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用于光伏發電站的帶柱盆式基礎。
技術介紹
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大量采用支架支撐光伏組件板的安裝方式,每ー根支架柱下都需配置一個構件基礎。目前構件基礎主要為現場澆筑混凝土,但大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場地往往位于荒漠化地區(沙漠、戈壁灘、石漠化坡地、沼澤地、水岸灘涂等),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都比較缺乏,現場施工條件較困難,采用現場澆筑構件基礎的施工方法存在造價較高、質量較差、エ期較長、用エ用料較多、投入的施工機械較多、施工管理較困難等問題。這對于降低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建造成本極為不利的,有必要研究新的支架基礎結構形式以改變現狀。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研究提供一種用于光伏發電站的新型支架基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光伏發電站的帶柱盆式基礎(以下簡稱為“帶柱盆式基礎”),包括預制的盆體底板、盆體邊墻、立柱和現場填充于盆內空腔的砂石土方;盆體底板、盆體邊墻以及立柱是澆筑在一起的ー個部件;其中,立柱的底端與盆體底板相接,立柱位于盆體邊墻內且立柱的側邊與盆體邊墻相接;填充于盆內空腔的砂石土方的重量構成支架基礎整體重量的一部分。所述盆體邊墻的水平截面外圈形狀與盆體底板水平截面形狀相同。所述盆體底板水平截面形狀優選軸対稱的平面形狀。所述立柱的數量大于或等于ニ。作為優選,所述立柱的數量為ニ,立柱位于盆體底板水平對稱軸距離最遠的兩端,所述立柱的高度不相等。作為優選,所述立柱上設有預埋螺栓。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一個帶柱盆式基礎功能相當于多個獨立基礎,使得運輸與現場安裝的吊裝次數大大減少;2、由于ー個帶柱盆式基礎取代多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帶柱盆式基礎,其特征在于:包括預制的盆體底板、盆體邊墻、至少二根立柱和現場填充于盆內空腔的砂石土方;盆體底板、盆體邊墻以及立柱是澆筑在一起的一個部件;其中,立柱的底端與盆體底板相接,立柱位于盆體邊墻內且立柱的側邊與盆體邊墻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帶柱盆式基礎,其特征在于包括預制的盆體底板、盆體邊墻、至少二根立柱和現場填充于盆內空腔的砂石土方;盆體底板、盆體邊墻以及立柱是澆筑在一起的一個部件;其中,立柱的底端與盆體底板相接,立柱位于盆體邊墻內且立柱的側邊與盆體邊墻相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帶柱盆式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體邊墻的水平截面外圈形狀與盆體底板水平截面形狀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帶柱盆式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