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體(1),模板本體(1)的頂面設有吊環(2)或吊鉤,模板本體(1)貫穿有多個螺栓過孔,模板本體(1)的一個面上焊接有多個螺帽(3),模板本體(1)的每個螺栓過孔與一個螺帽(3)對應。該模板能使得后澆段剪力墻的施工成本低、無安全隱患、保證變形縫伸縮、抗震功能、墻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土木工程中的施工設施,具體講是一種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
技術介紹
為了防止晝夜溫差、不均勻沉降和地震等因素對建筑物造成的結構破壞、變形,在建筑物中一般設有一定寬度的變形縫,以適應變形的需要。在施工中,澆注相隔一定縫隙的雙(兩)道剪力墻,該雙道剪力墻中間的縫隙,即成變形縫;當然,每道剪力墻的水平樓板與相鄰的剪力墻的水平樓板之間也預留有同樣寬度的縫隙,兩相鄰的水平樓板之間的縫隙也是變形縫。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必然是先澆注好第一段剪力墻也就是先澆段剪 力墻,然后在離先澆段剪力墻間隔一條變形縫的位置澆注與先澆段剪力墻平行的第二段剪力墻也就是后澆段剪力墻。但澆注后澆段剪力墻時存在技術難題,由于兩道剪力墻之間距離較小,變形縫一般僅寬200mm左右,那么需要豎立后澆段剪力墻的外模板(靠近先澆段剪力墻一側的模板)時,沒有作業空間,無法完成后澆段剪力墻的兩塊模板的對拉固定。為了解決上述技術難題,現有技術的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施工步驟如下a、將先澆段剪力墻的內外模板安裝在基礎上并將兩塊模板對拉固定,并綁扎好該模板的鋼筋籠,澆注該道剪力墻,如果該道剪力墻為最下層剪力墻,內外模板安裝在地面上,如果該道剪力墻不是最下層剪力墻,則內外模板安裝在下方的一層剪力墻上;b、待先澆段剪力墻干硬后,在先澆段剪力墻的外墻面即靠近后澆段剪力墻的墻面抵靠一層泡沫塑料墊板,然后在泡沫塑料板外側抵靠一塊模板,該模板作為后澆段剪力墻的外模板,即靠近先澆段剪力墻的模板;C、在后澆段剪力墻的外模板內側放置后澆段剪力墻的鋼筋籠和砼支撐,砼支撐的外端與外模板抵緊,然后將后澆段剪力墻的內模板抵緊在砼支撐的內端,并安裝好內模板的單側支撐體系;d、向后澆段剪力墻的內、外模板之間澆注混凝土 ;e、待后澆段剪力墻的混凝土干硬后,拆掉內模板及內模板上的單側支撐體系。現有技術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弊端首先,后澆段剪力墻澆注完成后,后澆段剪力墻的內模板和泡沫塑料墊板錨固在兩道剪力墻之間無法拆除,這樣會加大施工成本,而且泡沫塑料為易燃物,存在安全隱患,且難于拆除的泡沫塑料墊板留及模板遺留在變形縫內會影響變形縫的伸縮、抗震等設計功能;其次,由于后澆段剪力墻的內、外模板之間不是采取的對拉固定的方式,而是依次抵緊墊靠最后由單側支撐體系支撐抵緊的方式,這種方式強度差,難以承受澆注的混凝土的側壓力的沖擊,造成模板變形,破壞該面墻體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而且,由于模板無對拉螺栓固定,主要是依靠單側支撐體系支撐,這樣單側支撐體系承載的強度、承載力均大,該單側支撐體系的設計要求高,施工周期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得后澆段剪力墻的施工成本低、無安全隱患、保證變形縫伸縮、抗震功能、墻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好的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本技術的技術解決 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體,模板本體的頂面設有吊環或吊鉤,模板本體貫穿有多個螺栓過孔,模板本體的一個面上焊接有多個螺帽,模板本體的每個螺栓過孔與一個螺帽對應。采用該模板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施工步驟如下a、將該模板作為先澆段剪力墻的外模板,即靠近后澆段剪力墻的模板,并豎好內模板,且綁扎好先澆段剪力墻鋼筋籠,將內、外模板對拉固定,將對拉螺栓內端與內螺帽旋緊再將對拉螺栓外端旋入外模板上焊接的螺帽中,且澆注混凝土;b、待先澆段剪力墻干硬后,旋開對拉螺栓,拆掉內模板,再將外模板通過外模板頂面的吊環或吊鉤懸吊上升并水平旋轉180度,使得該模板帶螺帽的一面靠近先澆段剪力墻,此時,該模板作為后澆段剪力墻的外模板;C、綁扎后澆注剪力墻的鋼筋籠并豎立后澆段剪力墻的內模板,即遠離先澆段剪力墻的模板,然后將內、外模板對拉固定,具體的說,是將對拉螺栓的內端與內螺帽旋緊,再將對拉螺栓依次穿過內模板的螺栓過孔和外模板的螺栓過孔旋緊在與外模板焊接的螺帽上,再澆注后澆段剪力墻的混凝土;d、待后澆段剪力墻的混凝土干硬后,旋松對拉螺栓,拆卸掉內、外模板。