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道路風障,包括:用于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防護裝置;與所述防護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一立柱;與所述防護裝置另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一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一預埋裝置;與所述第二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二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二預埋裝置。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道路風障,可以實現在有效的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同時,不影響透光率,且所述防護裝置上的孔徑相對較小,可以有效的防止體型小的動物或雜物等穿過,進一步避免了事故的發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防護裝置,特別是指ー種道路風障。
技術介紹
為了避免公路、鉄路等地受風沙的侵蝕,現有的做法是在防風地周邊架設鋼絲網圍護欄,現有的鋼絲網圍護欄是采用鋼絲網片,通過螺栓與立柱固定在一起,但是由于鋼絲網片的孔徑相對過大,導致不能有效的降低風壓、屏蔽灰塵。另外由于現有的鋼絲網圍護欄孔徑過大,還會導致體型較小的動物或雜物等穿過,如架設在道路或鉄路周圍很可能造成事故的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ー種道路風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降低風壓、屏蔽灰塵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ー種道路風障,包括用于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防護裝置;與所述防護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一立柱;與所述防護裝置另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一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一預埋裝置;與所述第二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二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二預埋裝置。進ー步,還包括用于將所述防護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件。進ー步,還包括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所述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二預埋裝置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件。進一歩,其特征在干,所述防護裝置為鋼板折彎后成型;成型后包括第一安裝面,第一斜面,平面,第二斜面,第二安裝面;所述第一安裝面和所述第二安裝面上設置有用于分別將所述第一安裝面和所述第二安裝面安裝在鋼結構上的安裝孔;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上設置有用于緩沖迎風面的風,降低風速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安裝面和所述第ニ安裝面上設置有用于保證透風率,減小整體風壓的第二孔;所述平面上還設置有第三孔。進ー步,所述防護裝置的開孔率在30% 40%之間。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所述防護裝置的特殊設計,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速、屏蔽灰塵,另外所述防護裝置的開孔率在30% 40%之間,如設置在公路或鉄路旁,可以實現在有效的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同吋,不影響透光率,且所述防護裝置上的孔徑相對較小,可以有效的防止體型小的動物或雜物等穿過,進一歩避免了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ー種道路風障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ー種道路風障的防護裝置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所示,ー種道路風障,包括用于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防護裝置I ;與所述防護裝置I 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I的第一立柱2 ;與所述防護裝置I另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I的第二立柱3 ;與所述第一立柱2 —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2與外部固定的第一預埋裝置4 ;與所述第二立柱3 —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二立柱3與外部固定的第二預埋裝置5。實施例I :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在安裝前預先埋設在道路旁,具體通過錨固的方式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設置好;所述防護裝置I 一端與所述第一立柱2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立柱3連接,這樣既ー塊所述防護裝置I連接完成,所述防護裝置I為多塊同時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一起使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裝置I優選為6塊順序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連接完成后,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分別與所述第ー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進行連接。進ー步,還包括用于將所述防護裝置I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件。實施例2 :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在安裝前預先埋設在道路旁,具體通過錨固的方式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設置好;所述防護裝置I 一端與所第一立柱2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立柱3連接,這樣既ー塊所述防護裝置I連接完成,所述防護裝置I為多塊同時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一起使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裝置I優選為6塊順序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連接完成后,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分別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進行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在制作階段分別設置安裝孔,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將所述防護裝置I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柱2、所述第二立柱3進行連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以是銷軸、螺栓等,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螺栓,通過使用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以實現所述防護裝置I、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的安裝或拆卸更為方便。進ー步,還包括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2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所述第二立柱3與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件。實施例3 :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在安裝前預先埋設在道路旁,具體通過錨固的方式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設置好;所述防護裝置I 一端與所第一立柱2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立柱3連接,這樣既ー塊所述防護裝置I連接完成,所述防護裝置I為多塊同時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一起使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裝置I優選為6塊順序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連接完成后,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分別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進行連接;所述第一立柱2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所述第二立柱3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也可以在所述第ー預埋裝置4、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在制作階段分別設 柱3與第二預埋裝置5連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以是鉚釘、螺栓等,在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螺栓,通過使用所述第二固定件,可以實現所述第一立柱2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所述第ニ立柱3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的安裝或拆卸更為方便。實施例4 :如圖I所示,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在安裝前預先埋設在道路旁,具體通過錨固的方式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設置好;所述防護裝置I 一端與所第一立柱2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立柱3連接,這樣既ー塊所述防護裝置I連接完成,所述防護裝置I為多塊同時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一起使用,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護裝置I優選為6塊順序連接到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連接完成后,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分別與所述第一預埋裝置4和所述第二預埋裝置5進行連接;所述防護裝置I與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進行連接,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立柱2和所述第二立柱3在制作階段分別設置安裝孔,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將所述防護裝置I分別與所述第一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道路風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降低風速、屏蔽灰塵的防護裝置;與所述防護裝置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一立柱;與所述防護裝置另一端連接,用于固定所述防護裝置的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一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一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一預埋裝置;與所述第二立柱一端連接,用于將所述第二立柱與外部固定的第二預埋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格瑞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