與正常人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 < 0. 05)。因此選用這7種細胞因子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而對這7種COPD相關的生物標志物進行并行檢測,利用其聯合變化對CCffD進行預測,可靈敏、特異、方便的用于CCffD的早期診斷,將為醫護人員和病人帶來極大便利,也將擁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市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及試劑盒。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載體,所述的固相載體上設有fct抑制因子I的單克隆抗體孔、腫瘤壞死因子β的單克隆抗體孔、巨噬細胞炎性蛋白3 α的單克隆抗體孔、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單克隆抗體孔、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孔、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的單克隆抗體孔、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單克隆抗體 孔和空白對照孔。優選地,所述的固相載體為聚苯乙烯酶標板。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試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外盒內設有盒內支架,盒內支架上具有主凹槽,主凹槽內設有上述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優選地,所述的盒內支架上位于主凹槽周圍的位置處還設有副凹槽,所述的副凹槽內設有13個固定孔,生物素標記的抗Wnt抑制因子I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β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巨噬細胞炎性蛋白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趨化因子配體26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多克隆抗體管、HRP標記的鏈霉素親和素管、陽性血清管、顯色劑管、終止液管、濃縮洗滌液管和樣品稀釋液管各設于一個固定孔中。更優選地,所述的生物素標記的抗Wnt抑制因子I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β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巨噬細胞炎性蛋白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的多克隆抗體管、生物素標記的抗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趨化因子配體26的多克隆抗體管和生物素標記的抗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多克隆抗體管位于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的后側,終止液管、濃縮洗滌液管和樣品稀釋液管位于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的左側,HRP標記的鏈霉素親和素管、陽性血清管和顯色劑管位于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的右側。本技術的優點是I、本技術將7種抗體整合到一個酶聯免疫檢測板上,放置在一個試劑盒內,利用酶聯免疫反應對這7種COPD相關的生物標志物進行并行檢測,利用其聯合變化對COPD進行預測,操作簡單,節省人力和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術既適用于酶聯接免疫吸附劑測定,也可改為蛋白質芯片技術。2、酶聯免疫檢測板放置在主凹槽中,便于運輸和保存,并且防止酶聯免疫檢測板上的單克隆抗體被污染。3、酶聯免疫反應所用到的其它試劑管放置在副凹槽中,使用起來更便利,進一步完善了本技術試劑盒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快速預測功能。4、副凹槽中設有固定孔,各試劑管設于固定孔中,可使其固定牢固;5、副凹槽的試劑管放置合理,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試劑盒的俯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技術。實施例I如圖I所示,為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的剖面示意圖,所述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包括固相載體1,所述的固相載體I上設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載體(1),所述的固相載體(1)上設有Wnt抑制因子1的單克隆抗體孔(2)、腫瘤壞死因子β的單克隆抗體孔(3)、巨噬細胞炎性蛋白3α的單克隆抗體孔(4)、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單克隆抗體孔(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孔(6)、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的單克隆抗體孔(7)、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單克隆抗體孔(8)和空白對照孔(2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相載體(1),所述的固相載體(I)上設有fct抑制因子I的單克隆抗體孔(2)、腫瘤壞死因子β的單克隆抗體孔(3)、巨噬細胞炎性蛋白3 α的單克隆抗體孔(4)、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10的單克隆抗體孔(5)、血管內皮生長因子D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孔(6)、嗜伊紅粒細胞趨化蛋白3的單克隆抗體孔(7)、糖皮質激素誘導的TNF受體家族相關蛋白18的單克隆抗體孔(8)和空白對照孔(26)。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相載體(I)為聚苯乙烯酶標板。3.一種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試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盒(9),外盒(9)內設有盒內支架(10),盒內支架(10)上具有主凹槽(11),主凹槽(11)內設有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酶聯免疫檢測板。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試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內支架(10)上位于主凹槽(11)周圍的位置處還設有副凹槽(12),所述的副凹槽(12)內設有13個固定孔,生物素標記的抗Wnt抑制因子I的多克隆抗體管(13)、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β的多克隆抗體管(14)、生物素標記的抗巨噬細胞炎性蛋白的多克隆抗體管(15)、生物素標記的抗腫瘤壞死因子超家族成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春學,王向東,王耀麗,蔣進軍,宋振舉,李卡,
申請(專利權)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