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采用了該模板,故澆注帶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過程中,所有模板均可以拆卸后循環使用,不必像現有技術一樣被錨固抵近在變形縫內,故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留存泡沫塑料造成安全隱患,同時也保留了變形縫的空間,保證了變形縫伸縮、抗震等設計功能;且由于雙道剪力墻的內、外模板均是采用對拉固定的方式,該方式強度、剛度、承載力均理想,澆注的混凝土漿液時不會造成模板變形,澆注出的墻體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好;而且,由于該模板采取對拉固定的方式,強度承載力均理想,故對模板單側支撐的強度承載力要求不高,僅要求單側支撐能保持內模板的垂直度即可,而這種強度承載力要求不高的模板單側支撐結構簡單、施工速度較快,故縮短了工時。作為改進,模板本體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缺口,這樣,當在下一層剪力墻上澆注上一層的剪力墻時,可以在變形縫兩側的兩道下層的剪力墻上擱置兩根支撐鋼筋,再將該模板的缺口卡在兩根支撐鋼筋上并將該模板擱置在兩根支撐鋼筋上,使得模板擱置方便。作為再改進,模板本體的一個面上焊接有龍骨骨架,龍骨骨架由橫向主型鋼和縱向次型鋼構成,這樣能更進一步增大該模板的強度、剛度和承載能力。作為還改進,缺口為上小下大的倒三角形缺口,該形狀的缺口穩定性最好。作為進一步改進,橫向主型鋼的腹板貫穿有多個通孔,每個通孔與模板本體的一個螺栓過孔對應,這樣,螺帽位于模板本體的橫向主型鋼上,其強度、剛度、承載力更理想。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的在澆筑后澆段剪力墻時的使用狀態參考圖。圖中所示 I、模板本體,2、吊環,3、螺帽,4、對拉螺栓,5、缺口,6、龍骨骨架,6. I、橫向主型鋼,6. 2、縱向次型鋼,7、支撐鋼筋,8、變形縫,9、先澆段剪力墻。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體I。模板本體I的頂面設有吊環2或吊鉤,模板本體I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上 小下大的倒三角形缺口 5。模板本體I的一個面上焊接有龍骨骨架6,龍骨骨架6由橫向主型鋼6. I和縱向次型鋼6. 2構成。模板本體I貫穿有多個螺栓過孔,模板本體I的一個面上焊接有多個螺帽3,模板本體I的每個螺栓過孔與一個螺帽3對應。橫向主型鋼6. I的腹板貫穿有多個通孔,每個通孔與模板本體I的一個螺栓過孔對應。更具體的說,模板本體I上的每個螺栓過孔對應著一個橫向主型鋼6. I的腹板上的通孔,同時對應著一個螺帽3的螺紋孔,相互對應的模板本體I上的螺栓過孔、橫向主型鋼6. I的腹板上的通孔、螺帽3螺紋孔這三個孔的孔中心線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一根對拉螺栓4的外端會依次穿過模板本體I的螺栓過孔、橫向主型鋼6. I的通孔旋入螺帽3的螺紋孔內。變形縫8兩側的兩道下層的剪力墻上擱置兩根支撐鋼筋7,本技術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擱置在支撐鋼筋7上,該模板先作為先澆段剪力墻9的外模板,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模板本體(1)的頂面設有吊環(2)或吊鉤,模板本體(1)貫穿有多個螺栓過孔,模板本體(1)的一個面上焊接有多個螺帽(3),模板本體(1)的每個螺栓過孔與一個螺帽(3)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它包括模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模板本體(I)的頂面設有吊環(2)或吊鉤,模板本體(I)貫穿有多個螺栓過孔,模板本體(I)的一個面上焊接有多個螺帽(3),模板本體(I)的每個螺栓過孔與一個螺帽(3)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力墻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本體(I)的底端設有至少兩個缺口(5)。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澆注中間有變形縫的雙道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小俊,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東新建筑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